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霞 刘家星 李良玉 曹英伟 程 超
赤鲈(Perca fluviatili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科(Percide),鲈属(Perca), 具有适温性较强、耐盐性强、抗病力强的特点,肉味鲜美,市场开发空间巨大,是一个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水产养殖名特优新品种。在四川省,赤鲈是一个全新的品种,近年我们从新疆引进赤鲈,通过多年的养殖,在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方面取得了成功,还陆续选育出批次后备亲鱼,先后开展了亲鱼培育和人工催产孵化等关键技术研究,为本地提供了更充足的苗种资源,推动了赤鲈在全国的健康养殖,现就该品种亲鱼培育和繁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1 选留亲本
赤鲈亲鱼品质直接影响到人工繁殖结果和子代的品质,因此对用于繁殖的赤鲈亲鱼必须仔细挑选。选用已达性成熟的鱼作为亲鱼,第二次性成熟更佳。一般三龄以上,体重400g以上。雌雄比例1:1.5。
2 雌雄鉴别
在养殖期雌雄鱼难以辨别,但在生殖期可明显区分。在生殖季节雌鱼体色较暗,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外凸,红润,呈开放型,轻轻挤压腹部可见卵粒;雄鱼体色较艳,尤其腹鳍、胸鳍和尾鳍颜色红艳鲜亮,生殖孔凹进,轻轻挤压腹部可流出乳白色的精液。
3 健康状况
体质健壮,背部肌肉肥厚,尾柄肉质肥满,无病、无损伤,体表光滑,鳞片整齐无脱落,鳍条完整无损伤,体色鲜明有光泽,眼睛水晶体鲜明,生长性能良好。
4 遗传性状
遗传性状稳定,亲缘关系远,每年要定期从不同地方引种和换种,亲本遗传多样性利于赤鲈种质资源稳定。
1 饲养管理
选择性腺发育明显的雌雄赤鲈亲鱼进行专池培育。投喂优质配合饲料,搭配饵料小杂鱼,进行强化培育。为达到好的培育效果,越冬期间,在越冬池按照亲鱼体重的40%投喂活饵料鱼,起到加强亲鱼体质、提高受精率的效果。投饵率3%~5%,一日两次,保持池内饵料充足,以满足亲鱼性腺发育时营养需求。
2 水质管理
培育池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pH7.5~8.0,24小时溶解氧≥5mg/L,温度16~18℃,透明度30cm以上,水深1.5m左右,水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若能进行微流水养殖或流水养殖则更佳。
1 繁育池及鱼巢设置
亲鱼繁育池塘面积2~4亩左右,池底平坦,水深保持1.0~1.5m;每20m2放亲鱼一对,产卵前半个月在池四周放鱼巢,鱼巢可用消毒后的杂草或者树枝叶做成丛状,以供赤鲈亲鱼产卵。放亲鱼前要用生石灰或复合碘等消毒剂彻底消毒。
2 适时培育开口饵料
赤鲈经人工催产后放入繁育池,催产后第三天,进行生物肥水,经3~4个晴天浮游生物即出现,7天左右浮游生物量达到高峰,以保证鱼苗开食后有丰富的适口饵料——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动物。
1 人工催产
四川地区赤鲈繁殖季节主要在清明节前后,赤鲈人工繁殖多采用催产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雌雄剂量均为100mg/kg体重,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繁育池,注意观察鱼活动情况,一般24~48h即产卵受精,一旦发现产卵应立即把亲鱼捞出放入另外一个孵化池,防止亲鱼吞食鱼卵,同时保证充足的溶氧量、稳定的水温和优质的饲料,有利于亲鱼体力的恢复。
2 人工孵化
用密纱网漏勺顺着带状受精卵方向轻轻缓慢拾取,放入平列槽式孵化器中进行流水孵化,密度40万~50万粒/m2,孵化水温16~17℃,溶氧8mg/L以上。水的流速以不冲走受精卵为宜,但要求水流从受精卵下面流过,而且要尽量均匀到位,前期要缓慢,后逐渐增大,出膜后逐渐降低流速。及时拣出未受精的卵和死卵,防止发生水霉病,避免破坏水质。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稳定室温。一般经48小时左右即可脱膜,4天左右卵黄囊吸收完毕,变成了能平游的鱼苗,鱼苗开始吃食,鱼苗全长约为0.6~0.7cm,即可进行鱼苗培育。
1 疾病预防
赤鲈在流水养殖中一般很少发病,疾病防治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每15~20d用生石灰和复合碘制剂交替消毒池塘1次;二是饵料投喂采用正规厂家饲料或经消毒后的鲜活饵料鱼;三是严格防止农药、有害物质等流入养殖池塘中。
2 疾病治疗
赤鲈最常见病为水霉病。可采用3%的食盐浸泡10~15min。用药时需注意水质变化及鱼的活动状态。
1.赤鲈养殖水质一定要保持清新,水位保持稳定。
2.人工繁殖过程中,操作一定要小心细致,不要损伤鱼体和鱼卵,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赤鲈亲鱼投料可每天少量多次,提高亲鱼繁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