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三种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2018-01-17 22:22于长平
吉林农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立枯病菌核病侵染

于长平

(凤城市通远堡林场,辽宁凤城118105)

人参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药材,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强心补气、益心复脉、生津安神等功能。人参栽培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人参栽培中的主要侵染性病害包括立枯病、锈腐病、菌核病等[1-3]。本文对人参的三种侵染性病害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人参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 人参立枯病

立枯病是人参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苗床发病率严重可达50%以上,导致人参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参立枯病的发病部位在幼苗的茎基部,尤其在刚出苗阶段,在茎基形成凹陷斑块,呈水渍状,后在茎基形成环绕,导致幼苗枯萎死亡。立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菌核等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来源。一般5月开始发病,6月份达到发病盛期,随着苗木木质化形成,立枯病发病率降低。苗床的位置、土壤条件也是诱发立枯病的主要原因,在低洼地,粘重土壤以及苗木播种密度过大导致通风不畅时,立枯病发病严重。

针对立枯病的病原菌类型和发病流行规律,其有效的控制措施是以土壤消毒为主,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可使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进行拌土处理;种子在催芽播种前可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1%进行拌种处理;由于立枯病发生具有普遍性,无论前期的土壤和种子处理如何完善,均会有一定程度的发生率,因此在发病初期使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苗床喷施,7天1次,连续防治3次可降低立枯病的发病几率。

2 人参菌核病

菌核病主要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对人参、平贝等肉质根茎或鳞茎类药用植物为害严重,人参菌核病主要侵染3年以上的植株,发病初期在根部表面形成白色绒毛状菌丝体,随后内部迅速软化,在表皮内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组织彻底腐烂分解。菌核病属于土传病害,其发病部位在地下,因此发病初期与健康植株无明显差异,无法准确判断其发病时间,这也为病害的及时防控带来困难。发病后期地上部枯萎死亡,因此对菌核病的有效控制应以预防为主。菌核病的病原菌为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schinseng),该菌属于低温菌(12℃~18℃),病原菌以菌核形式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在早春解冻后3月份即开始发病,4~5月份为发病盛期,6月气温上升后病原菌生长减慢,表现出夏季休眠模式,9~10月份温度下降后,病原菌重新活跃并开始侵染,形成二次发病高峰,入冬后形成菌核休眠越冬。

针对菌核病的发病规律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在早春和入秋后是发病的高峰期,应做好预防工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可保持土壤干燥,避免积水和土壤粘度过大,是有效避免菌核病的土传病害的首要条件;栽培前要做好床面的消毒工作,可使用1%的硫酸铜进行床面喷施消毒处理;对于发现的晚期病株,其根部已经失去商业价值,要及时进行处理,以免病原菌扩散,拔除后用生石灰对病穴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发病早期的植株可使用50%速克灵800倍液,或40%菌核净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

3 人参锈腐病

该病是人参栽培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在人参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侵染发病,会造成减产和降低人参品级,甚至失去价值。发病初期在侵染点出现黄色至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的锈褐色病斑,病健部位分界明显,严重时伴随其他病原菌的侵染,导致根部腐烂,地上部分植株死亡。锈腐病的病原菌为柱孢属真菌,其中Cylidrocarpon destructans致病性较强。人参根部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可被侵染发病,锈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温度上升到15℃以上即开始侵染发病,通常情况下根部均带菌,但条件不适宜时不发病。栽培的土壤条件,例如低洼粘重土壤、板结土壤、偏酸性土壤等不利于植株生长的立地条件可导致植株生长衰弱,为病原菌的侵染创造条件,5~9月为锈腐病的发病期。

对于锈腐病的防治,应该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首先选择好栽培地点,选择干燥透气性好的地块进行栽培;对于移栽苗在移栽前可用杀菌剂例如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浸泡处理,清除移栽苗根部的病原菌,可在移栽后减少病害的发生;移栽前对新作的床面用50%多菌灵喷施消毒处理;移栽后要做到及时观察,对发病的植株及时拔除处理,并用生石灰,或50%多菌灵灌土处理。

4 病害防治措施

人参栽培中的土传病害,例如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和锈腐病等均为栽培周期中的主要病害,其他地上部分病害,例如疫病、灰霉病、炭疽病等也对人参栽培造成较大的影响。综合以上内容,对于人参栽培的病害防治应做到以下几点:选择适宜地块进行人参育苗和栽培生产,并在育苗和栽培前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提高植株的生长势,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土传病害和地上部病害在植株长势不良时,均易导致高发病率,因此在施肥、田间管理时要采取提高人参长势的技术手段;不同病原菌的发病规律不同,在整个生长周期中要合理规划施肥、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的使用,做到广谱性和专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搭配使用,并减少用药次数;栽培中对发现的病苗要及时处理,在秋冬季及时清理病残体,减少床土的病原菌数量,降低发病几率。

[1]左玉霞.长白山区人参主要病害安全用药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20):115.

[2]车喜庆,付俊范,李自博,李昕月,魏晓兵,周如军.长白山区人参菌核病发生为害及其病原生物学研究 [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01):5-9.

[3]冯光荣,胡立海.人参病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0(04):77.

猜你喜欢
立枯病菌核病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
2012年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南部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