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良英,袁辉,孙婷婷,姬晓宇,梅勇(.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430079;.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近年来,电子行业从业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关注。电子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我国电子行业整体创新不足,仅有少部分研发人员,大部分为生产一线工人。电子行业生产线工人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其中女工居多。KIM等[1]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均与精神健康状况明显相关。电子行业为数众多的女工长期在重复、枯燥和疲劳的状态下工作,其心理状况可能受到影响。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包括躯体不适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焦虑、敌对表现、恐怖感、偏执、精神病性症状9个因子[2-3]。为了解电子行业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本研究对该行业女工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分析女工心理健康状况,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6年8月整群抽取某电子产品组装厂女工1 200名,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31份,有效回收率为85.92%。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合调查对象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对电子行业女工进行心理测评。调查表由经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分发、讲解、回收,整个调查在1周内完成。
1.2.2 SCL-90评分标准
1.2.2.1 因子得分评定标准 SCL-90量表分为躯体不适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9个因子,每个因子含 6~13 项,共 90项,每项 1~5 分。见表 1。
表1 SCL-90量表因子得分评定标准
1.2.2.2 总分评定标准 SCL-90量表总分反映了心理卫生问题的严重程度,总分越高表示心理卫生问题越严重。上述9个项目得分之和即为总分,总分为450分。根据我国女性常模调查结果,若总分超过160分,可考虑为心理卫生问题筛选阳性[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电子行业女工职业心理卫生问题筛选阳性率 1031份有效问卷中因子得分总分超过160分的有123份,女工心理卫生问题筛选阳性率为11.93%。
2.2 电子行业女工职业心理卫生总体状况 与金华[5]等制定的全国女性常模进行比较,除躯体不适感因子分高于全国女性常模外,其他如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等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女性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不同年龄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比较 1 031名女工中30岁及以下(30岁及以下年龄组)727人,30岁以上(30岁以上年龄组)304人。30岁及以下年龄组女工除敌对表现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外,躯体不适感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低于30岁以上年龄组,其他因子分均明显高于30岁以上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电子行业女工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女性常模比较(±s,分)
表2 电子行业女工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女性常模比较(±s,分)
P t因子躯体不适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焦虑敌对表现恐惧感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全国女性常模1.37±0.47 1.59±0.54 1.61±0.58 1.49±0.56 1.37±0.42 1.45±0.52 1.30±0.47 1.41±0.54 1.26±0.39电子行业女工1.40±0.72 1.56±0.84 1.36±0.68 1.40±0.73 1.31±0.63 1.35±0.70 1.27±0.63 1.29±0.61 1.23±0.58 4.80 3.88 35.83 14.56 10.17 10.93 3.92 15.84 5.04<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表3 不同年龄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比较(±s,分)
表3 不同年龄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比较(±s,分)
因子躯体不适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焦虑敌对表现恐惧感偏执精神病性症状30岁及以下年龄组(n=727)1.31±0.72 1.60±0.84 1.38±0.71 1.41±0.74 1.32±0.64 1.36±0.72 1.29±0.67 1.30±0.62 1.24±0.60 30岁以上年龄组(n=304)1.41±0.73 1.53±0.80 1.43±0.62 1.37±0.70 1.28±0.61 1.33±0.66 1.21±0.54 1.26±0.57 1.20±0.54 tP 7.35 4.21 3.87 2.98 2.33 1.83 4.81 2.58 3.20<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不同文化程度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比较 1 031名女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382人,占37.05%;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组)648人,占62.85%。两组女工除焦虑和恐惧感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外,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女工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文化程度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比较(±s,分)
表4 不同文化程度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比较(±s,分)
因子躯体不适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焦虑敌对表现恐惧感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n=382)1.40±0.73 1.65±0.85 1.39±0.69 1.44±0.76 1.32±0.63 1.38±0.71 1.26±0.63 1.32±0.63 1.25±0.59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组(n=649)1.36±0.68 1.54±0.82 1.33±0.67 1.37±0.71 1.30±0.64 1.33±0.69 1.27±0.64 1.26±0.59 1.22±0.58 tP 3.06 6.35 3.87 5.43 1.20 2.63 0.42 3.60 2.07<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5 不同睡眠时间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比较 将深夜0点以后入睡定义为熬夜。1 031名女工中经常熬夜(经常熬夜组)298人,占28.90%;不经常熬夜(不经常熬夜组)732人,占71.00%。经常熬夜组女工9个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不经常熬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表5 不同睡眠时间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比较(±s,分)
