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升
时光荏苒,新的一年来临。跨年之际,笔者想用四个关键词——“大选”“独立”“恐袭”和“增长”,来总结即将过去这一年和预测即将来临这一年的欧洲经济和社会形势:“大选难掩独立,恐袭难掩增长”。
大选
之所以选择“大选”这个词,是因为2017年和2018年正赶上欧洲的“选举年”,并且各类选举不仅仅涉及欧盟的多个成员国,而且涉及地方(成员国内部)、国家(成员国)和欧盟(成员国联合体)等多个层面。有人曾揶揄地说:欧盟这两年几乎每天都有选举。倘若说是“每天”似乎有些夸张,但至少每隔几天,在欧盟的某一个层面至少有一个选举在进行,却丝毫不为过。
作为欧盟的两驾“马车”,法国和德国的大选自然最引人注目。法国在2017年4月23日和5月7日,分别举行了第一轮和第二轮大选投票;德国则在2017年10月22日举行了大选。此外,其实有些小国家例如荷兰在2017年3月15日的议会二院(众议院)选举投票中,尽管主张反移民、反欧盟的极右翼自由党所得议席低于此前预测,但该党领袖怀尔德斯希望在荷兰复制英国“脱欧”的胜利等主张,却也着实让欧洲人捏了一把汗。
众所众知,基于欧洲的选举制度,各类选举尤其是大选对实行选举制度国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和经济走势。至于“选举”对欧盟各国乃至欧盟整体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鉴于其复杂程度以及潜在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姑且不展开。但无论如何,欧洲的各类选举尤其是大选,对其相应层面政治实体经济的影响显然不可忽略,对有些政治实体甚至会有显著的效应。
例如荷兰,倘若此番极右翼获胜,对荷兰经济的影响会是深远的。极右未获胜,使得荷兰能够维持原有的经济政策,确保荷兰经济在2018年不会受到大的波动。而马克龙当了法国总统,其实施的政策与其前任奥朗德无疑有所不同。尽管法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经济整体趋于稳定,但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马克龙的“新政”尤其在经济上采取了诸多的政策,对法国2017年下半年起尤其是2018年的经济会有正面的效应,尽管其效应幅度尚为有限。
同样,作为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默克尔能够连任与否,自然会对德国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尽管组阁有些难度,尽管默克尔的政绩尤其是其执政后期的难民政策,就算在德国人内部也是分歧颇大,但她最终得以继续执政,还是给德国经济乃至整个欧盟经济都吃了一颗定心丸,利于促成欧洲经济的总体复苏。
而作为南欧大国的意大利,为了确保2018年初议会选举的顺利进行,意大利国会在2017年10月通过了新选举法。采用单名多数制和比例制混合的形式,有利于能够组成联盟的政党,同时抑制民粹派的“五星运动党”。至于作为广义上欧洲国家的俄罗斯,其大选将在2018年3月18日开始。尽管普京再次当选几无悬念,尽管俄罗斯也不是欧盟的成员国,但毕竟疆土如此庞大一个国家的总统选举,还是会给欧洲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
独立
欧洲多国大选的各类造势,也难以掩饰欧洲国家内部的独立势头。其中以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为最。身为占西班牙经济总量五分之一(19%)的加泰罗尼亚地区,独立运动其实从未停过,只是2017年愈加激烈。作为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的策划地,仅在2017年10月12日西班牙国庆节当天,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加泰罗尼亚广场就聚集了数千名示威者。各类活动集结,声势越来越大,最后西班牙政府不得不派军队进驻,双方还发生了些许的冲突。
尽管欧盟总体是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前进,但基于千年历史的因素,欧盟成员国内部依然有一些地区在争取独立。除了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还有法国和西班牙交界的巴斯克地区、法国的科西嘉島。更不用说比利时内部的瓦隆地区和弗拉芒地区至今每个部都保持着两个部长——一个法语部长和一个弗拉芒语部长了。这两个地区由于矛盾不可调和,竟然在相当长时期内政府空缺。2017年10月中,主张从比利时独立的弗拉芒大区举行地方议会选举。“新弗拉芒联盟”作为这个主张的代表党派,如愿取得地方选举的胜利。
此外,还有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托和伦巴第两个大区也在2017年10月举行公投。更不用说世界闻名的英国苏格兰地区独立运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随着英国“脱欧”进程的日渐推进,其国内这个地区的独立势头有增无减。
