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张磊,曹鸿鹏,李勇
(吉林省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3)
吉林省都市农业发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初期规模小、品种缺乏。一般以城市郊区农业为基础,为当地及周边居民提供瓜、果、蔬菜等基本农副产品。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郊区被逐步融合到城市当中,农业的转型、市场的需求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带动了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1]。目前,吉林省农作物播种面积869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811万亩,占89.8%,农业资源区域特色鲜明,东部长白山区是我国六大林区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动植物资源宝库,被联合国列为“生物保护圈”,也是我国北药基地和天然绿色特色产品重要产区;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耕地连片集中,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西部草原辽阔,湿地面积大,地下水和过境水丰富,是全省重要的优质畜牧业、优质粮豆和水产生产基地。
一是吉林省都市农业起步晚,规模较小、品种单一,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制度建设和保障措施滞后;三是经营者发展定位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四是农业高科技投入不足;五是基础设施落后等方面的问题。
都市农业形成规模化发展能够降低成本,有利于市场竞争。规模较小、缺乏多元化的经营体系不仅难以将新技术引入其中,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加大了成本的投入。伴随着成本的增加,难以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经营者加大投资的意愿不强[2]。
一是保障都市农业发展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政府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三是随着城市的扩张,农业用地被挤占的情况日趋严重。
都市农业主体经营者多以农民为主,做强做大的设计理念和发展思路不清晰,还是以农业生产管理为基础,先进的企业化运作模式难以实现。从业人员大多为当地农民,接受农业新科技兴趣不浓,生产力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导致经济效益不高。
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先进的科技手段、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再利用、农艺、农机等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目前,虽然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但从整体来看发展水平并不高,缺乏各项技术的有机融合。
都市农业最迫切的问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建设、养护维修、水源供给、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电网改造等。都市农业的区位一般为人口密度较低,在政府规划中一般会滞后考虑该区域,使得大部分都市农业区位内基础设施不完善[3]。
政府应提高对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把促进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列入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当中,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制定都市农业发展标准,完善其建设模式、发展模式及经营模式。
政府要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投入,并鼓励金融机构为都市农业提供低息信贷。吸引民间资本入股、鼓励农民入股等方式,加大资金流入。建设标准高、规模大、元素多的都市农业。
在都市农业建设规划中,由政府牵头,聘请多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和制定。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创新针对性的设计发展思路。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从质量、品种、服务等方面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一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聘请专家授课;二是派遣管理人员到高校和知名企业进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经营理念,增强服务意识[4]。
农业高科技的集成和应用是都市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而且能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在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经营主体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对从业者进行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生产科学技术,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政府和经营主体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向都市农业倾斜[5]。减少城乡二元化差距,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中的优质资源能够有效的流入,从而带动都市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李赢.长春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谢璐.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分区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1).
[3]贾乃新.吉林省都市农业发展模式[N].新农村商报,2011.
[4]唐华俊,罗其友,等.农业区域发展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于平,马欣元,胡宁,等.在长吉一体化中推进吉林特色都市农业建设[J].行政与法,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