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雨欣
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
初一的时候,学校要求每天晚上去学校上自习课。爷爷有腿疾,奶奶眼睛不好,不能接我,每天晚上下自习后我只能独自回家。从学校到家里有两里地,中间有一段百多米长狭窄不平的小路。小路的一边有几座坟墓,荆棘丛生,没有月光的晚上,格外阴森瘆人。每天下晚自习的时候,爷爷便会在路的那头晃动着手电,看到灯光,我心里的恐惧便会一扫而光。
那天,我照旧独自回家,走到路口的时候,突然发现路那头没有灯光。我一下子紧张起来,站在路口不敢向前。我安慰自己,也许爷爷一会儿就会出现的。可是等了很久也不见光亮。不能再犹豫了,我迈开双腿,心惊胆战地踏上了小路。周围黑黢黢的,我的心怦怦直跳,双腿打颤。我告诉自己:不怕!不怕!可周围这么黑,我不可能不恐惧。我感觉黑暗中有无数的鬼眼盯着我,甚至感到黑暗中有一只大手向我伸过来,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剧烈得像要蹦出来似的。“我不怕,我不怕,我不怕!”我一边走,一边默念。无尽的黑暗笼罩着我,我像是被黑暗的大网网住的猎物,怎么也逃不出。好像有什么声音,我的心绷得更紧了,双腿发软,脑门上凉飕飕的。我体会到了喊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滋味。
突然,我感到脸上一丝清凉,意识到要下雨了。我想加快脚步,但是天黑路窄,无法大步行走。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珠铺天盖地而来,我把书包举到头顶,在黑暗中凭着感觉加快了步伐。
“砰”的一声,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书包也被我甩到了草丛里。顿时,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忍着疼痛吃力地站起来,脚下一滑,再一次重重地坐在了地上。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再次站起来,摸索着找到了书包,捡起来,继续前进。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回到了家。一进门,我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
奶奶走过来,看到我湿透的衣服,满脸的泥迹,流下泪来,心疼地说:“孩子,对不起,苦了你了。你爷爷病了,实在动不了,我又不放心你爷爷……”
看到奶奶愧疚的样子,我的泪水又一次流了出来。我暗下决心,不能再让爷爷奶奶为自己操劳了。我擦掉淚水,说:“奶奶,您放心,我已经长大了。”
那年秋天,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此以后,路的那头,没有了灯光,但那束光却一直在我心里闪烁。那条路依旧不平、狭窄、阴森,但我却再没有了那么多恐惧。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长大,不再胆怯,不再害怕黑暗。因为我知道,路的那头,爷爷永远都在,灯光永远都在。
(湖南常德市淮阳中学)
对比评析
读与悟
《谢谢不完美的自己》写了从小县城进入大学“我”,看着自己的室友的行李以及生活用品,产生了自卑心理。后来因一次去学校电视台实习的经历,使得自卑的“我”散发出了自信的光芒。再后来,“我”终于告别了以前那个自卑虚伪的自己,变得自信、勇敢,获得了真正的成长,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蜕变。
《路那头》讲述了自己每天下晚自习都得经过一条黑暗阴森的小路,最初因为有爷爷在路的那头为自己壮胆而不害怕,后来,爷爷因病没去接“我”,回家后奶奶的话让“我”受到了震动。爷爷去世后,“我”因为心中有爷爷,有那束灯光,不再畏惧黑暗,终于告别了胆怯。
读与写
两篇文章立意都比较新颖,不落俗套。文章没有停留在告别某个人、某个地方、某段时光的肤浅理解上,而是告别以往的自己,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谢谢不完美的自己》记叙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内容上很丰富。文章告别的是以前的自卑心理,因为告别,自己成长了,这种成长不只是能力的提高,性格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和谐,还有意识的苏醒,对自我的发现,这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思,给读者带来启迪。
《路那头》只重点叙述了一次独自回家时的情形,告别了自己的胆怯,因为一次独自行走夜路的经历,自己变得勇敢了,这种成长是心理的成熟,是性格的变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