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掀起了一股“民宿热”,民宿遍地开花的同时也出现了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等一系列问题,民宿建筑的文化底蕴正逐渐消退,本文将从“本土建造技术的改进”、“区域建筑材料的运用”、“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入”三个方面诠释民宿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借鉴。
关键词:民宿 地域文化 建筑技术
一、项目背景
2016年10月,江西明月山的25个乡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国家要求当地政府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加强乡村旅游宣传。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策划组织了“明月山美丽乡村民宿设计大赛”,邀请全国各地设计师参与到明月山特色民宿设计当中,旨在加快发展休闲旅游,打造明月山旅游发展新高地。
二、项目现状
项目位于江西省宜舂市袁州区温汤镇谢坪村个半山坡上,目前已经无人居住。建筑为长条形,总共九开间,为夯土木结构。建筑朝向反常为坐南朝北,北面为景观面。建筑破损比较严重,其中原建筑楼梯已经残缺不堪无法使用。采用的窗户和过梁均为木质,长时间风吹日晒之后受到腐蚀产生变形,导致窗户的密封性很差。并且多处墙体出现受潮发霉痕迹并且部分脱落,墙体基础有砖块和碎瓦片组成,同时并没有设置防潮层,夯土墙的结构稳定性堪忧。
1建筑现状
2改造前后
三、设计思考
(一)本土建造技术的改进
在项目前期实地调研考察中,发现当地的民居基本上均采用夯土墙作为建筑的外墙。夯土墙有众多优点,其生态环保,主要材料生土取自当地,使用多年后,墙体是一种较好的肥料,老墙翻新的时候可以把换下来的土送到田里,给田积肥,这与在生产和废弃后产生大量污染和废弃物的钢筋水泥相比无疑是种优越的环保材料。同时夯土墙具有良好的储热能力,冬季白天吸收太阳能储存在墙体中,晚上释放出热量提高室内温度,减少建筑能耗。但是当地由于地处山区较为偏僻,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夯土建造技术,该建造技术有防水耐久性能差、强度和稳定性能差、建造效率低等系列缺陷。鉴于原有夯土墙已破损但是改造后要保留大部分墙体,改造方案中采用了现代夯土技术对原有墙体进行翻新,提高墙体的防水耐久性,增强墙体的力学性能,使原有夯土墙焕发出新活力。
3传统夯土技术
4現代夯土技术
(二)区域建筑材料的运用
该项目的特色之一是建筑被竹林所包围,这不由的想起了仇英在《独乐园图》所描绘的场景:“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日种竹斋。”这正是本方案设计的灵感来源,在改造过程中营造出画中竹斋之情景。在保留建筑周边原有竹林的基础上,在建筑庭院景观设计中多处采用竹子作为景观植物。在入口处丛植竹子作为对景,建筑入口由此变得委婉曲折,形成曲径通幽的效果。建筑一层设置了一些客房,这带来了隐私性问题,因此在客房外窗一侧列植竹子,解决了一层客房的隐私性问题。同时竹子色泽柔和,质感良好,能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也是一种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其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是普通树木的4倍,当建筑面积相同时,竹材和钢材的能耗比是1比50。在本项目改造中也多处采用了竹材料,室外温泉池采用了竹编作为顶棚主要材料,室外平台的栏板由细小的竹竿紧密排列而成。建筑室内则摆放了一些竹盆景和由竹子制成的椅子和凳子,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强化了竹斋氛围的营造。
5室外温泉
6建筑入口
(三)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入
建筑北向为景观面,虽然原有房间都有开窗,但是由于原有建筑结构的原因,开窗面积并不是很大,于是在设计时改变了原有窗户的木材质和木过梁,采用钢材作为在窗的主要框架材料,增大开窗面积,获取更大的景观面,同时也增强了建筑通风,改善原有房间阴暗潮湿度,提升舒适性。原本屋面的构造简单,瓦片直接置于椽子之上,保温性能差,改造过程中在增加传统坡屋面的构造层外还增加了保温层、防水层等构造层次,进步减少建筑能耗,同时开设天窗缓解建筑主要朝向北向带来室内光照不足的问题。主体结构方面,原本建筑屋面直接架在夯土墙上,结构不稳,设计时,采用了传统的“抬梁式”结构作为主要支承结构,外墙为夯土墙,室内的隔墙则采用现代的白色涂料并赋予定的肌理。建筑开窗、屋面构造、围护支承结构都在建筑当地原有的建构模式下注入了现代元素。
7建筑构造
8客房
四、结语
在民宿设计地域文化缺失,创新性不足的今天,笔者通过“本土建造技术的改进”、“区域建筑材料的运用”、“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入”三个方面对民宿改造进行设计思考,在民宿改造设计中用现代的手法通过改良当地的夯土建造技术,挖掘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改善原有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来追求当地的地域文化,希望在未来的民宿设计中可以通过地域文化的诠释来避免同质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