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浆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8-01-16 21:15:17徐胜春高芳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30期
关键词:血袋采供血献血者

徐胜春 高芳(通讯作者)

(扬州市中心血站 江苏 扬州 225007)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类大手术的开展,临床血液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新浆和病毒灭活血浆是各血站向临床提供的主要血浆类产品。虽然采供血机构努力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增加血液的招募和采集,政府在政策上也不断提供更多支持,但每年血液的采集和供应仍然有限,并有不少血浆制品报废,为了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尽量减少血浆报废已成为血站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现对本血站2017年全年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制备成的血浆报废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12月全年成分共制备57331袋血浆相关制品,包括但不限于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等,其中有1267袋血浆制品经科室负责人和质量技术科审核后进行报废。所采用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血袋T-200、T-400为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血袋T-300为山东威高股份有限公司。

1.2 设备

德国LMB成分分离机、大容量低温离心机(herae-us6000i,德国贺利氏公司)、自动配平仪、无菌接驳机(德国费森尤斯公司)、多美达速冻机(深圳达科为公司)、病毒灭活柜(上海输血技术、山东中宝康)、一次性使用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材T-200、T-400为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生产;T-300为山东威高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

成分制备科工作人员发现血浆异常时,须向科长进行申请报废,经科长同意后,用计算机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向质量技术科进行申请报废并注明报废原因;同时工作人员将其填写入《成分科工作记录》中,每天记录报废血浆的种类、袋数及原因,并由审核人进行签名。每月对成分制备过程活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当月血浆的报废情况与去年同期以及上月进行比较,详细分析报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报废产品最终交付给质量技术科处理,成分科与质量技术科共同探讨报废原因,并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此来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有效减少不合格血液的产生。

1.4 报废标准

血液产品报废判断标准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的相关规定来执行。溶血血浆和脂肪血血浆判定均采用目测法,溶血血浆依照本站血浆溶血比色板对照进行判定,工作人员发现血浆颜色有溶血现象时,应将此袋血浆与比色板进行对比,如果颜色深于血红蛋白含量为0.20g/L的血浆颜色,则判定为溶血血浆;脂肪血判定标准是将肉眼发现的脂肪血浆放置于脂肪浆色板上进行观察,如透过血浆不能看到下面的色板图案,判定为此袋血浆为脂肪血浆。

2.结果

2017年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浆报废情况及原因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浆的各种报废原因,各种原因按照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脂肪血>溶血>颜色异常>渗漏。其中脂肪血浆最多,数量993袋,占比高达78.37%。

3.讨论

3.1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浆报废原因

血浆的报废主要是由于脂血和溶血导致;新鲜冰冻血浆的报废主要由于取放时工作人员粗心导致血袋摔落冰冻产品破袋或融化过程中发生渗漏;病毒灭活血浆的报废,主要发生在过滤亚甲蓝时,由于耗材质量问题,发生渗漏导致报废。其中脂肪血浆所占比例最大。原因主要如下: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不了解,献血前进食了高油、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属于宣传不到位造成的[1];或者自身患有脂质代谢疾病,尤其是中年献血者,即使空腹,也可能产生脂肪血;采血人员未严格目视检查离心后的标本;特别是在血液供应紧缺时,工作人员会放松对脂肪血的控制[2]。溶血原因主要是,血液采集时血流不畅或红细胞与保养液未充分混匀,产生小凝块,在血液白细胞滤除时产生过滤不畅时,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用手挤压血袋;冷链管理不到位,采集后的血液放置室温中时间过长,或血液未及时取回成分科进行制备等,对红细胞膜或多或少造成一定的损坏,导致溶血[3]。颜色异常多为服用药物,保健品及部分特殊食品等导致。渗漏贯穿整个制备过程,离心、热合、血浆病毒灭活时均会导致渗漏,会由于血袋、滤器、血浆病毒灭活耗材本身的质量问题引起血液渗漏;热合时血袋上有凝集的冷凝水,会影响热合效果;热合后过早断离也会发生渗漏;血浆经低温冰冻后血袋脆性增加,在制备血浆的各种操作过程中稍有碰撞会导致血浆袋破裂。

