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锋
(河南省商水县畜牧局,河南 商水 466100)
干扰素具有很好的临床功效,能够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其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应用,能够有效抑制病毒蔓延,缩小猪发病的范围。在对染病的猪使用干扰素后,能够快速见到效果,可提高猪体的免疫能力。所以,当猪患上病毒性疾病时,要合理使用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属于多功能细胞因子,利用干扰素诱生剂对生物细胞进行诱导,使其产生多功能的糖蛋白。当干扰素基因的抑制物与其操纵基因相互结合时,基因位置上的RNA多聚酶活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使干扰素保持抑制状态。正常的细胞不具备产生干扰素的作用,但细胞膜受到病毒、细菌、诱生剂等的作用后,就会抑制干扰素基因,使干扰素操纵因子产生转录,从而合成干扰素mRNA,其会快速转移到细胞浆中,再通过核糖体转移到干扰素前体。然后,以信号肽为依据,将干扰素前体转移到细胞膜中,在对信号肽进行切割处理后,成熟的干扰素就会被分泌到细胞外。此外,胸腺肽、聚肌胞等人工合成的化学诱导剂也能够对机体进行刺激,使其产生干扰素,可增强高等生物的抵抗力,使其具备抵御病毒浸染的能力,并且这项功能比免疫反应更早[1]。根据相关研究,小鼠干扰素缺损会对病毒比较敏感,所以干扰素能有效抵抗病毒。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具有广谱性,在抵御病毒时,IFN-γ、IFN-α、IFN-β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干扰素并不能直接将病毒杀伤,而是对宿主细胞进行诱导,使其产生多种蛋白质,对病毒的复制起阻碍作用。虽然在机体中存在已合成的抗病毒蛋白基因,但在体内有抑制抗病毒蛋白的物质。所以,在正常状态下无法合成AVP。当机体受到病毒的感染时就会产生干扰素,并将其释放出来。这时,干扰素会与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起来,产生信使效果,将细胞内的抗病毒机制激活,使细胞产生一些特殊的因子,与AVP抑制物进行结合,消除AVP的抑制作用,转录成具有特异性的mRNA,再翻译成 AVP[2]。干扰素会利用 AVP的间接抑制作用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干扰素能够调节哺乳动物的免疫力,对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干扰素是最早的细胞因子,能够将其他的细胞因子激活用来进行表达,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新的生物活性,在整个病毒复制过程中都会有新生物活性产生。此外,干扰素能增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将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激活,产生免疫保护作用。所以,干扰素能快速破坏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减少,从而使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得到增强。
根据对临床实践的研究,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首先,干扰素能够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对轮状病毒和流行性腹泻也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使用方法: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3 d;配合使用复方穿心莲和双黄连注射液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其次,干扰素对猪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发病早期使用干扰素,效果更好。使用方法:肌肉注射,0.1 mL/kg体重,每天注射1~3次。猪患病后期,采用单一的干扰素治疗效果不太明显,所以需要与抗病毒中药制剂配合使用。干扰素可用于治疗猪口蹄疫。在利用干扰素治疗猪口蹄疫时,需要与转移因子进行混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3~4 d。也可以配合复方灵芝多糖注射液进行治疗,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在采用干扰素治疗猪口蹄疫的过程中,与防心肌炎类药物进行配合使用,治疗效果更佳。如与五毒康注射液配用,与天王大败毒注射液配用,能够有效降低口蹄疫引起的猪死亡率。
在对猪注射干扰素的4 d以内,不能对猪接种任何疫苗,也不能与弱毒活疫苗进行混合注射,否则会使干扰素抑制病毒繁衍的功能受到影响。如果要将干扰素与其他药物进行混合注射,要科学选择混合注射药物。如,不能用葡萄糖盐水与干扰素混合注射,不能用酸、碱性溶液与干扰素混合注射,要与杀菌能力较强的注射用水配合使用,才能够提高干扰素的药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此外,还可采用柴胡、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与干扰素配合使用,以增强干扰素的药效。干扰素应一次性用完,残留的干扰素药效会降低。在干扰素解冻融化后,不能再次冷冻,但可在0℃的环境下保存,并在3 d内将其用完。
综上所述,干扰素在治疗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等猪病毒性疾病时,都有良好的效果。在利用干扰素治疗猪病毒性疾病时,可与其他杀菌类药物进行混用,也可与中药制剂混用,以增强干扰素的治疗效果。
[1]陶 洁,廖金虎,张 倩,等.ISG15蛋白促进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对Ⅰ型IFN表达抑制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5,37(9):716-720.
[2]王艳晓,罗满林.猪干扰素在临床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1,36(6):16-18.
[3]陈进波.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的应用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