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喆
摘要:中国蓝印花布是一门极具民间特色的工艺。它所独有的图案特色和富有内涵的乡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淳朴、自然、素净,是广大民众非常喜爱,雅俗共赏的艺术元素。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蓝染的工艺、文化等方面的分析,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更好地发展蓝染工艺。本文并对其如何适应当代的潮流进行探索,从传统中挖掘其文化内涵,在现代应用中开拓出新的生命力。从而使人们更好的传承、保护好这些古老的技术。
关键词:蓝染;工艺;民间特色;发展
1 蓝印花布文化概述
蓝染是一种用植物染料对布匹进行人工染色的技术,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今天用机器和化学染料,已经能够大批量制作出颜色漂亮且固定的衣物,蓝染从古时的普遍技术变成了如今一国少有人在坚持的手工艺。
蓝染,即用蓝草制成的染料给布匹上色。制成的布叫蓝印花布,也叫靓蓝花布、药斑布。
其中这种织物并不一定都是蓝色的,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印染技术——夹缬。
蓝夹缬是一种双面防染印花技术,制作方法极其复杂,具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夹缬始于秦汉盛于唐。唐代的夹缬并不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蓝夹缬,只是蓝白两色。现在的人们已经无法知道唐代当时绚丽多彩的夹缬作品古人是如何染制出来的。宋代朝廷指定彩色夹缬为皇家专用,曾多次下令禁止民间私印彩色夹。宋代的禁止导致了彩色夹缬这项印染技艺在中原大地的逐渐消失。
蓝染所成之布,称蓝印花布,广泛分布于我国民间,其中代表有山东、江苏等。蓝染之技术据说最先起源于我国秦汉,但并非我国独有,日本、欧洲也都在过去掌握了这一技术,
并流传至今。在日本,蓝染被称作“草木染”,在欧洲,称“indigo print”。由于此染法用到天然植物染料与人力,现在衣物多用化学染料与机器制作,采用纯粹的蓝染工艺来的工坊,比之过去比例大大降低。
蓝染所需要的一种特殊的染料——靛青。而上图中的植物叫做蓝草,是制作靛青的原料,中国以植物作为染料起源于周代。在《周礼.地官》中记载,周代设有染人和掌管染草的官员,他们每逢春秋就会四处搜寻染草,供宫廷浸染衣物之用。
因为蓝草无法直接作为染料使用,所以需要经过发酵过程。首次是基础准备工作,将热水灌入樫木磨成的灰中。放置数小时后木灰会沉淀下去,澄清层为碱性的灰汁。在灰汁里倒入蓼蓝,加入料酒。这样蓼蓝的色素会变成容易附着的状态。每隔几个小时就搅拌一次,这样持续一周时间,染料就制作完成了。最后的成品是搅拌染料是形成的泡沫——蓝花。蓝花在染印中对蓼蓝的状态起到重要作用。凭借蓝花的大小就可以了解蓼蓝的状态。蓝花大的蓼蓝浓度大,小的则会比较稀薄。然后就是制作染料的师傅用手和口去感受藍花的温度、适度来了解染料的状态。只有使用天染的染料才可以做到的。通过粘在手上的染料是否容易洗掉也能明白蓼蓝的染色能力。
2 传统蓝印花布工艺制作
一匹传统的蓝印花布的制作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画、刻、敷、染、晒。
如果油画是将颜料印在画布上,那么蓝染就是将染料印在布匹上。不同的是油画是用笔刷来刷,蓝染是用模板印染。制作模板的第一步是,将中心的图案画好。第二步是将图案刻在模板上。第三步,蓝染模板贴布,敷一层防染涂料在模板上,模板拿开,即可准备浸染。第四步,将布匹浸人染缸。最终成品并非一次成色,而是根据需要的蓝色深浅,确定浸染的次数。从左到右,从浅绿、蓝绿、浅蓝、深蓝等等颜色的渐变。第五部,染好之后晾晒。晒好后固定颜色,最终成品。
3 传统蓝印花布在现代艺术中的发展
现在关于蓝印画布在日常生活中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但是对其学术上的研究却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了一种“新潮”。高校学者们对对蓝印花布的研究多如牛毛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从事蓝染的人越来少。在倡导低碳、环保的今天,发展蓝印花布不仅迎合了时下的民族设计理念,更顺应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对于传统蓝印花布在现代面料设计中的开发势在必行。
如蓝染的本质是抽象图形的美学,而几百年来现代美术已经将此疆域扩展到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地步,当下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在室内软装设计方面国内对与蓝染花布的在创新性使用有了一定的进步。例如如使用草木染的技法做出来的挂画、杯垫、坐垫以及各种床上装饰用品,风格雅致清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台湾“天染工坊”马毓秀的茶席套件和山。染料的深浅恰好体现出山的远近,有一种中国画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参考文献
[1]闪秀桂.刍议传统扎染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评论,2015,05:100-103.[2]罗曼.中国蓝染与日本型染工艺文化的差异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3]罗曼.浅析中国蓝染工艺文化与发展研究[J].设计,2013,0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