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福春
(公主岭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吉林公主岭136100)
水利水电工程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可以进行水资源的有效调配并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水利水电工程在修建时会改变江河及周边的水文情况,对重要水生生物的繁衍造成不利影响。水生生物是江河中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速,需要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本文探讨水生生物和水利水电工程协调发展的策略。
江河不但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纽带,在水生生物的营养输送、生物多样性繁衍和生物迁徙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工程施工会阻断江河的上下游物质交换,使江河的连通性降低,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在长期自然演变过程中,一些水生生物形成在不同水域进行迁徙的习惯,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阻断了其洄游的线路,阻断了不同生物的遗传交流,使群体丧失多样性遗传,降低了适应能力。
江河在发展过程中受气候变化和地形影响形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水文环境和特征,这些环境对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繁衍起到促进作用。水生生物在长期繁衍过程中对水文水质等都养成需求的习惯,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改变了江河的天然的径流时,江河上游和下游的径流在时间和空间分布、水温结构、水沙情况等都将发生变化,会对水生生物的繁衍和丰度产生不利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蓄水库的建设使江河水位升高、水体流速降低、泥沙沉降严重、水温产生分层、涨潮反季节等现象出现。水库使江河水流速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适合生物多样性繁衍和产量增加,但蓄水库对生态的快速变化使水生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不利于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繁衍。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中和建设后对水资源有调蓄功能,同时也能改善水生生物自然繁衍的潜力。水利水电工程是否适合水生生物的自然繁衍,关键还是建立在水生生物栖息和繁衍的洄游习惯上。影响水生生物繁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文情况、水质情况和水动力等。作为江河中重要水生生物的组成部分的鱼类对自然繁衍和栖息的环境很敏感,需要生态水文环境进行繁衍。水温也是影响鱼类繁衍的关键影响因素,鱼类适合的繁衍温度是22℃左右,当温度低于18℃时鱼类会停止繁衍。以中华鲟为例,其繁衍对江河地形、水流量流速、水深、水温等都有偏好,并与江河水位涨落变化密切相关。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会使江河的生态系统趋于崩溃,在改变了上游与下游的水文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破坏了重要水生的适宜性和连通性。从水利水电工程影响水生生物的机理来看,可以设置以下调控方法:过鱼设施。过鱼设施主要是解决水生生物洄游路线被阻隔的问题,可以在工程中增设鱼道、升鱼机等自然的过鱼设施,以帮助鱼类及其他生物按照原始洄游路线通过设施进行产卵并繁衍。相关实践表明,通过过鱼设备帮助鱼类恢复其洄游的路线可以对鱼类的繁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过鱼的效果受限制的因素比较多,例如鱼类的洄游习惯、游泳能力等,所以过鱼设施目前比较适合中低水头的水利水电工程设置;增殖放流。增殖放流主要是采用人工的放流、移植的方式在水利水电工程水体内投放鱼苗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保护水生生物繁衍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葛洲坝水利修建后就是利用成熟的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方法来进行增殖放流,使中华鲟得到很好的繁衍;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修建时会存在普遍的影响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现象,主要是高强度的人们活动使水生生物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可以通过生态修复的方法来减少或停止人为对江河流域的干扰,帮助江河水资源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生态调度。水利水电工程同时兼有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调控效能,水电工程的生态调度主要是将生态因素纳入到日常水库的调度中,通过优化现行调度减轻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和运营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总之,过鱼设施和增殖放流手段都可以有效解决生物资源保护问题,但是生态环境的修复是需要一定周期,需要长期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时通过优化水文环境和水动力条件可以满足水生生物的繁殖需求,具有可操作性。但我国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主要以防洪、发电为主要功能,对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保护水生生物的繁衍是一个难点。需要在了解水生生物繁衍需求的基础上对水文、水动力和水生态等进行优化,以促进水生生物的可持续繁衍。
对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生物进行调控是目前生态科学研究重点问题,需要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时充分考虑到工程运行方式、水流流量、流速、水温、水质等对水生生物有重要影响的繁衍机制,通过过鱼设施等方法来促进水生生物的可持续繁衍。
[1]刘建康,曹文宣.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及其保护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2,1(01):17-23.
[2]戴会超,张培培,董坤,等.面向四大家鱼繁殖需求的水库生态调控模拟研究 [J].水利水电技术,2014,45(08):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