3.2 血浆报废预防措施

3.2.1 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应对措施 采供血机构在对群众进行献血者招募时,应做好无偿献血知识的宣贯工作,特别是在宣贯过程中,加强对献血前饮食方面知识的强调,对饮食进行合理指导。让进行献血者意识到参加无偿献血不仅仅就是捐献出自己的血液,还要知晓要捐献更符合要求更健康的血液。

3.2.2 采血工作的预防应对措施 (1)采血人员加强对献血者在献血前饮食方面的征询,如果献血者前一餐吃的是高脂肪食品,应建议其暂缓献血;(2)在对献血者初筛化验时应重视对标本离心后的脂肪血进行严格判定;(3)加强对采血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尽量选择粗大的弹性好的血管,保持血流顺畅,将保养液与血液充分混匀;(4)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疏导 加强对献血者的献血前、献血中的心理护理(特别是首次献血者),消除献其紧张恐惧的情绪,保证轻松愉快的氛围,顺利采集血液,避免因心理紧张导致血流不畅从而引起凝块产生。

3.2.3 加强血液的冷链管理 众所周知,温度是保存血液的关键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导致血液发生溶血甚至有细菌滋生,因此要切实加强采供血机构的血液冷链管理,严格控制温度,确保血液的质量安全。采供血机构在血液采集后的各个环节应尽可能缩短其在储血冰箱以外的暴露时间,同时确保每个环节血液温度的保持。在血液运输过程中,特别是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加强冷链的监控与监管,同时要减少血液在运输过程产生的颠簸,以尽可能减少血液发生溶血等情况的发生。

3.2.4 成分制备工作的预防应对措施 成分制备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成分制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注重制备环节的各个关键控制点。(1)离心时正确摆放血袋,理顺管路;配平最好使用清洁血袋碎片或离心机配套套杯,禁止使用硬物进行平衡;对已经投入常规使用的离心程序,应定期检查核对,防止非授权人员修改。(2)工作人员严格按热合机使用操作规程操作,加强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在热合机旁可以放置专用毛巾,擦拭冷凝水,保持热合区域干燥;按血液制品要求将导管分段热合并轻轻挤压封口的两侧,检查有无血液制品渗漏;进行血液制品导管热合时,应自远离血袋端口开始热合,避免因管内压过大而导致导管破裂或渗漏;如有血液污染热合头,及时清洗,保持清洁干燥,加强热合机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正常使用。(3)加强物料管理,质量技术科负责对采购的关键物料进行质量抽检和放行,成分科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物料要及时汇报质量技术科,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处理措施;物料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总务科必须对生产商和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

3.2.5 加强成分制备过程中信息化建设 随着采供血业务的发展,现在采供血机构要求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每袋血液的溯源性,实现“人、机、料、法、环”的全过程跟踪,越来越多的采供血机构对成分制备过程中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跟踪每袋血液的制备过程和在每一个环节的制备时间,可以严格把控血液制备的全过程。如果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了血浆报废,可以对此袋血液进行溯源,查找报废的具体原因。若是血浆报废因为成分制备过程导致的,分析相关原因并找出对策,这可有效地减少因制备过程导致的血浆报废。

综合上述,血浆报废是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血站“一法两规”及各项操作规程操作,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质量控制,进行成分制备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减少血浆报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血液产品。

猜你喜欢
血袋采供血献血者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人人健康(2022年17期)2022-11-26 09:18:36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人人健康(2021年11期)2021-06-17 03:18:26
血站采供血设备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中文信息(2021年3期)2021-03-27 11:19:45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财会学习(2021年3期)2021-01-28 08:26:44
利用一次性托盘承托血袋进行二次包装的技术优势
上海包装(2020年10期)2020-11-10 09:17:24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人人健康(2019年17期)2019-09-16 03:22:28
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的原因分析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试析成分血制备环节中容易发生破损的关键点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