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力衰竭引起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世界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目前西药治疗目的包括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进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延缓并发症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然而,药物治疗的不良影响使较多病人开始选择中医药治疗,以期消除西药的不利影响。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病多由于正气不足而引起痰、瘀、气等病理性产物阻滞于胸中,“不通则痛”。本病多是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根据病人病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基本原则,适当运用活血化瘀之法。
本文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分别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瘀论治、从痰湿论治及目前使用单味中药和中成药治疗冠心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脾主运化”理论指脾位中焦,主运化、输布,功能失调聚湿成痰、湿、饮、瘀等病理产物阻于脉络,心脉不通发为心悸、胸痹、真心痛等病。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将此类疾病归为“阳危阴弦”,认为是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产生血瘀、痰浊、寒凝、气滞等有形病理产物,发为胸痹[1]。《脾胃论》:“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充实皮毛,散于百脉。”指脾胃化生之气可濡养心神[2]。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候,本虚当为脏气不足,尤以心脾为主,标实则为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目前从脾论治的辨证分型主要为气血不足型,治以养心健脾,益气补血,兼以活血化痰通络。
张成[3]采用养心健脾法选用归脾汤治疗冠心病,将84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归脾汤,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归脾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刘美华[4]从养心健脾着手治疗冠心病,将64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健脾方,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唐祥政[5]选择健脾益气法治疗胸痹心痛,收集96例胸痹心痛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西医方案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和胃加减汤。结果:试验组和常规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9.58%和7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脂水平均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脾和胃汤能改善病人血脂水平,缓解症状。伍建光[6]从益气补血方面治疗冠心病,将132例胸痹心痛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辨证论治予以益气活血方加减,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静[7]从益气活血方面治疗冠心病,将83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疗程45 d,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12%,优于对照组的85.36%。说明中医组方用药能明显改善冠心病症状,减轻西药治疗依从性差等不良反应,进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为气血调节枢纽。《古今医统大权》:“治惊悸有从肝胆一经,肝出之谋虑,游魂散守,恶动而惊,……或嗜欲繁冗,思想无穷,则心神耗散,而心君不守,此其所以有从肝胆出治也。”指出肝可协助心血运行,疏泄失常引起心血紊乱,发为心悸。《薛氏医案》:“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情志所伤也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七情之由作心痛。”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心之气血受阻,脉络失和,发为胸痹。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对肝气郁结所致胸痹之证,治疗上分为疏肝解郁,柔肝养心和清肝养心等法。
蒋长胜[8]和顾勇清等[9]采用疏肝解郁法,选取60例冠心病抑郁症病人,以疏肝解郁汤随证加减,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解郁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解郁汤辅助西药治疗冠心病抑郁症,能改善病人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娄唯鸣[10]将189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散,对照组给予地奥心血康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柴胡疏肝散为主,从肝论治冠心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睦湘宜等[11]运用疏肝养心法,选取60例心绞痛病人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处理加服疏肝宁心汤,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血清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提示疏肝宁心汤心绞痛有利于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雷健等[12]自拟清肝胆方将45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复方,对照组采用西药。结果:治疗组发病频率及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好转,说明中药对心绞痛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证治汇补》:“痰迷于心,为心痛惊悸怔忡恍惚”“心血一虚,神气失守……此惊悸所以肇端也。”痰浊心脏疾病产生的主要病理产物。“脉道闭塞,津液不通”成病之因。《诸病源候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痰浊由水液失于阳气蒸化而生,瘀血因元起不足以推动血液运行而成,津血同源,相互转化。《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可致心悸。治当“通血脉,攻坚垒,佐以辛香行气。”对于痰浊、血瘀引起的冠心病,治疗应注重虚毒痰瘀四者并治,即标本兼治,正邪兼顾,整体审查,辨证求本,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
何子明[13]从瘀论治冠心病将9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瘀汤加减,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杜志林等[14]将14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和血府逐瘀汤加减,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明显减轻,无不良反应。张栓宝[15]观察炙甘草汤加水蛭治疗胸痹心痛,对照组给予炙甘草汤不加水蛭,治疗组给予炙甘草汤加水蛭,结果治疗组心电图、临床症状、血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炙甘草汤加1 g~3 g水蛭对胸痹心痛疗效较好。孙雪球等[16]从痰论治将6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观察组给予单硝酸加服化痰逐瘀汤。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化痰逐瘀汤合并单硝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症状。杨晓利等[17]收集30例痰瘀型冠心病病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胆汤,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0.00%,提示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杨帆[18]治疗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将120例此证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西药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研究(GRACE)评分低于对照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症状较对照组缓解,提示瓜蒌薤白半夏汤能显著改善胸痹心痛临床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葛根素、大黄素、胡麻籽、艳山姜、丹参、红景天、黄芪、茯苓、人参、附子、银杏叶等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等作用。目前关于单味中药对冠心病治疗的研究较多,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葛根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改善血液循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率、保护内皮细胞。多项研究发现,葛根素对冠状动脉的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还可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9-22]。张翔等[23]选用中药大黄提取大黄素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模型,发现大黄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功能与阿托伐他汀类似。靳书刚等[24]发现胡麻籽提取物能降低AS型大鼠血清血脂及AS作用。张卫卫[25]采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选取15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大株红景天注射,疗程3周,观察临床疗效和房颤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7%与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梅卿等[26]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及肿瘤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通过抗心律失常起到保护心肌缺血损伤,抑制心肌梗死及重构,实现降压和改善内皮功能,防治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在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研究单味中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由于中成药具有服用方便、便于携带的特点,使得冠心病病人服用中成药比例日渐增多。治疗冠心病常用的中成药有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速效救心丸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胸痹,现代药理学发现能改善心肌缺血。兰印等[27]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将90例冠心病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FMD)及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对血管内皮功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张培影等[28]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含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中医辨证加服速效救心丸。结果:速效救心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疗效显著,能抗心肌缺血。血府逐瘀汤口服液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能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流动。廖周华等[29]将8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应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硬化指数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说明血府逐瘀口服液能改善病人冠心病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丹红注射液能活血化瘀、通脉疏络。陈嘉升等[30]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选取7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血管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涉及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内皮损伤等多个方面,进而引起斑块形成,甚至破裂。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方法较多,西医主要采用介入和药物治疗,虽然能很快起到作用,但后期副作用、药物依赖性及介入后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目前较多研究发现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通过整体观,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整体、全方位、多靶点进行合理的遣方用药,研究发现处方用药,单味药与中成药均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弥补西医对这类疾病治疗的不足。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对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调节血脂代谢、控制血小板聚集、抗血管硬化及稳定斑块组织等功能,因此,今后应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具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