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飞
(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镇林果站,辽宁朝阳122000)
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innaeus),又名黄凤蝶、茴香凤蝶、胡萝卜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因其体态华贵,花色艳丽而得名。有“能飞的花朵”“昆虫美术家”的雅号。以伞形花科植物(茴香、胡萝卜及中药材防风等)的花蕾、嫩叶和嫩芽梢为寄主。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高寒地区每年通常发生2代,温带地区一年可发生3~4代;分布范围较广。金凤蝶是一种大型蝶,双翅展开宽有8~9厘米,体翅金黄色,有光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林下经济被提上日程。幼林林地内种植中草药,该辖区内野生防风可在林下种植。自2010年始,在该林业站的文官果林地里种植了名贵中草药防风,经试种长势很好,两年后根茎达到0.5~0.8厘米,深受药商的青睐。自2013年发现防风叶片被一种黄绿相间的大虫危害,经鉴定为金凤蝶幼虫,尤其是对两年生的防风嫩叶危害较重,且世代参差不齐,从5月起至9月中旬基本可见不同虫龄的幼虫,防风被危害的心叶皆无,严重地影响了防风的生长及越冬成活率。
成虫:翅展90~120毫米。体黑色或黑褐色,胸背有2条八字形黑带。翅黑褐色至黑色,斑纹黄色或黄白色。前翅基部的三分之一有黄色鳞片;中室端半部有2个横斑;中后区有1纵列斑,从近前缘开始向后缘排列,除第3斑及最后1斑外,大致是逐斑递增大;外缘区有1列小斑。后翅基半部被脉纹分隔的各斑占据,亚外缘区有不十分明显的蓝斑,亚臀角有红色圆斑,外缘区有月牙形斑;外缘波状,尾突长短不一。翅反面基本被黄色斑占据,蓝色斑比正面清楚。
雄性外生殖器上钩突短宽,颚形突弯曲,抱器瓣呈梯形,抱器腹很长,抱器背很短,抱器端直而倾斜,内突锯片状,约为抱器瓣长度的1/2,阳茎中等长,端部较细。
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半圆形;前阴片分三叶,两侧宽,中叶窄,三叶端缘呈齿状;后阴片横宽,骨化程度差;囊导管细长,交配囊较小,椭圆形;囊突大,长条状,大约与交配囊等长。
卵:近圆球形,表面光滑,或有微小而不明显的皱纹;多产在寄主植物上;散产,也有多个产在一起的。
幼虫:幼龄时黑色,有白斑,形似鸟粪。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长圆桶形,但后胸及第1腹节略粗。体表光滑无毛,淡黄绿色,各节中部有宽阔的黑色带1条。后胸节及第1~8腹节上的黑条纹有间距略等的橙红色圆点6个,色泽鲜艳醒目。
缢蛹:表面粗糙,头端二分叉,中胸背板中央隆起,喙到达翅芽的末端,以蛹越冬,化蛹地点在植物的枝干上。
金凤蝶主要为害中药材防风、茴香、胡萝卜、芹菜等伞形花科蔬菜。以幼虫蚕食寄主叶片成缺刻,或仅留主脉和叶柄。
金凤蝶属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需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金凤蝶喜欢生活在草木繁茂、鲜花怒放、五彩缤纷的阳光下,上下飞舞盘旋,以采食花粉和花蜜为生。交配后的雌蝴蝶,喜欢在植物的茎叶、果面或树皮缝隙等处产卵。卵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即可孵化成幼虫。幼虫大多以植物的叶片、茎秆、花果为食。幼虫发育到5~6龄老化后,吐丝化蛹。
在辽宁西部地区该虫每年发生3~4代,以冬型蛹在树枝杂草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天气晴朗温暖时,成虫羽化即交尾产卵。每产1粒即行飞离。幼龄幼虫栖息于叶片主脉上,成长幼虫则栖息于粗茎上。成虫将卵产在叶尖,5月上旬幼虫大量出现。初孵幼虫多危害嫩芽,初孵及2、3龄时幼虫似鸟粪,4龄后变为黄绿相间。幼虫白天静伏不动,夜间取食为害,遇惊时从第1节前侧伸出臭丫腺,放出臭气,借以拒敌。卵期约7天,幼虫期35天左右,蛹期15天左右。4月中下旬越冬蛹羽化;6月份见到二代成虫;7月下旬三代成虫羽化;8月上旬4代成虫产卵,9月下旬幼虫老熟离寄主寻适宜枝干蜕皮化蛹越冬;其越冬蛹灰褐色,春夏季节的蛹为绿色。金凤蝶成虫喜欢访花吸蜜,少数有吸水活动。
因防风是贵重的中草药,为杜绝药物残留,应使用无公害无残留的植物药剂“苦参碱”。在成虫产卵高峰后7天左右,每667平方米使用0.3%水剂100~150克,或0.36%水剂80~120克,或1%可溶性液剂30~45毫升,或 2%水剂1 5~20毫升,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幼虫处于2~3龄时施药防治,每亩用0.3%苦参碱水剂500~700毫升,加水40~50公斤进行喷雾。本品对低龄幼虫效果好,对4~5龄幼虫敏感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