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中几种突发情况的处理措施

2018-01-17 22:17胡俊明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6期
关键词:池鱼浮头鱼病

胡俊明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池塘高密度养殖、轮捕轮放等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养殖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养殖过程中的泛塘、突发性鱼病、中毒等意外突发情况也时常发生,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较大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现就养鱼季节中常见的一些突发情况及处理措施作以下介绍。

一、泛塘引起的突发性死鱼

泛塘指当养殖水体中溶氧量低于鱼体忍受最底限时,就会引起鱼类大规模窒息死亡的现象。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泛塘的原因主要有水质突变和清晨缺氧浮头两种。

(一)水质突变引起的死鱼

1.水质突变产生的原因 在养殖密度高、水质肥的池塘,夏季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尤其是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在池塘下风处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俗称“湖靛”或“铜绿水”。由于蓝藻大量繁殖,导致池中营养元素缺乏,造成蓝藻短时间内全部死光,死亡的藻体沉入池底,水质变清、变瘦,下风处可闻到腥臭味,俗称“臭清水”。

2.水质突变造成的后果 当微囊藻大量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足以毒死养殖鱼类等水生动物。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最适温度28.8~30.5℃)、碱性较强(pH值8~9.5)及富营养化的水中,蓝藻大量繁殖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池塘严重缺氧而发生泛塘,也由于微囊藻死亡后产生的毒素使池鱼中毒死亡。

3.水质突变发生前主要指标

水色气味:池塘下风处水面有一层翠绿色水花,水变发生后水质变清、变瘦,水色发黑,能闻到强烈的腥臭味。

透明度:水质突变前,透明度小于20cm,一天之中无明显变化,突变后,透明度可达40cm以上。

溶解氧:突变前,底层水中溶解氧一般不超过2mg/L,水质突变后,水中溶氧极低,上层水中溶氧小于1mg/L,下层基本为0。

浮游生物:超过200mg/L以上。浮游植物种类单一,铜绿微囊藻为绝对优势种类,超过80%以上;浮游动物优势种常为纤毛类原生动物。

4.处理措施

预防:蓝藻大量繁殖,水质突变前,坚持每天早中午巡塘,及时了解水质变化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1)排水。蓝藻大量繁殖时,选择晴天中午排掉池水1/3~1/2。

(2)药物泼洒。排水后,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mg/L全池泼洒。

(3)注水引种。用药后3~4小时后,向池内注入其他池塘没有蓝藻、水质好的水20cm深左右,然后加注井水或河水至原来水位。

措施:水质突变发生后,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补救。

(1)大量更换新水。立即抽掉底层老水30cm左右,注入新鲜水,使鱼聚集在溶氧高的注水区,缓解缺氧、中毒程度。

(2)增氧和改良底质。水质突变发生后,无条件注水的池塘,立即使用化学增氧剂增氧,并施用底质改良剂,吸附有害物质。

(二)缺氧浮头引起死鱼

1.清晨缺氧死鱼的原因

一是密度较大、水质较肥的池塘,遇到午后或傍晚雷阵雨或暴雨,致使第二天凌晨严重缺氧死鱼。主要原因是暴雨后表层水温急剧下降,底层水温高于表层,造成水体上下层对流。池底的腐殖质随之泛起,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水中溶氧,造成池塘的溶氧量急剧下降,加之暴雨过后,池水中的悬浮物大量增加,粘附于鱼的鳃上,影响鱼呼吸。

二是高产养殖池塘,傍晚最后一次喂食过饱,鱼夜间消化食物大量消耗溶氧,造成第二天凌晨缺氧浮头死亡。

三是高温季节,池水过肥、密度较大,白天光照不好,水中溶氧量消耗大于光合作用产氧量,水中溶氧消耗殆尽,造成第二天凌晨缺氧泛塘。

2.清晨浮头的应急措施

(1)轻度浮头时,应立即开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2)严重浮头时,不能开增氧机或人为大声喧哗和搅水,应立即加注新水,使进水与池水面基本平行缓流入池,最好形成全池的圆圈循环,使鱼聚集在水流的两侧,得到缓解。发现鱼浮头时,如果无增氧机又无注水条件,应立即在鱼浮头的密集处施用化学增氧剂。

3.浮头预防措施

(1)当水质较肥,阴雨天时,最后一次应少投喂,一般半饱即可,防止晚上消化食物大量耗氧。

(2)午后或傍晚下雷阵雨或暴雨时,凌晨至第二天日出时开增氧机增氧。如无增氧机应在半夜加注新水。

(3)高温季节,高密度养殖的肥水池塘,提前开增氧机,应在22时开机,凌晨再加注新水。

二、用药不当造成的死鱼

随着池塘产量的提高、养殖密度增加,鱼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不断增大。近几年来,养鱼户因为不懂渔药的性能、使用方法不当等,致使池鱼死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一)用药不当造成死鱼的原因

