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 任明杰
【摘 要】本文针对八十年代生产的冷壁内热式卧式双室真空炉,由于使用至今已近三十年之久,电气控制系统中元器件和导线大多数已经老化,故障率较高,对正常的生产任务已造成影响。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对其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可恢复使用,并降低故障率。
【关键字】线路老化;故障率高;可编程序控制器;改造
中图分类号: TM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7-000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7.001
1 简介
冷壁内热式卧式双室真空炉有加热室、真空隔热闸门、气冷室、油淬装置、真空泵机组、水冷系统、液压系统、进料机构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具有油淬和气淬两种功能。
2 前期准备
(1)查阅该炉子相关资料并做记录;
(2)咨询操作者该炉子工作过程并做记录;
(3)到现场查看控制柜接线并做记录;
(4)整理记录。
3 工作实施
3.1 编写该设备结构特点
在编写过程中,根据结构特点,思考该炉子工作过程。为后期编程打下基础。
3.1.1 送料机构
该炉子采用简化结构的叉车式送料机构,有液压马达传动蛇形链的进退来推拉装有叉脚的小车,运送置于叉脚上的料盘,依靠料车滑道的上下倾斜使料盘安置在炉床上,滑道的倾斜则籍真空隔热门下部的油缸活塞杆的升降。这种型式的构件,进入加热室的只有二根叉脚,而且时间很短,其他运动部分也均不受高温影响,运动状态十分简单,因此较稳定可靠。
3.1.2 冷却室
在双室式真空淬火炉中,一个是加热室,另一个即冷却室,冷却室除具有工件淬火冷却功能外,还供工件进加热室前准备之用。淬火时上部供气冷,下部置一油槽供油淬。
(1)气冷室
气冷室有前炉门、壳体、热交换器、气冷风扇等组成。壳体是双层圆筒结构,中间夹层通冷却水。目的使气冷时外壁温升保持在40oC以下,并作气体冷却热交换之用,油淬时加速油蒸汽在内壁冷凝,这样可以减少油蒸汽的弥漫时间,节约淬火油,缩短再装料的等候时间。在冷却风扇下面还装着带有大量铝散热片的热交换器,增强气体的冷却效果,使气淬工件获得较大的冷却速度。
(2)油淬装置
油淬装置由油槽、油搅拌装置、升降机等组成。油搅拌装置位于油槽底部,以液压马达带动搅拌叶轮,液压马达外罩有导流锥形帽,搅拌叶轮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在淬火时使冷却第一阶段产生的蒸气泡随流向下,在叶轮高压区内气泡被打碎,同时通过灼热工件时局部油温升高,此局部高温的油往下迅速翻腾,温度降低后再流向油的表面,这样油淬时可减少从油表面放出的蒸汽。
升降机由油缸带动链轮、链条使装料小车在滑道中上下移动。油淬时载有工件的料车从加热室水平移至油槽上方,升降机上升把料盘托起,抽出料车,然后升降机下降进入淬火油内。
3.2 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
根据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的个数,综合考虑系统经济性和技术指标,选用欧姆龙公司的CP1E-N60DR-A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单元开关量输入点36个,开关量输出点24个,需外加一个CP1W-40EDR扩展模块,该扩展有开关量输入点24个,开关量输出点16个,和两个CP1W-32ER扩展模块,每个扩展有开关量输出点32个。
3.3 分配I/O
部分I/O分配,如表1。
3.4 绘制电气原理图
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该炉子的电气原理图。
3.5 编写该炉子控制流程
该炉子有气淬和油淬两种方式,控制方式分为手动、自动和半自动,另加零位功能。手动工作时,每一动作都对应有单独的启动和停止按钮控制,手动步进按钮可以改变当前步的位置,每按一次改变一步。自动工作时,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除开闭外炉门和装卸料需手动操作外,从工件进入加热室至淬火完成,动作完全自动进行。
手动动作过程:按下托架升按钮→托架升电磁阀得电,托架开始上升→碰到托架上限位行程开关,托架升电磁阀失电,托架停止。按下加热室门开按钮→加熱室门开电磁阀得电,加热室门开始打开→碰到门上限位行程开关,加热室门开电磁阀失电,门停止。其他各个动作的手动控制按钮,动作过程和上述相似。
半自动时,由操作者根据经验选择该工作方式,手动出炉淬火,其他均同自动过程。
放料过程:打开外炉门→将工件放入料盘→关闭外炉门
