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2018-01-16 23:03:50吴静
医药前沿 2018年33期
关键词:缝线肌层宫腔

吴静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 安徽 黄山 245000)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期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据临床资料统计,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出血约占产后出血的75%[2]。我院2013年7月起采用新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止血迅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8年9月我院3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为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17例;最大42岁,最小19岁,平均(29.2±5.8)岁;平均孕周(36.8±3.5)周;胎儿大小(3068.2±563.5)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

1.2 方法

胎儿生出后,正常子宫肌层应用缩宫素10U,20U静脉注射,对出血较多者,加用安列克及麦角新碱子宫肌层内注射,同时用盐水纱布包裹子宫体按摩。对有胎盘粘连、胎盘植入或胎盘前置的人,清除胎盘的残余组织以后,在明胶海绵上放凝血酶,按压出血处,8字缝合血窦。如果不能明显减少出血量,则立即使用新改良B-Lynch缝合术。

具体方法:用1-0可吸收线自子宫切口下边缘2~3cm距离子宫左侧边缘3cm处进针,由切口上缘距子宫右侧缘3cm处出针。向宫底方向缝合子宫浆肌层1~2针,将缝线拉到宫底,经过左侧宫角内3~4cm处,绕向子宫后壁(当缝线绕至宫角内侧时,可在宫角3~4cm处缝合浆肌层1针,以更好地固定缝线,防止滑脱)。缝合子宫浆肌层1~2针,进入宫腔,横向把缝线拉到子宫右侧后壁相出针,缝出子宫后壁,再以与子宫左侧相同的步骤逆向缝合,将缝线缝回子宫右侧前壁切口下缘2~3cm,距子宫右侧缘3cm处出针。助手加压子宫体,缓慢渐进性拉紧缝线的首尾两端,在切口下缘打结,并锁边缝合子宫切口。观察10分钟,待子宫色泽由紫色逐渐变红色,出血渐止,方可关腹。必要置腹腔引流,密切观察术后出血和生命体征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后未引起并发症。手术时间(77.0±37.7)min、止血时间(27.0±14.2)min、术中出血量(1080.6±741.8)ml、术后24h出血量(221.0±116.7)ml、切口愈合时间(5.8±1.6)日、住院时间(8.5±3.6)日。

3.讨论

3.1 剖宫产产后出血主要治疗方案包括使用缩宫素、按摩子宫、宫腔填塞、子宫动静脉结扎及子宫切除等,均各有优缺点[3]。B-Lynch缝合术操作简单、安全性强、治疗效果明显。

3.2 经典B-Lynch缝合术缝线,可能增加隐患。本新改良B-Lynch缝合术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子宫缝线绕过子宫前壁、宫底后壁各缝合子宫浆肌层1针,不穿透宫腔粘膜。固定缝线,防止脱落;②缝线不穿透宫腔,防止宫腔粘连及产褥感染;③如止血仍不明显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局部小背带捆扎术;在近宫角部子宫切口上下两侧压迫缝合;对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者,可将膀胱下推,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宫底部前后壁局部呈囊带状可加用若干个小方块压迫缝合;④对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者,特别是子宫下段剥离而引起的产后出血,可先用弹力绷带捆扎子宫下段,并结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再行新改良B-Lynch缝合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⑤核心在于在需要缝合之处缝合,避免宫腔隐匿性出血;⑥必要置腹腔引流,密切观察术后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

3.3 应用B-Lynch缝合术宜早为妥。在子宫按摩和使用缩宫剂无效时或出血量大于800ml时应立即启用,可避免产妇大出血导致子宫失去应有的张力,子宫肌缺血缺氧、及子宫收缩难以恢复。

3.4 多胎妊娠因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过度伸展,影响收缩,会引发子宫收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因胎盘附着面积过大出现剥离面出血,产生产前贫血、前期子痫、胎盘前置、羊水太多、糖尿病(妊娠期)等,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目前剖宫产已成为多胎产妇的主要分娩方式,剖宫产生产也会导致出血增加。积极防治多胎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取新改良B-Lynch缝合术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有效避免切除子宫,保持生育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缝线肌层宫腔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2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缝线抗议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癌症进展(2016年10期)2016-03-20 13:15:48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8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