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龙
(江苏省宝应县鲁垛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扬州 225817)
蛋鸡业集约化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导致蛋鸡养殖面临更多的风险与考验,尤其在疫病防控方面,因此,各大规模场大力推进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不单纯在养殖的某个环节重点防控,而是在养殖的各个环节,如鸡场建设、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免疫接种、药物预防、粪污、病死鸡处理等,遵循传染病传播的三个途径,即病原菌、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将饲养管理和疫病预防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规模场并阻断其在圈舍和鸡群之间传播以及保障蛋鸡健康生产。规模蛋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对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鸡场建设 第一,选址合理。在建设选址上最适合的位置应该是高燥、向阳、避风、安静的地方,远离闹市区、饮用水源地、风景区、候鸟栖息地,要求水源清洁、电力充足、人烟稀少、交通便利、通风良好,如果有绿化带隔离噪音吸收不良空气最好,符合《动物防疫法》的各项规定。
第二,布局合理。鸡场布局首先得符合防疫要求,根据当地主导风向由高向低实行四区分离,依次为生活管理区、饲料加工区、生产区、隔离区。生产区内依照鸡龄按主导风向由高到低依次为育雏舍、青年鸡舍、产蛋鸡舍。场区内道路要实现净道与汚道分离,排水道要实现雨水与污水分流。
第三,隔离设施。鸡场为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作用,使其独立的内环境稳定,需要建设隔离墙或隔离沟,可以起到有效隔离的作用。在鸡场的进出口要设立消毒池,并保证消毒池内的消毒液新鲜。人员出入通道也要经过更衣消毒室的紫外线灯对衣物、工作鞋等进行全面消毒,消毒通道雾化消毒或淋浴设施配比齐全,以便对进入的人员进行彻底消毒。同时,不同区域间还需要建立绿化带,达到隔离的最佳的效果。
1.2 卫生消毒与环境控制 首先,注重饲养过程中鸡舍内的消毒,保证鸡舍良好的通风换气,防潮、防止空气污浊;及时清扫鸡舍地面杂物,食具和饮具需定期清洗。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消毒药定期带鸡消毒,消毒药要每月更换,但是当疫苗接种前后各1d,不能进行带鸡消毒。
其次,实行全进全出式养殖,对于空鸡舍清洗后要保证三次的有效消毒并空置21d,从根源上尽可能消灭一切病原菌。
此外,还要对鸡舍周边及场区道路使用2%~3%火碱等每周进行喷洒消毒,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消毒药也要定期更换。常用的消毒药:①过氧乙酸、火碱等主要用于地面、空鸡舍、消毒池消毒;②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主要用于空鸡舍熏蒸消毒。③季铵盐类、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为高效消毒剂,用于环境或带鸡消毒等[1]。
再次,注重鸡舍内环境稳定,减少应激,因为应激是造成疾病发生重要因素,使蛋鸡各个生长阶段都处于舒适的饲养环境中,尤其在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方面加强管理,防止因环境不稳定而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引发疾病发生。
1.3 饲养管理 在规模场管理上,需要制定人员管理、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兽药使用、饲料使用、疫病防治、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并在实际的生产中严格执行;工作人员需将蛋鸡的养殖生产档案建立完整,起到追根溯源的作用;场内尤其是生产区禁止场外人员参观,车辆也不能随意进入生产区,车辆进入场区要经过消毒池消毒,工作人员进人生产区须严格消毒,更衣换鞋。禁止在场区内养殖其他动物,同时要防鼠、防野生鸟类进入,防止交叉传染疾病。场内兽医不允许对外开展诊疗活动,禁止携带人可能染疫的畜产品进入场区。还要从非疫区的正规厂家引进鸡苗,且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合格后还要隔离观察,确定无疫病后方可进行养殖。坚持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定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制度[2]。
在规模场饲养上,养殖人员根据鸡只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营养需要,精心配制饲料,保证全面、充足的营养,按时按量进行饲喂,确保营养供应;当鸡群断喙、转群、免疫或气候骤变时,为减少应激作用,需及时补喂维生素;保证鸡舍内合理的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保证饮水清洁、充足,使鸡群处于舒适的生存环境中,抵抗力最佳。
1.4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鸡群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途径,养殖人员需根据规模场内的实际养殖情况,制定合理长效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重点防范的疾病有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鸡痘等,做到百分之百的免疫密度,同时,当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疑似传染病的鸡只,要执行紧急接种处理,接种顺序应按照健康鸡群、疑似鸡群、发病鸡群的顺序由远及近进行。其中免疫注射用具需在使用前后彻底消毒,不得乱扔乱丢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空疫苗瓶,统一回收并妥善地进行无害化处理。还要定期对鸡群要进行免疫检测,对于抗体数量少的鸡只进行二次补免,达到足够的抗体含量,抵挡疾病的侵袭。