油淬工作过程:托架升→到升位,加热室门开→到开位,料车进加热室→到加热室位,托架降→到降位,料车退装料位→到装料位,加热室门关→到关位,升降台升→到升位,淋油→淋油时间到,料车进冷却位→到冷却位,升降台降→到降位,料车退装料位→到装料位,保温时间到(手动及半自动时需按出炉淬火按钮)→加热室门开→到开位,料车进加热室→到加热室位,托架升→到升位,料车退冷却位→到冷却位,托架降→到降位,加热室门关→到关位,升降台升→到升位,料车退装料位→到装料位,升降台降→到降位,淬火,油搅拌机开→淬火时间到→油搅拌机停。
气淬工作过程:托架升→到升位,加热室门开→到开位,料车进加热室→到加热室位,托架降→到降位,料车退装料位→到装料位,加热室门关→到关位,保温时间到(手动及半自动时需按出炉淬火按钮)→加热室门开→到开位,料车进加热室→到加热室位,托架升→到升位,料车退冷却位→到冷却位,托架降→到降位,加热室门关→到关位,冷却风扇开,淬火→淬火时间到,冷却风扇停,料车退装料位→到装料位。
3.6 编写PLC控制程序
根据该炉子工作过程,及控制要求,编写PLC控制程序。
注意加热室炉门开出炉淬火时,旋转警示灯响,启动条件满足或程序结束时,蜂鸣器响。
PLC编程指令有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组成,基本指令多用于简单控制,编程较为灵活;对于繁琐的控制,若仅使用基本指令,编程较复杂,可用功能指令配合编程使其程序简化,且所编的程序较易阅读。根据该炉子工作特点,采用步进指令程序控制,把每一动作都放在单独的步中,上下每一步之间都相互互锁,工作过程更可靠。
部分程序如图1。
3.7 选用元器件
有2个5.5KW的三相电机,额定电流为12A,应选用15A断路器和接触器。有一个3KW的三相电机,额定电流为7A左右,應选用10A的短路器和接触器。有一个单相的3.5KW的扩散泵,额定电流为15A,应选用20A短路器和接触器。15A的接触器与20A的接触器相比,在重量、尺寸、功耗各方面均相同,考虑到,使用寿命及以后维修的互换性,接触器通一选用20A的。发热体功率为30KW,磁性调压器初级电流为100A,其接触器选用140A的。根据该炉子各部分控制电压、电流、电机功率确定各控制器件及导线的型号、规格。
3.8 布局与接线
根据控制柜尺寸,合理布局元器件位置,根据原理图,连接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3.9 调试
(1)电源接通前,用万用表测各控制回路及主回路是否存在短路、断路、及对地电阻;
(2)将设备各断路器断开,热继电器电流设定好;
(3)将三相电源接入该设备总断路器端,并用万用表检测电压是否正常;
(4)将总断路器接通,把控制电源短路器接通;
(5)将事先编好PLC程序下载到PLC中;
(6)按下控制柜面板上的控制电源接通按钮,并观察面板各指示灯的指示是否符合要求;
(7)选择手动方式,然后依次按下各手动操作按钮,观察接触器和电磁阀动作是否符合要求,并观察面板各指示灯的指示是否符合要求;
(8)将电机或泵的电源线连接,各断路器接通,依次调试各电机或泵的相序;
(9)启动机械泵将加热室和前室抽至真空状态后,停止机械泵,启动油泵,选择半自动工作方式,并选择油冷工艺或气冷工艺,此时若蜂鸣器响2秒停止,且面板上相应程序启动指示灯亮,说明程序启动条件满足,可按程序启动按钮启动,运行至出炉淬火那一步时,可按一下出炉淬火按钮(此时旋转警示灯亮2秒),继续运行后面的动作,直至程序结束(若是气冷工艺,需回充氮气),结束后蜂鸣器响2秒停止。过程中,注意观察面板上各指示灯的指示符合要求;
(10)在真空状态下,按温控电源开按钮,再按发热体通电按钮,看面板上电流,电压表指示是否符合要求。
4 改造效果
控制系统方面:原来以五十多个中间继电器为主控制,现在以一个PLC主机加三个扩展模块控制。
控制方式方面:原来是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现在是手动、自动、半自动,另加零位功能。
警示方面:出炉淬火警示,原来是安装于电气控制柜内的电铃,且早已失去该功能,现在是安装于电气控制柜外部的旋转警示灯,已恢复该功能;程序准备启动条件满足警示,蜂鸣器早已失去该功能,现已恢复该功能。
说明书方面:原来缺少该设备说明书,现在有较为完整的说明书。
图纸方面:原来仅一张A0的复印件图纸,使用老国标电气符号,且不清晰,现在为使用新国标绘制的电气原理图。
改造前后效果对比:改造前,使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电气元件多,控制方式繁琐,线路复杂,大部分电气元件和导线已老化,故障率高,工作不可靠,缺少说明书,图纸不清晰,维修不便;改造后,使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气元件少,控制方式简便,线路简单,故障率低,工作可靠性高,编写了较为完整的说明书,电气原理图阅读方便,维修效率提高,周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