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才录
在美国留学期间,我曾亲历了美国学校对中学生别样的感恩教育。
我的美国房东是个台湾人,他有一个14岁的女儿,叫薇薇安,上中学八年级。一个周末,薇薇安从学校里带回一个玩具婴儿,并说这是学校留给她的家庭作业,要她当一天婴儿的“妈妈”。这时,我和薇薇安的妈妈才注意到那个玩具婴儿,原来它不是一个普通的玩具娃娃,而是一款高科技模拟婴儿,婴儿的身体里装有一个电脑芯片,使它完全具备与真婴儿一样的各种基本功能,诸如:吃奶、睡觉、尿床,会哭、会闹、会喊抱抱,等等。看到我和她妈妈满脸不解的表情,薇薇安进一步解释说,这是他们学校新开的一堂感恩教育课,通过让学生当一天婴儿“妈妈”,来亲身体会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学生学会对父母感恩。
模拟婴儿刚抱回来时,还处于“休眠”状态,薇薇安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回到她的卧室,放在特地为它准备的婴儿摇篮里。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模拟婴儿就自动“苏醒”了,它哇哇地大哭起来,把睡得正香的薇薇安吵醒了。薇薇安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翻看老师给她预备的育儿知识手册,意识到婴儿可能是饿了。于是,薇薇安按照育儿知识手册里提到的方法,去给模拟婴儿冲奶粉,然后喂奶。“婴儿”吮吸着奶水,马上停止了啼哭。“婴儿”吃过奶后,可能是吃得有点急,不时地打着嗝儿,于是,薇薇安又把“婴儿”身子竖立起来抱着,在“婴儿”的背上轻轻地拍着———她在给“婴儿”拍嗝儿呢。吃饱奶的“婴儿”便冲着薇薇安裂开小嘴笑了。
薇薇安想把它重新放在摇篮里躺着,自己好再去睡会儿,要知道以前的每个周末,她可是要睡到中午才会起床的。可是,薇薇安把模拟婴儿放到摇篮里,“嬰儿”就哇哇哭个不停。薇薇安只好又抱起“婴儿”,一边轻拍着,一边在地上来回走动。薇薇安抱得小心翼翼,因为模拟婴儿的头能360°转动,一旦“婴儿”的头转了360°,便意味着“婴儿”夭折,也意味着她的功课失败。薇薇安整整摇了一个多小时,婴儿才闭上眼睛呼呼睡着了。薇薇安小心翼翼地把“婴儿”放进摇篮,然后使劲甩着胳膊,她的胳膊累得又酸又疼。薇薇安爬到到床上想再睡个“回笼觉”,还没等她入梦,“嘎儿、嘎儿、嘎儿”,“婴儿”又哭开了,薇薇安抱起“婴儿”一看,原来它尿了……
薇薇安被“婴儿”整整折腾了一天,累得腰酸背痛胳膊抽筋,好在功课总算圆满完成了。晚上,薇薇安对她妈妈说:“妈妈,现在我才体会到养育一个婴儿有多难。妈妈,谢谢您!”薇薇安一下扑到妈妈怀里,眼睛里闪烁着感恩的泪花。
看着她们母女,我不禁想起了中国那句古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然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中学生不养儿也能知父母恩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