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强化测报建设 提升病虫监测防控水平

2018-01-17 14:27:09
河南农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淮阳县植保站测报

淮阳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拥有耕地面积10.43万hm2,常年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67 万 hm2,玉米种植面积 6.00万hm2。近年来,由于受异常气候、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产品贸易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发生面积和成灾频率增大,给监测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也增加了病虫测报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因此,淮阳县植保站近年来积极推进现代病虫测报建设工作,通过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注重测报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业务素质;改善预测预报手段,提高测报准确性和时效性;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提高预报信息的到位率及认真搞好试验研究,探索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的有效途径等一系列措施,为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确保淮阳县农业生产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防控能力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淮阳县植保站一直以来都把病虫害监测预报摆在植保工作的优先位置。淮阳县植保站常年固定专职测报人员6 人,并保持长期基本稳定不变,从事测报工作年限均在15年以上且大专以上学历,其中,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5名,为病虫测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力量。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县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科学指导防治工作,根据全县不同区域条件,淮阳县植保站建立了以县站为核心、以重点乡镇为骨干的病虫测报网点,网点测报员着重从责任心、事业心强的农资经营户、种粮大户、热爱农业科技的人员中选拔并进行培训。目前,全县共有乡村级病虫测报网点12个,测报员12名,完善充实了县、乡、村病虫测报网络。监测作物涉及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主要病虫监测对象有60多种。淮阳县植保站根据全县地理环境及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各测报网点进行详细分工,关键时期随时汇报,有专人汇总,并结合县站测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上报,保证了重大病虫害报得早、报得准。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农资经营户、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等组建植保专业化合作社服务组织。目前,全县已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30个,拥有专业化防治设备600多台(套),其中,大中型装备数150台(套),包括自走式或悬挂式喷杆喷雾机57台,无人机3架,日作业面积达到了3 333.33 hm2。淮阳县植保站利用基层测报点优势,及时把病虫信息宣传到位,指导其迅速开展防治,确保了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县每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累计防治面积达66.67万hm2次,挽回损失30多万t,防控成效显著。

二、注重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测报人员整体素质

加强业务知识及新测报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是提高测报技术水平和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淮阳县植保站每年除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全国、省内举办的各种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培训班、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技术培训及学术交流外,市、县还不定期召开各测报基点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利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在省举办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对测报技术人员优先进行培训,更新业务知识等。近五年来,市、县累计培训测报技术人员达200人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报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了测报技术向统一化、信息整理标准化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测报质量。

三、改善预测预报手段,提高测报准确性和时效性

淮阳县植保站自从“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改善了办公条件,配备了虫情测报灯、数码照相机、多媒体投影仪、电脑、传真机、检测仪器等测报仪器设备,装备了车辆,使测报事业如虎添翼。测报工作严格按照全国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认真搞好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坚持做到3 d定点调查1次,7 d普查1次,严密监测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严格执行周二汇报制度,常年坚持每周二向省、市、县业务部门电子邮件和书面汇报病虫害监测防治动态500多人次,系统上报1000多次;编发病虫情报15期以上2万多份,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为各级领导适时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当好了参谋,对控制我县重大病虫为害,提高防治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河南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平台的应用,使病虫测报信息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传送和处理,促进了淮阳县病虫测报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阶段迅速发展。

四、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提高预报信息的到位率

为及时、准确和快速发布病虫预报,淮阳县植保站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载体向不同受众预报发布方式,提高预报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到位率。如利用短信群发,重点服务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并使防治技术辐射推广到其他农户及周边地区;发送电子邮件,服务各级政府信息部门,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同时利用网络在农业信息网上第一时间公开发布图文并茂的病虫预报信息,提高信息的可视化和普及率;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利用电视讲座、举办技术培训班以及召开防控现场会等,使全县更多的农户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迅速开展防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如在每年小麦备播期,为最大限度地宣传普及小麦全蚀病防控技术,播种前由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以防治小麦全蚀病为主的电视讲座,收视观众达20万人次;并利用百名技术干部对分包乡镇举办千场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30多万份;制作小麦全蚀病防控技术课件,由专家培训小组利用多媒体在每个乡镇开展技术培训4场次,集中培训人员达1万人,有效地普及了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为减轻翌年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危害奠定了良好基础。小麦抽穗扬花期,根据测报及时在县电视台《农业新天地》栏目发出赤霉病防治预警,指导农民开展大面积统一预防,最大限度减轻了病虫危害损失。

五、认真搞好试验研究,为监测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近几年,淮阳县为不断提高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水平,积极参与完成农业农村部和省植保站、市植保站安排的多项试验示范研究,如为开发诱捕效果优异、性能稳定的测报专用性诱剂及诱捕工具,实现农作物害虫监测预警技术多元化、简约化、自动化的《害虫性诱监测工具试验》,在淮阳县白楼镇于庄行政村连续三年开展了玉米新发害虫二点委夜蛾性诱监测试验。试验监测结果综合表明,性诱剂监测和自动虫情测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预测都较准确,均可作为开展二点委夜蛾预测预报的一项重要工具使用,两者皆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性诱监测不受降雨等天气因素的干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成本低、安装简单、放置方便、操作安全、针对性强、虫体易识别、节省劳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弥补了灯诱监测的不足,可以作为灯诱监测的一种补充和辅助工具,起到更好的互补性,能更及时、准确分析二点委夜蛾等害虫的发生与危害规律,对二点委夜蛾的短期预报和指导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性诱监测在生产实践上作为一种无害化的防治新型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淮阳县植保站于2011—2015年,参于研究的《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利用虫情测报灯、性诱剂以及大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危害规律,1年发生4代,其中,以为害夏玉米苗期为主的2代幼虫为主害代,发生危害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同时结合发生危害规律,在防治上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进行田间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本着边科研边示范推广的原则,利用广播、电视讲座、技术培训、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大量的二点委夜蛾发生与防控技术宣传与推广工作,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了生产力,服务农业生产,有效地控制了二点委夜蛾在夏玉米上的为害。我们累计示范面积200 hm2,辐射带动6 666.67 hm2,二点委夜蛾综合防治示范区综合防效达85%,较非防控区平均每 666.7 m2增产 80.1 kg ,增长1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些科研试验示范项目均为提高病虫害测报准确性和监测防控能力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了淮阳植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淮阳县植保站测报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平顺植保站:开展粟灰螟防治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闻喜植保站:查治山楂叶螨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6-26 00:46:34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0
淮阳县旅游扶贫及对策研究
大经贸(2017年11期)2018-01-08 10:11:10
淮阳县
河南省淮阳县中学生体育课课堂现状与分析对策
软式排球开展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