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产业结构与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18-01-16 18:12王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

王志

[提要]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曾经为新中国构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出重大贡献。然而,近年来辽宁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从2015年以来,经济增速连续位列全国最后一名,2016年甚至出现负增长,辽宁经济的“断崖式”下跌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本文对辽宁的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变进行分析,并提出辽宁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以及包括结合自身优势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人才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财政对高端服务业发展力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 构;经济转型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资助课题:“城市化进程中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W2014134)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23日

一、引言

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部辽东半岛之上,是东三省唯一的既环海又延边的省份,属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地理位置优越。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曾经为新中国构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出重大贡献。然而近年来,辽宁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体制机制性问题日益突出,这种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遭遇国际国内寒冬,辽宁及东北经济陷入窘境。为此,各级政府均出台了多项旨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措施,却收效甚微,特别是自2014年开始,东北三省经济开始出现大幅下滑。2015年,辽吉黑三省经济增速列数全国后五位,分别为3%、6.5%、5.7%,辽宁名列最末位。2016年前三季度辽宁投资增速为-63.5%,经济增长压力日趋严峻,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阶梯式下滑趋势,辽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的紧迫性日渐凸显。

二、辽宁省产业结构概况

由表1所示,近年来,辽宁省的GDP虽逐年增加至2013年的2.7万亿元,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GDP229.2亿元相比,增幅很大,然而,从2014年开始,辽宁GDP的增速开始趋于放缓,2014年GDP仅为28,626.6亿元,增速为5.8%;2015年辽宁省GDP仅为28,699亿元,增速下降至3%,在全国经济增速各省排名中名列最后一位;而2016年,辽宁的GDP则首次出现负增长,详见表1。(表1)

具体三次产业的结构,如图1所示,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第二产业产值在辽宁经济总量中始终占较高比重,1978年量比重高达71.07%。而同期,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所占经济总量比重分别为14.14%和14.79%。此后,总体上,第二产业占比逐年下降,从改革开放之初的71%降至2015年的45.49%;第三产业占比呈上升态势,从最初的40.8%上升至2015年的46.19%,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即辽宁三次产业的结构由最初的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二、一、三”的结构逐步演进为“二、三、一”,到今天的二三产业共同带动辽宁省经济发展“三、二、一”结构。可见,辽宁省的经济结构正日益朝着合理的经济结构发展。(图1)

三、辽宁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辽宁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下降,目前下降到8%。并且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也发生了十分明显的转变,如图2所示。(图2)

辽宁省第一产业中农业比重自1978年以来持续下降,由1978年的79.07%下降到现在的35%左右,下降幅度高达40%。牧业和渔业比重上升速度较快,其中,牧业比重由1978年的14.43%上升到2013年的39.91%;渔业的比重则由1978年的4.27%上升到2013年的15.23%。而基于林业的特殊特点,林业比重一直以来维持在3%左右。为农林牧渔提供服务的服务业所占比重在2003年才开始统计,其所占比重一直维持在2.5%~3.9%之间,变动幅度较小。(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辽宁省第一产业的总体中间投入占比为46.9%,增加值占比为53.1%,投入产出比率为1.13,略低于全国农业的1.4。其中,农业和渔业由于其固有的特殊屬性,中间消耗比率稍低,分别为39.6%和35%;牧业需要的人力物力比较多,生产加工程序加多,所以其中间投入较多,为59.6%。辽宁省虽然是全国的重工业省份,但是同时也是农业大省,然而,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辽宁省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是很高,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相对来说较弱。

四、辽宁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以工业与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辽宁省的支柱性产业。由图3可以看出,在辽宁省第二产业中工业占比远远大于建筑业占比。虽然自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占比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并不大,始终维持在87%以上。而数据显示,美国第二产业中,建筑业所占比重在20%左右。然而建筑业所带来的就业机会远远高于制造业及其他行业。与美国相比,辽宁省的建筑业所占第二产业比重在10%~12%之间,比例较为合理。在2000年以后,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崛起以及国家基建的投入,辽宁省的建筑业比重提升到10%以上,并且吸纳了大部分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越来越强,工业的劳动吸纳能力远远不及建筑业的吸纳能力。(图3)

由图4可以看出,辽宁省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维持在80%左右,相对而言,轻工业所占份额较少,所占份额在17%~20%之间。其中重工业中以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化工业、冶金工业以及建材工业等等。而轻工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主要包括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图4)

