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张靖卓 田建民 滕永忠
河南是全国最大的小麦生产省份,小麦面积常年稳定在546.67万hm2左右,产量在350亿kg左右,小麦及小麦产业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支撑河南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农业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市场的变化,河南省小麦供给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小麦供给总体平衡,丰年有余,但强筋、弱筋等优质专用小麦供给存在缺口,且随着面粉、食品加工业分工专业化和细化,缺口还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此外,目前优质专用小麦在生产、流通环节,存在混种、混收、混储、混销问题,难以满足面粉和食品加工企业对小麦品质一致性的要求。为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强筋弱筋小麦。因此,推进小麦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破解当前粮食领域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构筑高层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迫切需要。
延津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始于1998年,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全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实现了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延津小麦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从2003年开始,延津引导扶持金粒麦业、新良粮油等一批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和“订单+现货+期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全国大宗农作物产业化发展的典型。自2009年至今,在培植产业龙头的基础上,延津立足优质小麦资源招商引资,湖南克明面业、香港麦丰食品、福建精益珍食品、云鹤食品等一批面制食品加工企业和湖南酒鬼酒等白酒企业先后入驻延津,初步形成了以小麦为“头雁”、以“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发展布局。
2017年,延津县麦播面积达到6.67万hm2,其中,优质强筋小麦面积3.33万hm2,绿色小麦生产基地3万hm2,有机小麦生产基地0.21万hm2,优质小麦种子基地1.67万hm2。小麦生产实行专种、专收、专储,落实订单种植和优质优价。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种植、销售方面,延津县坚持从四个方面来促进小麦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利用订单种植实现了购销加工有效衔接,促成农业种植结构重大调整,实现普通小麦向优质强筋小麦的重大转变。延津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延津县小麦产业升级奖补方案》,各级共计投入1200万元用于开展强筋专用品种订单种植。由于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和订单企业的订单拉动,全县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3.33万hm2,其中,订单种植面积在2万hm2以上。龙头企业以高出市场价0.2~0.4元/kg的价格收购,农民节本增效显著。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麦收季节灾害性天气较少。延津县组织农业、技术监督等部门专家制定了《小麦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服务,保证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落实。延津通过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育种单位合作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小麦种子纯度较高,商品性好,色泽透亮,种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已建立小麦品种繁育田1.67万hm2,每年生产小麦良种1亿kg以上,除在河南销售以外,还销往山东、江苏、安徽、河北及陕西的关中等地,覆盖小麦种植面积46.67万hm2,为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开辟了新的空间。
全县率先制定了无公害强筋小麦、绿色、有机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并被作为河南省地方标准认真组织实施,生产的小麦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明显优于全国其他各大小麦主产区的小麦品质,2016年2月“延津强筋小麦”区域品牌价值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达17.55亿元。
金粒麦业、新良粮油两大龙头企业依托种子企业开展优质强筋小麦统一供种,实行订单种植,签订订单面积0.67万hm2,品种为郑麦366、新麦26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新良公司的专用粉、预拌粉生产线,涵盖高中档全系列专用面粉,是达利园、盼盼等多家知名食品企业主要专用面粉供应商。延津县克明面业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用延津小麦做成的挂面最高价为48元/kg,畅销上海各大超市。优质专用使延津小麦在全国均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2017年,延津县小麦推进规模化种植,提升小麦品牌效应,以小麦产业提升工程和农业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为载体,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机收、统一收购的“五统一”措施。延津县财政安排小麦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专项用于引导、支持小麦经济产业升级,对统一供种、订单种植和建设示范农场等给予重点扶持,推进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保证优质麦的内在品质和商品一致性,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31万hm2,3.33万hm2优质强筋小麦全部实现订单种植,其中,豫粮集团1.33万hm2,金粒公司1.67万hm2,0.33万hm2外销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县外企业;全县粮食收储企业72家,总仓储量120万t,延津已成为豫北地区优质小麦集散地。延津优质小麦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贵0.2~0.3元/kg,每667 m2增收100元以上,年带动农民增收5000万元以上。
延津小麦虽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品牌形象,但面对经济新常态,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
近年来,受小麦托市收购政策、强筋小麦产量略低、市场价格不稳等多种因素影响,延津县优质强筋小麦面积呈波浪式发展趋势。优质专用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与规模化连片种植紧密相关,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单品种规模化种植和“五统一”生产措施面临诸多困难,亟需全面强化。
由于县域内产业规模还难以实现自身的优化和平衡,产业链中各企业虽关联度较高但彼此依存度较低,处于松散型的合作状态。本地面粉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的订单常常出现无法完成的情况,具体原因是政府的补贴政策较市场的购买力相对滞后,农户趋利变卖现象时有发生,被外地大型企业套购现象严重。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分销渠道、物流服务和企业融资等方面没有形成紧密衔接的发展合力,产业资源亟待整合。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受市场低迷、融资困难、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农业金融贷款难导致企业融资难,龙头企业举步维艰,大部分食品企业开工不足,企业缺少资金进行大面积收购,对小麦产业化的带动能力明显减弱。
在品种技术方面,整合各科研院所的人力智力和技术等资源优势,加大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的投资力度,在品种选育、技术推广中总结配套栽培技术,通过技术攻关,彻底扭转目前优质强筋小麦“优质不高产”的局面。在规模化种植方面,经调研发现,延津县小农户种植经营的现象还很普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很高,土地大规模流转现象并不突出。在此基础上,要立足于实际,设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经营种植提供技术和资金保险支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小农经营种植的优点,推动优质小麦连片种植由“一村一品”向“一乡一品”转变,实现强筋小麦的“单种、单收、单储”,满足市场对于优质专用的需要。
建议加大对优质强筋小麦种植的补贴力度,对优质强筋小麦种植户使用的种子、整地、播种进行补贴,提高农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农业新型化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还要充分考虑对优质强筋小麦收储及加工企业进行补贴,鼓励粮食收储企业单收单储,优质优价,切实提高企业订单的履约率。
建议顶层设计,从上至下整合产粮大县奖补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粮棉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专项资金等向试点县倾斜,集中资金、项目、政策等各种资源,打造代表国家水平的高品级的示范样板,专项用于引导、支持小麦经济产业升级,重点补贴优质优价、统一供种、订单种植和建设示范农场等关键环节,并对组建产学研联盟、发展连锁经营和宣传中国第一麦品牌予以奖励。发挥杠杆效能,引导社会和企业将更多的资本和资源投入到发展小麦经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