1.清塘后残留药物毒害。 药物清塘后毒性没有完全消失时,即放鱼投苗。

2.全池泼洒防治鱼病用药不当。 全池泼洒漂白粉或其他杀菌剂造成池鱼死亡,原因一是用药方法不当。药物没有充分溶解,未溶解部分被鱼误食,全池泼洒漂白粉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二是用药时间不当。早晨由于池塘缺氧,此时用杀菌药物刺激,易使部分体质较弱的鱼死亡;夏季中午高温时用药,由于表层的水温较高,药物毒性增加,极易产生毒害,引起池鱼中毒死亡。三是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药物时,要根据水温、水的肥度来灵活掌握,而按固定的0.7mg/L浓度泼洒,有可能浓度过高,造成池鱼中毒死亡。

(二)用药不当造成死鱼的预防措施

1.严格把握清塘后药物残毒的安全期。用药物清塘时,为加快清塘药物的分解,将池底泥翻动1~2遍,使清塘药物(生石灰、清塘净或漂白粉)快速分解;放鱼苗前,取池水放鱼试养2~3天,待安全后再投放鱼苗。

2.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药物充分溶解后,再全池均匀泼洒,没有完全溶解的药物残渣不得泼入池中,以防被鱼误食。

3.选好用药时间。在晴天上午8-10时或下午3-4时喂鱼后再用药泼洒。严禁在池塘缺氧或浮头时用药。

4.准确把握用药量。根据水质、水温及药物的理化特性,准确把握用药量。用药前认真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药,不可盲目加大用量。特别在使用硫酸铜或铜铁合剂时,一定要根据水温、水质肥度情况,灵活掌握,水清、水温高时,用药量要减少,水温低、水肥时,用药量要适当加大。如不慎因用药量过大产生药物毒害时,立即加注新水,使池鱼聚集在新水区域缓解中毒症状,直至恢复为止。

三、由鱼病、中毒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死鱼

(一)鱼病引起的鱼类突然死亡

养殖中因鱼病引起鱼类突然死亡比较常见,如暴发性出血病,一些冬季鱼病在早春时暴发(如斜管虫)都能在短时间内引起鱼类大量死亡。这里仅就暴发性出血病引起的鱼类死亡作以介绍。

1.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因。 高密度养殖的鲤鱼在拉网、高密度运输或温度骤降时,鱼体表、鰓部出现严重的渗出性出血,解剖可见肝脏出血,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死亡。主要原因是养殖季节投喂了质量变质、配方不科学的饲料。特别是维生素严重缺乏,鱼粉等原料氧化变质,或者是添加了过量的促生长剂(喹乙醇等),严重地破坏了鱼体的组织结构,使鱼的应激能力下降,在环境突变时,造成大量死亡。

2.预防及处理措施。 在养殖季节投喂优质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选择市场评价好的品牌饲料。如发现鱼密集后有出血现象时,可投喂含维生素C等药物的药饵半个月左右。

(二)中毒引起的鱼类突然死亡

1.氨中毒。多发生在冬季或早春,其表现为突然发生不明症状的大批量死亡。主要原因是淤泥过厚或者施肥不当,最好的解决措施是换水。

2.碱中毒。发病季节多为春季。4、5月份盐碱层上升,造成池塘碱度上升,特别是遇到高温天气,池塘水浅,而且较瘦,易发生碱中毒。过冬老水易发生碱中毒,表现为鱼聚集池周边,中午尤其严重,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措施:一是加注新水;二是施肥,泼洒碳酸氢铵或氯化铵等使池水变肥。

3.农药中毒。主要是有机磷类农药流入池塘,致使池鱼死亡。发生农药中毒,一般无法救治,应严防含有农药的水进入池塘。

(三)操作不当引起的鱼类死亡

鱼种或商品鱼销售时,有的养殖户将鱼存入网箱内,由于方法不当,造成鱼在网箱内高密度聚集,特别是沉入水下的封闭网箱,在风浪作用下,网箱内鱼顶浪聚集,造成局部严重缺氧,大量死亡。

养殖中意外发生突发损失除以上几种情况外,还有越冬意外损失等。养殖经营中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防止养殖鱼类的突然意外死亡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发生意外时,要立即采取确实有效措施,杜绝或降低损失,才能保证丰产丰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池鱼浮头鱼病
细谈精养池塘鱼类浮头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巧妙应对鱼类缺氧浮头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池鱼 [外二首]
加州鲈鱼塘蓝藻暴发,导致缺氧浮头、肝脏病变怎么办?这里有一份技术干货,请收好
养殖鱼类缺氧浮头的应对思路
池鱼思故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