五、辽宁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随着辽宁省经济结构的转变,辽宁省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也随之改变,2005~2012年,辽宁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如表3所示。辽宁省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经济总量比重较大,并且所占比例一直维持在45%左右,占比较稳定,其中批发零售业占比24%左右,是第三产业中占比最大的行业;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占比14%;住宿餐饮业所占比例一直维持在5%,这些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是辽宁省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辽宁省以餐饮住宿为主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45%下降至2012年的42%,下降比例并不大。辽宁省的金融业与房地产行业所占比重大约在20%左右,从表3中可以看出,金融业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到2012年的10%;房地产行业也由之前的8%提升到目前的11%。辽宁省的其他服务业主要包括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信息服务业、文体娱乐业、社保与社会福利业、公共事业服务业、社区服务行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项的比例,由之前的40%降到目前的37%,主要是由于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提升所造成的。该行业中的部分服务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性行业,但是所占比重却在不断的降低。(表3)endprint

六、结论及对策

(一)主要结论

1、农业依然是第一产业的支柱,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一,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农业产值所占第一产业经济总量比重虽然下降幅度较大,但仍然是第一产业中支柱性产业;第二,由于市场需求,渔业和牧业成为推动第一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力量,渔业和牧业的产业比重上升也较快;第三,种植业中所种农作物结构也发生了较大调整,最为明显的是粮食作物以及传统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所占种植业总面积的比重逐年下降。虽然近年来辽宁省的第一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然而从产业的垂直关系考究辽宁省第一产业,其农产品附加值还处于较低的一个水平,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附加值还需进一步提高。

2、重工业仍然在第二产业中占较大比重,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目前,辽宁省第二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打造既大又强的重工业基地。纵观全国轻重工业之比,大约30∶70左右,而辽宁省的轻工业不到20%。并且,相对于全国来说,辽宁省重工业的设备较为陈旧,技术更新较慢,从劳动密集度、资本密集度以及技术密集度来看,辽宁省劳动密集度高达32.13%,目前来看,工业就业人口大约为405万人左右,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度均低于全国水平。随着工业资本密集度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劳动的替代性是不言而喻的。辽宁省肩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使命,但是由第二产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度提升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也是亟须解决的。

3、服务业重要性逐步提升,但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的第三产业在区域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逐步提升,截至2015年已经达到46%以上,已经成为辽宁三大产业中占比最高的产业。然而与东南部沿海发达城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海的第三产业在区域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0%。从第三产业内容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等仍是辽宁省第三产业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占服务业总比重20%以上。由此可见,辽宁省的高端服务业并不发达,创新价值不高。

(二)促进辽宁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1、经济转型与提升的目标。借助自身的环境优势、区位港口及科技优势,重点发展包括“金融、物流、休闲旅游、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创意设计”等在内的高端服务业,加快推进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结构体系向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科技进步为引领的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转变。实现由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环境代价大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增长,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2、促进辽宁经济转型与提升建议

一是结合自身优势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辽宁要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以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例如,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的特点及区位优势,着重推动诸如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生物制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使这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逐渐成为大连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重视人才在创新中的作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筑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首先,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开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依托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建立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并加快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其次,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更多着眼于自主创新的应用,大力推进具有一流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广阔、应用前景显著的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最后,加强产学研合作,促使企业广泛地建立技术研发与创新联盟,尽快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布局合理、良性互动、开放配置、运行高效、富有大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鼓励,构建适应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高地”,推进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快速、健康和有序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具体地说,积极培育市场,努力放宽服务市场的准入领域,积极鼓励民营和外资参与高端服务业发展;加强行业规范,重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和加快征信服务系统建设;实施资金扶持和资源保障等鼓励性政策,建立高端服务业项目资助计划,并用專项资金、配套资金和项目资金进行资助,同时实施减免所得税、贷款贴息和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

四是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2017年4月,辽宁自由贸易区已经挂牌成立,辽宁应充分利用这个契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简政放权,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利用沿海经济带扩大对日韩开放程度,并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大宗贸易,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此外,还要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深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加快推进政府转型,强化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职能,构建有利于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的制度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智团,但涛波.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J].中国农村经济,2005.8.

[2]潘芳芳.东北地区经济衰退现象研究[J].时代金融,2016.5.

[3]徐充,刘志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障碍与突破[J].求是学刊,2016.1.

[4]褚志远.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商业时代,2007.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
浅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
经济转型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关于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究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基于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