周虾仔
摘 要: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首先要通过执行师生行礼规程,严格随时可控网络端口,通过作业导入以及开展分层分组等方式加强课堂管理,这是前提。其次,通过教学情境激趣、教学案例激趣、教学语言激趣、教学任务激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以成果为导向开展自主探究,不断拓展教学时空,创新和优化评价体系,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探析
一、课堂管理是保障
(一)执行礼规
不少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是“休息课”,毕竟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该课程确实不占主要地位。因此,上课散漫,拖沓,以至于课前课后基本的师生行礼都省略了。加之,信息技术课堂空间布局和计算机摆设等,一般都设在计算机房,明显区别于一般教室,甚至连很多老师上课连“上课、请全体起立”等都不执行了,这样更难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必须强化教学管理。特别是第一次课的首因效应要高度重视。第一次课,笔者都是提前和班主任打好招呼,要求学生务必按时到教室,学生到期后,严肃认真、正儿八经地提出每次信息技术课都必须走师生行礼的程序,并在当场训练1到两次,让学生坐有坐姿、立有站像,声音齐亮。下课同样也执行“下课礼”。据了解和观察,实在是太多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忘记了这个最基本的程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把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找回来并严格执行考勤和纪律制度,对教学管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就不再把信息技术课当儿戏,已进入机房,就能快速收心回到学习状态。
(二)严控网络
信息技术课程离不开网络,但网络上与教学无关的信息、渠道,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很大影响,而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贪玩之心、自控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必须通过技术手段,由老师主机或讲台端能随时控制网络的开闭,需要用时即时启动,没有用到时立马断网,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收放自如,方能有效控制课堂。
(三)作业导入
在课堂“礼规”的整顿后,在知道不可能随时可以“偷鸡”上网后,下一次课一来就马上讲解上一节课所布置的作业或者上节课存在的操作问题或者点评学生的“成果”,学生就能马上进一步回到学习状态中,毕竟,老师讲的正是自己之前做的,大脑上的“回路”马上接应起来,进入了学习的心理情境。
(四)分层分组
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分为A、B、C三个等次[1],在此基础上把全班分为N个小组,每个小组都ABC三种学生组成,兼顾内向外向的个性平衡,选一个作为组长,所有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学习态度和纪律表现,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小组内合作帮扶,采取组长负责制。小组外开展比学赶超的竞赛。根据笔者经验,这样的做法很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每次教学目标都能在积极的氛围中顺利完成。
二、维持兴趣是根本
(一)教学情境激趣
记得一次在学《超链接应用》时,我先让学生观看“2Ol6网络流行语大盘点”,然后问道:“你知道2O17年有哪些经典的网络流行语?”话音刚落,学生们兴奋地说:“Duang、厉害了我的哥、狗带、主要看气质、扎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老铁没毛病…… ”“那么,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吗,出自哪里,该用在什么场合呢? ”接着,我打开了电子杂志“2016网络流行语解密”,快速找到“Duang”的解答并造句,然后,我交代了课堂任务:实现电子杂志的目录跳转。如此,通过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迅速建立了有趣有效的教学情境,而接下来的课堂任务就兴致勃勃、水到渠成去完成了。
(二)教学案例激趣
有趣的教学案例很多,但使用时要注意时机,一般在课中使用,时间不宜太长,最好不要一堂课仅用一个案例,这样会降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性。
(三)教学语言激趣
信息技术课,主要是一个讲操作的课程,按部就班的话实在乏味。但哪怕是集体备课而使用的相同教学设计,不同的老师却有不一样的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一系列教学仪态的不同。这里,讲课关键要讲一种激情,讲出一种感染力。通过感同身受的点评,通过稍微夸张一点,幽默一点的讲课风格,特别是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表扬,那么这是令学生欢迎而深受鼓舞的课程。
(四)教学任务激趣
课堂任务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分组分层两个情况来确定。而且,这个教学任务的操练占据了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因此,要任务的设计既要考虑层次性,也有挑战性的,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长时间的促进他们专注探索。
三、自主探索是主线
(一)学以致用促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任何一个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譬如,学word文档,马上可以用它来编辑文稿,用来整理笔记,排版复习资料等。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善于肯定,必将能保持和促进他们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做学一体”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技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成果导向促探究
信息技术应用的课程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的划分,懂了就懂,不懂就是不懂,都是一个操作的问题。而且,各个模块的只是操作要点相对独立,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琐碎的操作点才能完成一个作品。与其长篇大论啰嗦地一个一个要点讲演练,还不如打乱教材顺序,以作品成果为导向,开展整合性教学。譬如,比如学习Powerpoit时 ,我先以Powerpoit制作了一个自我介绍,里面有文本、声音 、视频、动画、幻灯片切换等。我提出开展自我介绍课件比赛,作品可以在网络上展示分享。于是学生热情高涨。我就引导他们简单的把一些基本的操作讲解演示给他们看。他们很快也完成了比较粗糙的作品,很兴奋,但怎样才能让让课件更为美观,错字怎么改?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背景如何置换,二维图形、艺术字等如何应用调整?最后,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坏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几个课时的时间,大部分同学以能随心所欲的制作作品了。
四、拓展时空是趋势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在在线教学上走得更远。笔者曾尝试在某线上课程平台开发相关课程,学生不论在校还是在家,都能登录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有一次临时参加一次重要会议来不及调课,我就在平台上安排好学习内容和任务。学生能在班干部的带头下,很好地完成所有内容,虽然我在开会,但偶尔也能通过手机网络形式及时远程释疑。在线学习既能把课堂教学和课后自学衔接起来,还能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拓展了教学内涵,是课堂的主要辅助手段,更是未来大势所趋。
五、创新评价是导向
一是善于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不能一言不发,要善于发现赞许的亮点,在巡查和辅导学生过程中,在师生互动回答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积极肯定,从而使其内心体验到被关注、被尊重、被鼓励的积极体验,更加积极地学习。二是不要忽略个体差异,要善于给B、C层次的学生更多的积极有效的评价。不能仅以“优秀作品展示”来代替评价[2]。虽然展示也在一定意义属于评价,但这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 三是可以借助某些軟件辅助开展各种考核、登记、点评、评价等,更方便也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范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J].科学大众,2015(01).
[2]姚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实施策略[J].都市家教.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