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严渗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疼痛科 江苏 南通 226001)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反复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剧痛,由于病因不明,只能对症处理,无法根治[1]。复发率高且再次用药疗效差,射频治疗虽被推荐,但因为卵圆孔穿刺的风险大且并发症多导致推广困难[2]。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对18例三叉神经痛复发患者,采用了3D导航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汇报如下。
男性8例,女性10例。最小45岁,最大80岁,平均65岁。左侧7例,右侧11例。第Ⅱ支8例、第Ⅲ支10例。其中曾行药物毁损5例,射频热凝11例, 微血管减压术2例。复发8月至3年不等。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报请伦理委员会备案并批准后实施治疗。
(1)数据采集及穿刺导航的设计:行头颅 CT薄层扫描后,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出最佳穿刺路径及穿刺深度[3]将数据交江苏舟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打印3D导航模板。
(2)穿刺、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巾后,将灭菌导板紧贴患侧颌面部,经预留穿刺孔局麻,在射频穿刺针体上做好穿刺深度标记,当穿刺达到设计深度时,询问能否复制疼痛,C臂机透视结合电生理测试证实穿刺到位后记录穿刺时间,注入1%利多卡因0.5mL,5min后了解疼痛情况并测试皮肤感觉,行50℃、55℃、60℃、65℃、72℃各90秒射频治疗。
(3)术后处理:脱水、预防感染,避免冷热刺激,加强心理引导[4],评估恢复情况,定期随访。
穿刺时间:18例患者,最短用时2.40min,最长用时11.05min,平均(5.32±0.64)min。并发症:出现脑脊液漏、面颊肿胀及咀嚼无力各1例,面部麻木8例。无感染及影响视力发生。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前8分2例,9分9例,10分7例;术后一周5分1例,2分7例,3分10例;术后一月,3分1例,其余均为1分;术后半年,3分1例,其余均为0分。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穿刺耗时平均(5.32±0.64)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7.5天。94.4%的患者治疗效果佳,术后六月均无反复。皮肤浅感觉减退发生率为44%。一例少量脑脊液漏,术后无不适。面部肿胀及咀嚼乏力发生率为5%,三天后均恢复正常。
三叉神经痛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顽固性疼痛,无法根治且复发率高,Cho等报道1年复发率为14%[5]。针对三叉神经痛复发治疗困难的原因有:(1)患者对疗效疑虑。(2)药物治疗有效率仅为83.33%[6]。(3)手术只有70%~80%的患者有效[7]。(4)卵圆孔穿刺相对困难,有报道CT引导下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平均耗时(16.5±2.6)min。(5)有创治疗副作用大,有报道针对半月神经节治疗后同侧面部麻木达到96.8%、咀嚼肌无力达59.3%、面部感觉异常达6.25%[8]。本组18例患者,我们采用3D打印导航系统辅助卵圆孔穿刺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所有穿刺均成功,平均耗时(5.32±0.64)min,94.4%的治愈率,并且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3D打印导航系统辅助卵圆孔穿刺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复发,将导航技术与射频治疗相结合,使高难度高风险操作变得简单、精准而安全,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如果使3D导航穿刺路径设计精细化,穿刺过程可视化,则该项治疗技术会更好的应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