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途径

2018-01-16 19:25曹成双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类核心区域

曹成双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并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概念。高中地理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也势在必行。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高中阶段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学习地理理论知识,参加与地理相关的实践活动,利用家庭、学校与社会资源,促进学生提高地理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人地协调就是人类能够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共生平等、融洽和谐的,人类的发展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生态文明社会建立的前提。

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牺牲了周围存在的生态环境,虽然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严重的,而且引起了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如果在以后的发展中,还是采取这样的发展方式,必然带来资源的枯竭,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自然灾害。为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互的益处,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生态观念,人地协调观念。

二、综合思维的培养

综合思维就是人们系统地、全面地、动态地理解和认识事物与现象的思维能力;不但是学习地理要用到的基本思维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因此,地理老师要培养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动态地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然后让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也包括工業活动等,造成了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然后,再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温室效应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通过分析和对比,明白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身边的与地理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提高了学生应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就可以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能让学生挖掘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提高对地理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三、区域认知的培养

区域认知就是在认识地球表面复杂的、多样性的区域时,表现出的认知能力,采用的思维方式与策略,并能对地域系统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与解释。

我国地大物博,区域辽阔,物产丰富,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特别大的差异性,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来说,更是区域差异性大。例如,煤炭主要分布在西北与华北等地,铜主要分布在华东等地。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分布着各具特色的地域环境,比如江南的园林、西藏的雪山、东北三省的林业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区域的特色,教师可把我国各地有特色的区域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通过微课更加直观地了解区域特色。比如许多学生对江南的园林不甚了解,教师就可以制作一节有关江南园林的专题微课,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园林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视频学习比文字学习更有优势,能使学生更快地进行了解与认识。

学生掌握了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认识区域的方法,就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就可以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就是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利用社会调查、户外考察及模拟实验的方法了解地理环境,培养理解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就能使学生利用合适的地理工具完成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并对地理探究充满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月相变化时,地理教师仅仅采用了知识讲授的方法,学生是不容易掌握本节课内容的,而且会认为这个知识点是枯燥难学的,但是,如果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观察月相变化的实践活动,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本课的知识点。

这样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容易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高了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总之,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就能提高学生更好地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就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为自我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类核心区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