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付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当中有谁不是教育的产物呢?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有多重要,教师就有多重要。在多次教师节讲话和给教师的慰问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指出,要认识到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如何把这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抓实抓好?
一、践行“四有”好老师重要要求,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这是给老师们提出的要求。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可以说,老师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和丰碑。今天,党、国家和人民对教师赋予了更高的期望,“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这是今天中国教师所要扛起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教师工作贡献的同时,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个牢固树立”“四个相统一”“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们提出的要求,其中“四有”好老师,就是当代好老师的集体肖像与时代内涵。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是第一位的,传什么“道”?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道,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其次要有道德情操。《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为人生三不朽,立德是第一位的。立德树人是教育和教师的根本任务,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更高的道德操守要求,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条件,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要有扎实学识。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最后要有仁爱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四有”好老师,也就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二、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这是对教师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时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份以中共中央名义印发的教师队伍建设文件。《意见》着眼教育现代化,提出2035年教师队伍建设重要目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双师型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
在中央《意见》之下,教育部等五部门又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振兴教师教育十大行动,包括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师范生生源质量改善行动、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等。
《意见》和《计划》提出,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的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适时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切实提高生源质量,采取到岗退费或公费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开展教师教育。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提高教师入职标准,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
三、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推进教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是对教师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创新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创新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提供体制支撑。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积极探索实行高等学校人员总量管理,将高等学校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等学校,由高等学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任。条件不具备、尚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等学校,可采取联合评审方式。推行高等学校教师准聘与长聘相结合,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最受羡慕的职业
这是给全党全社会提出的要求。“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方面也存在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教育也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在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内涵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意见》中特别提到,目前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亟须加大,教师的地位待遇也要进一步提升。在基础教育阶段,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以人为本与以严为纲相结合,公办中小学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为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在高等教育阶段,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各地方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真正将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强化资源配置保障,强化经费投入保障,真正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切实落实好中央《意见》,合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以一流的教师创造一流的教育,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