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艳
(集安市麻线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吉林集安 13420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城市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管理,农村经济的管理关系到农民日常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农村经济整体运行的稳定性,更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发展农村经济,重点在于发展农业,农业这一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否能够良好发展,更取决于我国政府部门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是否能够进行科学合理地领导和管理。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特征不同,政府部门需要因地制宜,经过严格调查后,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农业生产趋势、农村地区人力物力资源情况,制定符合该地区的农村经济管理政策,以提升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以个体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与市场经济的契合度相对较低。少数大中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制度相对合理,而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制度仍不够健全,无法完全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式。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严重外流,老年人与儿童留守农村,对农村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导致农村经济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导致农业的整体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和农村两极分化相对严重,政府和相关发展部门未能对农村地区提供足够的发展资金,受农村环境及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人才引进和技术引进相对困难,导致我国农村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国家要求大力发展农业,各政府部门制定的农业发展政策不够全面,调配的管理人员很多都是临危受命,并不了解具体的地区情况,也没有经过专门的管理培训,专业化水平明显偏低。另外,一些管理人员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对待工作缺乏热情,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了解新型的农村经济政策,这些问题十分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
政府部门要逐步完善农村经济的管理体制。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的特色,政府部门要注重引进先进人才考察当地资源,利用当地优势开发特色农业,帮助当地农村建立完整的农业发展体系,将当地农民聚集在一起开展当地特色农业。关于当地农业的发展方针、产品类别、营销方式和渠道、人员管理等具体流程,政府部门要下派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保证相应的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并得以落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技术也是必要因素。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为技术和专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待遇和生活保障,在基层地区建立农业技术服务站,保证服务站中的技术人员与当地村民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科学发展农业生产力提供技术指导。另外,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维护,改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各项农业技术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
农村地区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不同于城市政府办公室的管理方式,农村地区更重视的是实地管理和考察,管理人员需要与农民打交道,了解农民所想所需,切实解决农民的经济发展问题。因此,针对农村地区的管理人员,相关部门必须对其进行专业培训,除了对知识体系、专业技能的培训,对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也要进行指导。
农村经济管理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其管理质量是保证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带动农村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力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手段。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给予重视,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管理制度、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