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袁频(通讯作者)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 重庆 400061)
X线骨盆正位片是临床上髋关节疼痛的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早期的TOH病程无特异表现,容易被漏诊;MRI检查虽敏感度高,但特异性差,易于其他疾病混淆。现对我院2012年5月—2016年12月诊治的8例TOH患者进行分析,探讨X线与MRI检查在TOH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详情如下。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6年12月治疗后随访6~12个月确诊的8例TOH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32.4岁,全部病程超过6周,其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跛行及局部肌肉萎缩等。临床治疗上,8例患者完全卧床休息1月,并予以改善循环、止痛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嘱其限制负重。8例患者随访6个月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例患者出现复发,随访9个月症状再次消失。随访12个月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骨盆正位X线与MRI检查资料,总结TOH患者的髋部影像学特点。
8例患者均行骨盆正位X线及MRI检查,X线检查表现:5例表现为股骨头弥漫性模糊影,1例表现为股骨头软骨下骨皮质吸收,1例表现为股骨颈出现脱矿物质表现,1例表现为股骨头及颈部广泛性弥散性骨质疏松表现,并波及粗隆间,8例股骨头形态及关节间隙均正常;MRI检查表现:8例均表现为单侧股骨头、股骨颈骨髓信号异常,其中1例波及股骨粗隆部位,全部患者关节腔内均有积液,包绕股骨头及股骨颈部。8例股骨头形态均无异常。8例患者随访6个月复查MRI,股骨头、颈部及粗隆部异常信号消失,但1例患者于随访7个月时,再次出现相同症状,复查MRI见髋关节为伴积液,骨髓水肿范围较前减少,嘱其限制负重并予以对症治疗后,随访9个月时症状再次消失。随访12个月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上较少见,多发于中年男性,也见于晚期孕妇(怀孕6个月左右),随着影像学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病例报告逐渐增多[1]。目前TO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存在多种发病机制否认假说[2]。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更多的学者对此病有了新的认识,不同的致病机制假说随之提出,包括间歇性压迫闭孔神经、非创伤性交感神经萎、病毒感染、骨的短暂性缺血、激素不平衡和创伤、与怀孕有关的激素变化等[3],但大多数医师依然认为TO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发生在髋周围的一过性、自限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无典型症状,多为患髋关节周围疼痛及其引起的跛行,负重时症状加重,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症状一般只涉及一个关节,但约46%的病人存在复发可能[4],而且同时波及双髋者极少见,据文献报告只限于孕妇。
TOH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早期时普通X线片上无特异性改变,一般病程进行到4~8周才显示股骨头和颈部弥漫性骨质疏松症[5],阅片可见股骨头、颈部散在的透明区,周围存在较高密度的硬化带,严重者骨的正常结构消失,但髋关节间隙正常,表现出股骨头幻影征(Phantom Appearance),整个病程中不会出现骨的侵蚀性改变或塌陷。MRI检查对于发现早期TOH比较敏感,在症状出现48h内即可有阳性发现[6],可累及髋周围,常伴有关节积液,部分患者可波及髋臼;MRI增强检查,可显示骨髓水肿区域有强化效应。
TOH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鉴别,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X线上通常无特异性改变;而在MRI上表现为股骨头前上区域出现异常信号带,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亦呈低信号或两条并行的异常信号带,即“双线征”[7],此为区别两者的重要的鉴别点。
由于较多临床医师对TOH的认识不足,导致TOH的临床误诊误治率较高。X线及MRI在诊断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较高,二者均有其自身特点,联合该两种检查方式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