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云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此概念提出后成了中小学老师普遍关心的话题。那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怎样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质量评价标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核心素养
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首先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识融入课堂教学计划中,这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应该做到: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然后充分挖掘教材中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用的知识与素材,让学生进行认真学习和实践。
2.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識点很多,有些知识点不是中考的重点,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处理这些知识时,就不能简单带过,而是要利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地图是初中地理教材中常见的知识素材,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更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素材。一些地理教师认为地图的作用不大,讲课的时候很少或基本不让学生观看地图、讲解地图,这就错过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机会。
二、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培养核心素养
在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究兴趣,更能有效地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形成于无形之中。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无形中就会考虑到应该应用哪些地理知识去解决现在的问题,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能根据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尽快掌握地理知识的问题。那么设计和提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设计的问题应该具备“三性”。
这“三性”是指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就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回答的兴趣,问题应该涉及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或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而不是面对问题时一无所知,从而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层次性就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高、中、低等不同层次的难度,让具有不同地理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并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开放性就是问题的答案不应该具备唯一性,而是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多角度思维的唯一答案。
2.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
要想提高问题回答的有效性,就必须根据学生具备的地理知识水平,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对于地理水平高的优秀学生,就要给他们设计一些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但是如果让优等生回答简单的地理问题,就会使他们认为地理是容易学的,从而使他们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对于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回答难度小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提高他们对地理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分布》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去生存的地方,比如有这么三个地方:北极冰原、撒哈拉沙漠、苏杭,你会选择哪个地方呢?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地形类型、气候特征等进行解释。对于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水平高的学生,还是水平低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可以从简单入手,并结合地理专业知识由易到难深入回答,这就激发了各层次学生参与问题回答的积极性,真正地把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任务融入教学内容中。
三、开展有趣的地理教学活动培养核心素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是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地理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和素材,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操作性强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去。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活动的要求,动手进行操作,动眼进行观察,动脑进行思考,动口进行讨论等,这些因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想办法解决面对的问题,落实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了《中国的行政区划》后,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中国的行政政区图,制作好后,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拼好。为了准备这场比赛,可让学生先把34个行政区画到硬纸板上,然后利用小刀把每个行政区“抠”下来,再重新组装成一套拼图。学生在画每个政区图的时候,就会反复学习每个行政区的名称、轮廓、所在的位置等地理知识,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样的活动即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师长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高层次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