此类的独立活动,尽管姑且未能达到马上独立的目的,但对这些地区所属的国家以及整个欧盟尤其是其经济的冲击还是相当大。虽然还是与“大选”一样,对其效应的量化不易,但毋庸置疑的是此次和以后例如加泰罗尼亚地区若发生大规模的独立运动,至少会直接对该地区企业的运营和生产产生负面影响;至于外部资本,必定也会对这个地区望而生畏。
至于英国“脱欧”,与上述的欧盟成员国闹独立不甚相同,但若从欧盟整体视角而言,英国“脱欧”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立呢?不管英国最终是否能实现“脱欧”,现在已经启动的“脱欧”程序,对欧盟整体经济的冲击力度显而易见。
2018年欧盟是否还会有成员国要继续闹独立?回答是肯定的。倘若细加查看,不难看出这些闹独立的地区绝大部分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无论是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还是比利时的弗拉芒地区;无论是德国的巴伐利亚州,还是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托和伦巴第大区。因此,可以想象如果这些富庶之地脱离了其所属的成员国,对欧盟这些成员国的冲击会有多大,进而会波及整个欧盟经济。
恐袭
近年来,“恐怖袭击”一直是欧洲人心中的梦魇。2016年的恐怖袭击大家还记忆犹新:3月22日,布鲁塞尔的扎芬特姆国际机场、马埃勒贝克地铁站发生连环爆炸袭击,导致35人遇难、300多人受伤。到了2017年,恐袭事件在欧洲仍持续不断。3月22日,英国议会威斯敏特大厦附近发生两起袭击事件。8月17日巴塞罗那发生汽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十几人死亡、百人受伤。
迄今欧洲主要城市尼斯、布鲁塞尔、慕尼黑、柏林、伦敦、巴黎、巴塞罗那等都已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面对街上巡逻的军队、武警、各类治安力量,面对层层的设防,欧洲人感觉自己原先的宁静生活正离他们远去。endprint
恐怖袭击对欧盟成员国乃至欧盟整体经济的影响,无需解释。恐袭严重扰乱了欧洲正常的经济秩序,直接冲击着欧洲的旅游业,更是削弱外国直接投资者对欧洲安全环境的信心。对国际资本而言,面对恐袭不断的欧洲国家和中国这样的安全国家,选择是不言而喻的。更不用说有些地段,例如被称为“恐怖主义老巢”的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区,据报道仍未被政府完全掌控。如此这般,对经济的效应自然是负面的。
增长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大部分国家GDP都有所增长,大约3/4的国家经济增长加速,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比例。曾经失业率高企的国家(如欧元区一些国家)经济也出现增长,就业增长也很强劲。”此处好一个“也”字,表明对这个经济一直低迷不振、而今有所起色的地区,IMF也感到欣慰。
诚然,“大选”“独立”和“恐袭”是欧洲这两年的关键词。但纵使在“大选”和“独立”的嘈杂之中,纵使受到“恐袭”的威胁,2017年欧洲的经济依旧在顽强地增长。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却果真如此:2017年三季度,欧元区季调后的同比增速竟然达到2.5个百分点,这在发达经济体中难能可贵,创下了2011年一季度以来的新高。
从GDP构成来看,与往年一样,消费支出依然是欧洲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国际贸易的回升则改变了2017年贸易在GDP增速中的角色;尽管“大选”“独立”和“恐袭”的闹腾,资本形成依然表现不俗。货币宽松政策,虽非2017年所独有,但在整体回升的经济形势下,该政策起的作用也更大。同时,歐元区失业率也首次低于9个百分点(8.9%),为欧债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当然,整体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也给欧洲经济注入活力。
尽管随着法国和德国大选的相继落幕,马克龙上台、默克尔连任,经济业绩中所忌讳的“政治风险”自然要小很多,2018年欧洲经济势头必定是上行的,欧洲经济将继续复苏。
然而“政治风险”小,并不意味着就没有。2018年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的政治选举,其实还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尚需关注其潜在的国内政治风险。至于英国“脱欧”,尽管迄今英国人依旧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尽管英国一直都不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欧盟成员国,但作为欧盟的一个大国,英国在2018年的任何举动,也必然会对欧盟乃至整个欧洲经济产生一定的效应。
总之,“大选”难掩“独立”,“恐袭”难掩“增长”。2017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欧洲可以说顺利地渡了过来,接着的2018年对欧洲而言,会是一个复苏之年、增长之年,当然这个增长会是“缓步增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