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新麦36及栽培技术

2018-01-17 21:01朱红彩马海涛王玲燕张素平范永胜马华平
中国种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点率冬麦区周麦

朱红彩 马海涛 王玲燕 张素平 范永胜 马华平 付 亮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乡453003)

国审小麦新麦3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采用系谱法培育成的高产、高抗、半冬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是周麦22//中育12,综合应用常规育种、夏繁加代、株型育种、生理定向育种、平均值和极端选择相结合、人工接菌和混合病圃鉴定抗病性、分期播种鉴定抗寒性、多年多点连续鉴定筛选等选择技术选育而成。2016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公告(CNA016250E),2017年8月已完成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生产试验程序推荐报审,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41[1],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半冬性,平均生育期230.9d,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窄、长,叶色黄绿,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稍慢,抗倒春寒能力较强。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44%~46%),亩成穗数较多(42万 ~44万穗)。株高79cm,茎秆弹性好,秆质硬,根系锚地能力强,高抗倒伏。株叶型好,株型松紧适中,茎秆蜡质层较厚,旗叶细小、上冲,田间通风透光性好,光能利用率高;穗层较整齐,穗大、穗匀,结实性好,长相清秀,卖相好;根系活力较强,耐旱,较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

1.2 抗性 综合抗病性好,田间自然发病:纹枯病轻,条锈病、白粉病、茎腐病发病中等,黄花叶病毒病发病轻,耐赤霉病(2015-2017年赤霉病明显相对较轻),叶锈病偏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2016年/2017年):高抗/中抗条锈病,高感/中感纹枯病,高感/高感叶锈病,高感/高感白粉病,中感/高感赤霉病。

1.3 优质中筋 白粒,短芒,籽粒半角质、饱满、均匀,黑胚率低。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化验,2016-2017年品质检测结果分别为:容重781g/L、784g/L,蛋白质(干基)13.41%、13.8%,湿面筋30.6%、32.2%,吸水率 55.6%、56.4%,稳定时间6.3min、4.4min。

1.4 适应性广 3年4组次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89点次中间试验,82点次增产,增产点率92.0%,豫、皖、苏、陕4省汇总均增产,表明新麦36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

2 产量表现

成产三要素协调(每667m2平均穗数42万~44万穗,穗粒数 35~37粒,千粒重 44~46g),丰产、稳产性突出[2],高产田每667m2产量水平650~750kg。2014-2015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品种比较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77.2kg,22点汇总,22点增产,增产点率100%,较邻近对照周麦18增产8.97%,居154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2015-2016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2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35.2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84%,差异极显著,23点汇总,21点增产,增产点率91.3%,居16个参试品种的第8位;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产量574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3.6%,差异极显著,22点汇总,19点增产,增产点率86.4%,比对照周麦18增产≥2%的试点率86.4%,居17个参试品种的第6位。2016-2017年度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5组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78.1kg,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6.01%,增产点率100%,居7个参试品种第4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宜地区 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3.2 适期播种 适宜播期为10月8-2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高肥力地块每667m2播量9~10kg,中低肥力10~12kg,适宜基本苗控制在12万~20万。如遇墒情较差、整地质量差及延误播种等,可适当增加播量,以每推迟3d增加0.5kg播量为宜,播种量最多不能超过15kg。

3.3 病虫害防治 孕穗期、灌浆期每667m2分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g兑水50kg喷雾防治病虫害。灌浆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肥,做到一喷三防:每50kg水+磷酸二氢钾或尿素100~150g,以预防干热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3.4 肥水管理 对整地质量高、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及墒情适宜的麦田冬前不再追肥、浇水。小麦拔节后遇最低气温0~2℃寒流天气,要及时浇水,追施尿素5~10kg。孕穗期或籽粒灌浆初期选择无风天气进行小水浇灌,此后不再灌水。

3.5 适时收割 联合收割机适宜收获期为完熟初期,此时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含水量降至13%以下,确保丰产丰收。

猜你喜欢
点率冬麦区周麦
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强悍双芯 iQOO Neo5智能手机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