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作用及注意事项

2018-01-17 14:29:41周口市农业干部学校张楠
河南农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氯吡脲萘乙酸苄基

周口市农业干部学校 张楠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定义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是实现农药零增长、提质增效、绿色防控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在确保产量的情况下减少用药,这就要发挥植物本身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发生和增强营养吸收,植物生长调剂可以实现这一点。

在具体应用中,应加强使用技术的指导,推动精准规范使用,特别是加强与其他绿色生产技术的配套集成运用,将为保障农业高效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生长促进剂

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芸薹素、赤霉素。

(二)延长储藏器官休眠

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青鲜素、萘乙酸钠盐、萘乙酸甲酯。

(三)打破休眠促进萌发

赤霉素、激动素、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硫脲、氯乙醇、过氧化氢。

(四)促进茎叶生长

赤霉素、胺鲜酯(DA-6)、6—苄基氨基嘌呤、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

(五)促进生根

吲哚丁酸、萘乙酸、2,4—D、比久、多效唑、乙烯利、6—苄基氨基嘌呤。

(六)抑制茎叶芽的生长

多效唑、优康唑、矮壮素、比久、皮克斯、三碘苯甲酸、青鲜素、粉绣宁。

(七)促进花芽形成

乙烯利、比久、6—苄基氨基嘌呤、萘乙酸、2,4—D、矮壮素。

(八)抑制花芽形成

赤霉素、调节膦。

(九)疏花疏果

萘乙酸、甲萘威、乙烯利、赤霉素、吲熟酯、6—苄基氨基嘌呤。

(十)保花保果

2,4-D、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防落素、赤霉素、6—苄基氨基嘌呤。

(十一)延长花期

多效唑、矮壮素、乙烯利、比久。

(十二)诱导产生雌花

乙烯利、萘乙酸、吲哚乙酸、矮壮素。

(十三)诱导产生雄花

赤霉素。

(十四)切花保鲜

氨氧乙基乙烯基甘氨酸、氨氧乙酸、硝酸银、硫代硫酸银。

(十五)形成无籽果实

赤霉素、2,4-D、防落素、萘乙酸、6—苄基氨基嘌呤。

(十六)促进果实成熟

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乙烯利、比久。

(十七)延缓果实成熟

2,4-D、赤霉素、比久、激动素、萘乙酸、6—苄基氨基嘌呤。

(十八)延缓衰老

6—苄基氨基嘌呤、赤霉素、2,4-D、激动素。

(十九)提高氨基酸含量

多效唑、防落素、吲熟酯。

(二十)提高蛋白质含量

防落素、西玛津、莠去津、萘乙酸。

(二十一)提高含糖量

增甘膦、调节膦、皮克斯。

(二十二)促进果实着色

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比久、吲熟酯、多效唑。

(二十三)增加脂肪含量

萘乙酸、青鲜素、整形素。

(二十四)提高抗逆性

脱落酸、多效唑、比久、矮壮素。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方法

(一)喷雾

在掌握适期和配准浓度的同时要选择适宜田块喷雾。如棉花喷施调节啶或缩节胺,要选择相对茎叶生长旺盛的田块喷施。

(二)点花

要选好药剂和浓度,避免高温点花,特别是2,4-D和防落素用于番茄、茄子点花时,在药液中适当加颜料混合,防止重复点花。

(三)浸蘸

要注意浓度与环境的关系。空气干燥时,枝叶蒸发量大,要适当提高浓度,缩短浸蘸时间,避免插条吸收过量药剂引起药害。注意扦插温度。生根发芽温度以20%~30%为宜。注意抓好插条药后管理。插条宜放在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防止阳光直射。种子也可以浸渍。

(四)浇灌

多在苗期末培育壮苗而浇灌,或在成长期增加根的生长时浇灌。如水稻苗期用浓度1 mg/kg的复硝酚钠浇灌,可促使苗齐、苗壮。黄瓜在结瓜期施用复硝酚钠,可以使根系发达,增加结瓜和延长生育期。浇灌时要注意用药剂量。

四、使用注意事项

植调剂在实践中出现使用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情况,既有作物自身因素,也有药剂、环境和人为因素。以猕猴桃为例,不同的品种适用剂量是不一样的,而且有些品种如金艳,不宜使用氯吡脲,即便是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易出现果实畸形。另外,一些种植者随意增加用量或浓度,使用未获农药登记的产品,或者使用可能含有“隐形成分”“以肥充药”的非法产品,都是不科学、不规范的,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发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生产损失。

(一)选择对路剂型

市场上销售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主要有广谱型和专用型。广谱型可用于多种植物,专用型只限一种或两种植物,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二)不能以药代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代替肥水及其他农业措施。即使是促进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必须有充足的肥水条件才能发挥作用。尽管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加了浓缩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但含量很少,作用并不大。

(三)把握使用浓度和次数

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过大,会造成叶片增厚变脆,出现畸形或干枯脱落甚至全株死亡;浓度过小,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根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品种类型、应用目的、农作物生育期及其表现、天气状况等因素灵活掌握。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喷施2~3次,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以小剂量多次喷施为好。

(四)留种田勿使用

乙烯利、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蔬菜、棉花、小麦等繁殖留种作物,虽然起到早熟增产的作用,但会引起不孕穗增多、种子发芽率严重降低,不能留作种用。因此,凡作留种子的作物,不应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猜你喜欢
氯吡脲萘乙酸苄基
不同生根促进剂对玉树水培诱导的影响
乙酸溶液浓度对提高迎春硬枝扦插生根规律的影响
现代园艺(2020年3期)2020-03-05 10:23:1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胆碱·萘乙酸可湿性粉剂中萘乙酸含量
山西化工(2019年3期)2019-08-01 09:21:02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西瓜中氯吡脲的消解动态和残留量
复硝酚钠与萘乙酸处理对红花羊蹄甲扦插效果的影响
脱去含氮芳香杂环中N-取代苄基的一种新方法
合成化学(2015年10期)2016-01-17 08:55:42
新型CCR5拮抗剂: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N-乙基吡啶甲酰胺的合成
合成化学(2015年1期)2016-01-17 08:53:55
欧盟禁止在化妆品成份中使用3-亚苄基樟脑
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对三倍体西瓜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质量浓度氯吡脲对猕猴桃果实理化参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