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涵

2018-01-16 21:24:43周其森
今日农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农耕情结小康

●周其森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体性力量。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节点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既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意义,也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既是对悠久厚重的中华农耕文明的继承和弘扬,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既彰显了我们党对农民的关心爱护,也充分体现了领导人深厚的爱农情怀。

情感是力量的策源地。乡村振兴,始于爱农。6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山东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要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工作队伍。”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亲民爱农是关键。实现乡村振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心中装着农民,脑海中惦念着农民;必须深耕亲农沃土,厚植爱农情怀。

要有深厚的 “黄土情结”。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朴实的话语透出深厚的农民情结。他多次强调:“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2012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期间谈到:“我曾在中国西部地区当过7年农民,还当过一村之长,……对农业、农村、农民很有感情。”他把这种感情称之为“黄土情结。”由于这种情结,他始终挂念着农民,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农民。每逢春节,他总是出现在最贫困地区:深入农村、访贫问苦,给乡亲拜年,为农民送福。从 “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北境边陲阿尔山哨所,从陕西梁家河的窑洞到革命老区井冈山,从河北张北县困难群众家到四川大凉山深处……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春节,中国最贫困的角落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是思想与情怀碰撞的结晶,浸透着浓重的爱农色彩。

猜你喜欢
农耕情结小康
我家的小康
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 06:46:12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8
我家的小康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 02:00:02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告别“GDP情结”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11-17 04:27:38
小康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6
难舍难分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