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亚立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与招商服务中心
粮食质量卫生检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粮食及其制成品的物理特性、工艺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储藏品质及卫生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粮食安全在我国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它不仅仅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国策,也与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乃至社会稳定问题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早已不再满足于“吃得饱”,而是越来越关心“吃得好”的问题,粮食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和谐社会建设道路上的一项重要议题。粮食的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经营者的损失,还会给社会埋下不安定的隐患。因此,粮食质量检验工作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质量卫生检测部门在这一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粮食流通已然全面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做好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工作,将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和质量卫生标准认真贯彻,不仅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动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因此,人们需要改变陈腐的旧理念,以粮食的“最佳食用品质和用途”与“确保储备粮常储常新”为目标进行粮食的质量管理工作,开拓思维和视野,深入挖掘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使其全面、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虽然自古以来以农为本,但粮食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现代化、机械化程度还很初级,很难通过现代化检测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并且粮食的生产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气候、环境、技术等因素最为显著。尤其是环境污染、农民用药施肥不规范、粮食贮藏手段和技术水平低等,导致部分粮食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污染超标的问题非常严重;粮食的流通环节较长,收获、收购、贮藏、运输、加工等环节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容易出现污染、发霉、虫害等问题[1]。
在粮改后,粮食的经营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的趋势,诸多懂行和不懂行的经营者纷纷从事相关产业。有些经营者对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工作不够重视,任用无相关经验的人员对粮食质量卫生进行检验,更有甚者干脆不设质监部门。这导致了粮食经营中粮食质量卫生检测环节薄弱,从而出现坏粮、交易中标准不清、交易粮食质量模糊等问题,加之国家相关政策和监管不够清晰,常常出现各种纠纷而给经营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粮食的质量卫生检测工作时刻影响着粮食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各个环节,它能够对粮食流通进行有效检测,杜绝每一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清除各种质量、卫生问题,以保障广大群众能够吃得放心。此外,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工作能够保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
首先,粮食质量卫生检测是粮食收购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提高,我国的粮食收购越来越注重质量卫生问题,在粮食收购过程中加强检测不仅保证了粮食的质量卫生情况,还能鼓励农民在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注重质量卫生问题。其次,粮食质量卫生检测是安全储粮的保证。在粮食储藏过程中根据入库检验的结果进行分品级储藏,密切关注储藏中粮食的情况,并根据质量卫生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储藏工艺。再次,粮食质量卫生检测是人民膳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在生产、运输、储藏、加工等过程中时刻都有被污染的风险,如农药残留、虫害、霉变等问题并不少见,完善的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制度能够避免这些污染流入人民群众的饭桌上,以保证人民吃得安全放心[3]。
随着粮食流通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扩大,粮食质量卫生检测部门的参与程度和检测工作中执行的力度却还未能及时跟进,因此迫切需要完善粮食流通管理体系,理顺粮食检测机构间的隶属关系,建立一套能够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粮食检测规章制度[4]。这就需要粮食、工商、农业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利用技术、设备、人员、经验等全方位的优势,强化检测职能,做好粮食质量卫生抽查、市场准入、避免有害粮油流入市场等多方面工作。
同时,粮食经营者们逐渐意识到粮食检测机构在粮食流通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粮食质量卫生检测的有效监管不仅维护了粮食市场上正常的粮食流通,而且利用检测手段打击不法企业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也保证了粮食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
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因此需要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统一而权威的质量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体系。标准是尺度,有了明确的质量卫生标准,粮食的生产者、经营者就有了现代化生产经营的基础,粮食检测人员也有了开展粮食检测工作的标尺,便可对所交易的粮食质量卫生水平进行精准评价,从而保障粮食流通的正常进行[5]。
同时,各级粮食检测部门需要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业、先进的检验设备,以进一步提高粮食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
此外,高质量的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工作需要更专业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实施,粮食流通的市场化也需要高技术、高素质的粮食检测队伍,因此探索粮食检测工作人员专业培训的新途径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需要国家大中专院校开展相关专业,也需要社会组织成立粮食检测工作的专业知识培训机构,政府、社会、高校三位一体相互配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粮食检测工作的专业人才而共同努力。
粮食储备工作在我国具有战略意义,储备粮的质量是安全储粮的基础,也是满足国家粮食需求的前提。在过去的储粮质检工作中,更多的是从粮食的容重、水分、生虫、发霉等外观上加以判断,对粮食的储藏、食用品质及变化很少关注,这就造成了储粮的食用、加工品质较差和销售困难,以至于出现大量囤积和陈化现象,因此在储粮的质量卫生检测工作中需要更新理念,以粮食的“最佳食用品质”和“储粮常储常新”为工作目标,从而拓展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工作的内容方法,科学管理,以保证粮食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首先,对于入库储粮要严格进行质量卫生检验,坚决贯彻粮食收购质量标准,收优质粮,将不合格的劣质粮拒之门外。其次,按照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储粮的检验,及时观察虫害和霉菌,及时掌握储粮的变化情况,如发现问题应迅速解决。
粮食管理档案是指粮食管理部门在粮食管理储藏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图纸、声像、实物等各种载体的历史记录,粮食质量卫生检测档案对于今后的粮食工作具有长远的历史查考价值,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宝贵财富。虽然我国的粮食档案工作有传统渊源,但在粮食工作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仍然存在档案意识淡薄、档案信息系统不够完善、行业标准不配套、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足等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急需采取措施做好粮食质量卫生检测的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认真贯彻《档案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将粮食检测档案工作作为工作中的一项题中应有之义,完善档案工作规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依法保管利用档案。其次,加强粮食检测档案建设队伍,使档案工作能够全面、平衡地发展。再次,做好粮食检测档案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建立粮食管理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的保证体系,确保其正常运转,并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农民是我国农业的主要从事者,是粮食的生产者,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刚刚达到温饱线,因此农民的素质对粮食的质量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农民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此,各级农业机构需要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业现代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让农民学会科学种粮,从源头上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粮食的质量卫生检测工作,永远离不开消费者的监督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要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粮食安全方面的宣传,例如:采用网络新媒体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与网友互动,开展粮食质量卫生方面的教育。只有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粮食的安全问题,才能在购买食品时心中保持警惕,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此外,开通投诉监督热线,与工商部门相互配合,让消费者敢于揭露市场上的劣质产品,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粮食安全共同努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这对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粮食检测机构应该更新理念,采用多种形式,多维度地建立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制度,加大对检测设施、技术人才的资金投入,提高专业检验水平,加强对粮食生产、流通、储藏和加工活动的服务和引导,确保粮食的食用品质,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吃得安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