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丽,杨志成,王幼妹,郑燕红,费 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药学科,福建 漳州 363000)
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对药房窗口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的一线窗口,其服务质量不仅反映药学科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准,同时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社会声誉等[1-2]。智能化门诊药房是实现药品规范管理的有效手段[3],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4-9]。全自动整盒发药设备已在我国多家医院得到使用[10]。我院为综合“三甲”医院,门诊日平均处方量2 000~3 000张,为提高药师工作效率,保证药品调剂质量,实现药师工作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药学服务[11]。门诊药房于2015年8月底启用德国原装进口的Rowa Vmax全自动整盒发药设备(以下简称Rowa Vmax),经过调试和运行,该设备已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现就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我院共引进2台Rowa Vmax,每台设备配备2个V型4D机械手、2条手工进药传输带、4条发药传输带和1台Plog全自动入药系统(以下简称Plog)。该设备由德国进口,配有简洁中文操作界面,噪声极小(仅48.3 dB),特制的系统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优秀的性能表现,能实现药品的存储和分发。设备接收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传送的处方信息后,系统分析处方中药品的组成,存放设备中的药品将由机械手完成调配,并将药品通过传输系统送至药师。
2.1.1 灵活定制,美化环境
根据用户的实际场地对设备尺寸、颜色及出药口数量和位置进行定制,实现空间的最佳利用,减少普通货架的储备。同时,设备颜色根据现场色调选择,让整体环境更加协调。
2.1.2 储存量大,节省空间
设备储存容量大,储存时包装和包装之间的距离非常小,且每排的空间可存放多种药品,故每台设备可储存药品近30 000盒;且设备对药品品规的限制较少,大部分盒装药品可入设备。目前,该设备共存放药品500多个品种(约占总药品品种数的50%)。大容量的智能药库,一次补药可供使用7~10 d。
效期管理:精确管理药品效期,近效期药品自动先发,过期药品自动锁定,从而减少药品过期的浪费。
库存管理:有效管理库存信息,实时查询设备中药品的库存,并可通过激光自动快速精确盘点库存,操作简单快捷。
用药管理:提示药品补药信息,并提取补药清单,确保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对于来源于设备的药品,可追踪到每盒/瓶/支药品的位置、效期、批号,实现药品全程追溯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优先出药:根据不同费别如军人患者处方实现优先出药,具体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优先级别设置。
自动化程度:设备配备全自动清洁模块,可实现设备内部自动清洁功能;上药位置由设备自动识别,无须事先进行设置,由设备自动以发药最快为原则,自由灵活存放;设备在空闲时段会根据处方用药习惯来调整药品摆放的位置,实现对库存的自动优化。
提高药品调配效率:处方中的药品全部在设备储存的,药品可通过传输带直接送至前台药师身边,节省药师调配的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让药师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患者用药的服务中。
保证用药的准确性:通过扫描药品外包装的条形码入库,可实现药品进药、管理和发药的准确性,降低药品调剂的差错率,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提高药品的上药效率:每台设备配备1台Plog,该系统通过识别药品外包装的条形码进行上药,可实现夜间无人值守情况下自行上药。设备存储药品只需3 s,输出药品只需8~12 s,V型夹取式机械手灵活准确,1次可夹取1~8盒同种或不同种药品。双机械手协同技术,高速、安全。
3.1.1 设备上药区分两种途径
目前,我院使用的Rowa Vmax仅能上包装规整的盒装药品,上药分2种途径,由Plog自动上药,通过设备前端的2条手工进药传输带上药(所有入设备药品均可由此途径上药)。药品上架前,需区分存放位置、药品效期、包装、条形码等信息,并选择上药途径。对于入设备药品,进药前需进行效期维护后方可上设备,同一药品存在多个效期时,需多次对效期进行维护更新;区分药品包装,如外包装有塑料包裹的,Plog摄像头捕捉药品时难以识别条形码,通过手工进药传输带完成上药;检查药品有无条码,部分进口药品、医院制剂等外包装上未设置条形码,无法从Plog上药,需人工先设置条形码,选择手工进药传输带完成上药。
3.1.2 手工进药传输带上药存在的缺陷及其对策