1.5 药物预防 有针对性地使用药物可以消灭大部分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养殖人员需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发病特点,制定并严格执行药物预防程序。不可以盲目、泛滥使用药物、过分依赖疫苗或不正规操作使用,有针对性的用药可以避免鸡群产生抗药性,最后将免疫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保证鸡群健康,保证食品安全。
1.6 粪污、病死鸡无害化处理 第一,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不可以随意丢弃或不经处理就直接使用,通常情况下鸡粪处理会采用生物发酵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杀死粪尿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发酵时间也随温度的不同而有长有短,大概时间为1~3个月,一般情况下夏季1~2个月,而冬季时间长一点,需要3个月的时间。粪便处理场地距离生产区200~250m以上,发酵场地在设计上兼顾防雨防渗,同时周边要具备导流槽,这样更容易将浸出液导入污水池中。如果是干粪的话大多数采用堆积发酵,而稀粪采用发酵池发酵,还要注重防渗漏设计,防止污染周边土壤。
第二,污水处理也是规模场重要的工作,首先将污水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干的部分进行发酵,污水通过三级沉淀池进行厌氧或有氧发酵处理,逐级沉淀,达到标准化后才可以排放。一部分污水还可以成为沼气发酵的原料。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后,在沼液池中再经过有氧发酵,发酵处理后的沼液、沼渣作为农作物肥料[3],绿色、环保。
第三,通常由传染病致死的鸡禁止随意丢弃或私自饲喂其它动物,应按照相关防疫规定,进行妥善的无害化处理,可以选择深埋或焚烧,当地有无害化处理中心的也可以送到当地的无害处理中心统一处理,目的是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以免疫情在鸡群中大面积传播,或感染人类及污染环境。病死鸡处理工作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不可因其它原因造成病死鸡流入市场。
规模蛋鸡场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有利于防止疫病的发生,并有效控制疫病的发展,是综合性控制疫病发生的体系,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的鸡蛋才更营养、更健康,符合公众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从畜牧业发展角度看,更有利于养禽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规模蛋鸡场需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并在此体系下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利国利民。
[1] 吴传飞,汪秀菊.规模蛋鸡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J].兽医导刊,2015(10):62-63.
[2] 高贵芬.规模蛋鸡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探讨[J].乡村科技,2014(4):91-92.
[3] 张德霞,朱小芹.怎样做好商品蛋鸡场的生物安全工作[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2(8):42-43.
确保饲料安全 守住畜产品安全底线
饲料是现代养殖业的物质基础,是提供动物营养、保证动物产品品质的必需投入品。当前我国肉蛋奶等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膳食营养需求,得益于工业饲料为重要载体的现代养殖技术普及应用。2017年,工业饲料产量超过2亿吨,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饲料安全监管持续强化,为保障畜产品安全奠定基础。
一是饲料质量安全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农业部组织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专项监测,2017年抽检商品饲料样品11000批次,商品饲料质量卫生合格率97.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商品饲料中“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非法添加行为得到有效控制。针对饲料生产经营环节开展药物饲料添加剂专项监测,抽检样品1078批次,检测合格率95.7%。开展饲料企业和蛋禽养殖场氟虫氰专项大检查,出动执法人员9万余人次,检查饲料企业4155家和蛋禽养殖场5.7万家,抽检饲料产品4151批次,未发现饲料产品中含有氟虫氰成分。养殖环节“瘦肉精”抽检范围涉及1.5万家养殖场户,有效遏制了“瘦肉精”非法使用行为。
二是饲料添加剂使用规定更加严格。农业部修订发布《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统筹保生态和保供给平衡,全面下调饲料添加剂使用最高限量,与世界上最严格的欧盟标准接轨,铜锌等限量指标还严于欧美发达国家。将抗氧化剂等类别中重要品种纳入管理范围,由原《规范》涉及的4类73个品种扩大到目前的8类120个品种,社会关注度高、风险较大的饲料添加剂品种基本都纳入《规范》管理。
三是适应环保要求推动铜锌等金属元素减排。聚焦社会最关心的环境保护问题,适应养殖业绿色发展要求,大幅下调饲料中铜锌限量值,倒逼养殖场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水平,在满足养殖需求基础上有效降低铜锌排放量。预计执行新的限量规定后,我国养殖业每年可减排铜元素0.8万吨、锌元素1.65万吨,分别减量50%和3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