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玲
兰州市城关区中医骨伤科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 730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以下简称为DVT)属于临床常见血管疾病的一种,发病较为紧急且严重,可致使肺栓塞出现,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对于此病,早期确诊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改善。血浆D二聚体(以下简称为D-D)是一种纤维蛋白发生水解之后的降解产物,若机体有继发性的纤溶出现,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会上升,近年来血栓性疾病诊断中此指标逐渐广泛被应用。为对DVT早期诊断中D-D的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该次研究对DVT患者、健康人员展开D-D检测,现报道如下。
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入该院接受诊治的患者选择37例,设为血栓组,男 19例(51.35%),女 18例(48.65%),年龄 29~78岁,均值(53.6±7.4)岁,3 h~1 年的病程,均值(0.5±0.1)年,37例患者DVT均在多项临床下明确确诊,18例为左侧,19例为右侧。已将有其他感染性、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患者、产后妇女、已经并发肺栓塞等患者排除。在同期于该院接受健康检查结果为健康的人员中选择38例,设置为健康组,男女各半,年龄29~77岁,均值(53.2±7.6)岁。2组人员均表示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客观对比2组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2组受检者晨起处于空腹状态时,经肘部静脉对2.0 mL的血液进行采集,对血液标本进行制作,在抗凝管中置入,混合,使其均匀,以枸缘酸钠进行3 000 r/min的离心处理,共15 min,对血浆、细胞进行分离,置入-20℃环境中保存。通过免疫比浊法以全自动的凝血分析仪(ACL TOP)对D-D水平展开测定,操作依照说明书规范进行。D-D值在500 μg/L以上即为阳性[2]。
①对2组受检人员的D-D水平进行对比;②对2组D-D阳性检出率进行计算与比较。
该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计量资料的表示以(s)进行,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以[n(%)]进行,通过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栓组D-D水平显著较健康组高(P<0.05),见表1。
表1 2 组 D-D 水平对比[(s),μg/L]
表1 2 组 D-D 水平对比[(s),μg/L]
组别D-D健康组(n=38)血栓组(n=37)4 013.53±1 356.28 240.12±45.87
健康组阳性检出率是2.63%,血栓组是97.30%,组间对比,血栓组显著较高(P<0.05),见表2。
表2 2组D-D阳性检出率对比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下肢深静脉中血液异常凝结的一种现象,不仅可使下肢静脉的回流出现障碍,而且血栓脱落可能致使肺栓塞发生。一般而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主要受下肢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下肢术后长时间卧床、静脉曲张疾病、妊娠等因素的影响[3]。下肢静脉血栓出现后,需及时治疗,以对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控制,使下肢静脉回流尽早恢复,而及时性治疗措施的实施需要依据临床确诊结果。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后,机体凝血机制会有异常改变出现,使血液的高凝状态出现。对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展开诊断时,临床上通常会展开血液方面的检验,血浆D-二聚体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个指标。纤维蛋白发生水解后,D-D这一降解产物产生,若有继发性的纤溶出现,则血浆中D-D的含量会增多。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液系统凝血、抗凝处于平衡状态,若凝血系统出现优势,则在凝血酶影响下,纤维蛋白原会形成交联纤维蛋白,使红细胞、血小板异常凝结,进而引发血栓这一异常凝血状态。此过程中,纤溶系统会被激活,使纤维榕降解,产生多种聚体,D-D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会从α、β链中依次把多肽A、B脱去,并同时将和γ相连接的两个D片段脱去,D-D由此形成[4]。对此,临床一般将D-D当作人体高凝状态、纤溶亢进的主要标志物。有研究者指出,血栓的形成、溶解均可致使血浆D-D升高,正常的血液中不会有类似的纤维蛋白终末代谢产物存在,因此可将D-D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诊断检测指标[5]。
该次研究对健康人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D-D展开检测与对比,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D-D是(4 013.53±1356.28)μg/L,健康组仅为(240.12±45.87)μg/L,2组对比,血栓组D-D显著较高(P<0.05)。另外,健康组阳性检出率是2.63%,血栓组是97.30%,组间对比,血栓组显著较高(P<0.05)。可见,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D-D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确诊率的提升。对于怀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临床上可积极展开D-D检测,若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则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形成,可将其他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诊断减少,以使患者压力减轻。但要注意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受多个因素影响,D-D的升高也有较多诱因。因此,对于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若D-D检测显示阳性,也不可由此断定患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展开进一步的检查,如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进行诊断,以使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准确率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对疑似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展开诊断时,临床上可积极对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以使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确诊率得以提升,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准确性治疗,进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1]黄雪珍,陈光辉,孙丽丽,等.血浆D-二聚体检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0):56-57.
[2]殷明春.D-二聚体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预测中的临界值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2):313-314.
[3]李晶.血浆D-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5):502,504.
[4]王兆钺.D二聚体临床应用的进展[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1):46-48.
[5]朝木日力格.血凝四项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