缺陷:由于该传输带上药是通过识别药品条码和尺寸来完成的,故没有条形码但可上设备的药品上设备前需先设置条形码。上药时,需查询记录条形码,并手工敲入条形码方可使用,如输错其他药品的条形码,且输错的药品尺寸与入库药品的尺寸相同,就可能存在上错药品的现象;对于有条形码的药品通过手工传输带上药的,如使用“多包装连续上药”,上药过程中同样存在药品尺寸相同的不同药品上错药的情况。
对策:针对手工敲入条形码容易输错的,可统一将设置好的药品条形码制作成塑封卡片;药师上药时,先找出相应药品条形码的塑封卡片,在设备入药口感应下即可完成上药。针对不同药品因尺寸相同导致上错的,可规范药师上药行为,一种药品上完后再上另一种药品,并尽可能将包装相同的药品分开上药。
3.1.3 Plog上药存在的缺陷及其对策
缺陷:该系统上药主要是通过识别药品外包装的条形码来完成的,对尺寸没有记忆功能,故无法区分是否有多个药品相互粘连。上药过程中,如存在2盒或多盒药品外包装粘连,Plog在上该药品时,会误以为只有1个包装药品,在调剂时会把粘在一起的2盒或多盒药品当作1盒药品调剂。
对策:针对自动上药包装粘连的,则通过规范药师上药和发药行为来实现的。自动上药的药品由药师拆包装后放入Plog自动上药传输带中,药师应检查药品是否存在粘连,确保2个药师核对后再倒入Plog自动上药传输带中。发药药师应严格落实“四查十对”制度,由设备调剂的药品,药师发药时认真核对药品数量、规格等信息,确保无误后再发给患者。
3.1.4 不建议入设备的情况
异型包装或包装质量太差的药品:包装盒侧边有凸起、瓶装药品等,不是正规的方形,如盒装的鞣酸蛋白酵母散、瓶装的维生素C片等。而包装质量较差,容易爆开、破损的药品,会导致设备经常报警,影响工作效率。
药盒尺寸不适宜:上设备药品要求尺寸为长45~230 mm、宽 15~140 mm、高 15~100 mm,最大质量 800 g,超出范围的不宜入设备。对于药盒长度较长的,如北京紫光制药生产的甲硝唑阴道凝胶剂(长度约18.5 cm)等,虽未达到要求尺寸,但由于单张处方的开药量基本大于7盒,机械手1次只能抓1盒,需抓取多次才能完成处方调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也不建议入设备。
体积较大的盒装液体药品:外包装有盒子的液体药品原则上可入设备,考虑到遇包装破损时,药品容易泄露直接污染设备,不利于设备的养护,故体积较大者(如100 mL等)不建议入设备。
普药经常换厂家、包装的:普药厂家、包装信息更换频繁,需要经常对药品的条码、包装、高低限等信息进行重新设定和维护,不便于管理。
总备药量小于5盒的或新品:临床少用的药品或新引进的品种,平时备药量很少,建议直接存放货架,避免库存过高。新品可待临床用量增多时再酌情入设备。
常规用量大于8盒以上的药品:由于日常用药量较大,若放入设备,不仅导致设备的高负荷,也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冷藏药品及输液、针剂:Rowa Vmax可选配冷藏模块,我院门诊药房未选配该模块,故冷藏药品存放冷藏柜中。对于大输液药品,其外包装为塑料袋,针剂药品封装安瓿中,均无法入设备。
设备使用中时常发生报警,机械手、传输带、Plog、设备夹层、药品包装等因素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报警,设备报警时,捡药程序会提示设备“在线”,此时程序如仍进行捡药操作,系统将无法完成处方的药品调配。
对策:如报警处理可以在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内完成,可至报警处理完毕后,继续进行捡药操作。如报警处理需要时间较长,应先将报警设备对应的发药窗口先挂起,这样处方任务不再分配给报警设备,已分配给报警设备的处方由药师手工从药架上摆药,直至报警处理完毕后,继续捡药操作。
由于手工上药时2个机械手操作区域相对集中,一边机械手主要完成设备前半部分传输带药品的上药工作,另一边机械手主要完成设备后半部分传输带药品的上药工作,会导致同一药品某个机械手上药的数量比较多,处理一张处方时,某个机械手负荷相对较大,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
对策:手工上药时,药师应每次只上1个品种药品,且尽可能1次上药量多些,能占满整条传输带的位置,这样保证2个机械手都有同等机会上药。
由于设备故障无法预测,如未对设备药品做货架备药,一旦设备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故建议设备中的药品,货架要做好相应备药,以备不时之需。建议货架上药品品种数要齐全,但备门诊1~2 d用药量即可,这样不仅节省货架,也让设备出现故障时有应急措施。
设备的部分零部件需经常更换,如机械手的夹板易磨损,机械手的S轴推杆易断裂,Plog的真空滤芯易脏等,需经常更换零部件,维护保养上需要耗费一定成本。
Rowa Vmax的引进,体现了我院门诊药房的智能化功能,虽然与以往相比,服务对象和目的仍未改变,但实现了从“人找药”到“药找人”的转变,方便了药师的调剂,提高了盒装药品的发药速度。智能化门诊药房必将成为医院的发展趋势,符合医院的实际需求,设备的引进加强了医院药房管理体制的建设[4],提高了药品调配的效率和准确性[12-15],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设备的引进提升了医院形象,美化了工作环境,提高了管理水平,为医院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且药房的智能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扬长避短,让智能化药房发挥更大作用,需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