表5 不同睡眠时间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比较(±s,分)
因子躯体不适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焦虑敌对表现恐惧感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经常熬夜组(n=298)1.50±0.81 1.74±0.93 1.48±0.78 1.54±0.85 1.41±0.74 1.48±0.81 1.37±0.76 1.38±0.69 1.31±0.68不经常熬夜组(n=733)1.33±0.64 1.52±0.78 1.30±0.63 1.34±0.66 1.26±0.58 1.30±0.64 1.23±0.57 1.25±0.57 1.20±0.54 tP 12.32 12.09 11.28 14.79 10.93 8.91 8.62 7.14 8.72<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工除躯体不适感因子得分较高外,其他因子得分均较低,心理状况总体优于全国女性常模。
心理因素与身心疾病发生、发展息息相关[6],电子行业女工流动性大,工作内容单调枯燥,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可能影响其心理状况[7]。
躯体不适感主要指主观的身体不适感,电子行业女工需超长时间劳动,休息时间相对较少,身体疲劳逐渐加重,女工躯体不适感逐渐加重。全国女性常模所建立的时间较早(1986年),而当今电子行业女工更为开放,人际交往中的不自在感显著减轻。电子行业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改善是否与社会地位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等因素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年龄因素与心理健康相关[8]。本研究结果显示,30岁及以下年龄组女工除躯体不适感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较低、敌对表现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30岁以上年龄组,即30岁以上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优于30岁及以下女工。可能与低年龄组女工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好胜心强,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有关[9]。低年龄组女工在婚姻、家庭、事业方面存在更多的不稳定因素,需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均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文化程度也与心理健康相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女工除焦虑和恐惧感因子得分与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女工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女工。文化程度较高女工对自身的期望值更高,需担负更多的职责和任务,比一般员工面对更多的压力,长此以往,将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熬夜对女工心理健康有影响,孟维静等[11]研究表明,每周熬夜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常熬夜组与不经常熬夜组人员心理卫生状况间存在差异,经常熬夜女工躯体不适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不经常熬夜女工。经常熬夜会改变身体生物钟,从而导致生命节律紊乱,影响月经周期和激素分泌水平,易引发失眠、健忘、易怒、敌对、抑郁、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12]。
相关部门应针对电子行业女工群体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对女工的心理疏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女工合理睡眠。电子产品组装企业应合理规划工作轮班制度,加强技术革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为女工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均有利于改善女工职业心理卫生状况。
[1]Kim JH,Jang S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job satisfaction,and the symptom chec klist-90-Revision(SCL-90-R)in Marine officers on board[J].J Prev Med Public Health,2016,49(6):376-385.
[2]张利芝,李咏芳.基于SCL-90量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心理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4):111-114.
[3]DerogatisLR,LipmanRS,CoviL.SCL-90:anoutpatientpsychiatricrating scale--preliminaryreport[J].PsychopharmacolBull,1973,9(1):13-28.
[4]刘春洁,崔今顺,白银玉,等.1326名围生期女性SCL-90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51-252.
[5]金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6]Karataş MB,Şahan E,Özcan KS,et al.Anxiety,depression,and gener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slow flow[J].Arq Bras Cardiol,2015,105(4):362-370.
[7]俞文兰,周安寿,周荐佼,等.电子行业流动女工的心理问题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6):427-430.
[8]袁浩.经济社会地位、年龄与心理健康:一项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英文)[J].社会,2011,31(1):159-182.
[9]陈炽霞.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环境要素[J].饮食保健,2015,2(17):178.
[10]江爱玉,陈爱学,苏雅芳,等.精神病患者照料人心理健康状况与文化程度的关系[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10):1031-1033.
[11]孟维静,高鹏,王素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5,22(4):245-248.
[12]丁琳,胡小波.睡眠剥夺对机体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0,27(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