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金泉
2016年2月5号,农历乙未年腊月二十八下午4点半,病房一位罹患肾病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尚稳定的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呈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血压降至90/60、全身冷汗、肠鸣音亢进的情况。充分考虑分布于上消化道的小动脉破裂出血,时间就是生命,一边指挥医护人员抽血、配血、输液、抗休克;一边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拟行动脉造影检查以期发现破裂的小动脉,进而应用棉胶海绵堵塞破裂的出血口。病情就是命令,此时已结束了一台手术正在回家休假路上的介入科大夫和护士即刻返回医院,大夫重新穿上厚厚的铅衣、消毒、铺巾、从股动脉向上送上纤细的导管、注入造影剂,发现分布于胃大弯的胃右动脉远端造影剂外溢──俗称“冒烟”,罪魁祸首找到了,注入棉胶海绵颗粒。再次注入造影剂,破裂口不再向外冒烟,出血止住了,病人得救了,此时时针已指向20:00。
时光飞逝,2017年1月25号,农历丙申年腊月二十八,这一天是我们医院第19批援助赞比亚医疗队凯旋的日子,同时也是我的门诊日。一大早我就换好了戎装,准备提前去门诊,以腾出时间去医院操场迎接分别一年的战友。按惯例,来到护士站,询问夜间病房患者病情有何变化。刚踏入护士站,护士就告诉我一位患者病情突变,我旋即奔向病房,只见患者表情痛苦、呼吸急促、心率高达160次/分、血压下降。一边指挥医护人员建立血管通路、吸氧、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抽血行相关的检查。一边通知门诊护士长,让急于赶回家的患者(我科绝大多数为外地患者)改由其他大夫门诊。然而这一次,奇迹没能出现,上午10点与患者家属进行最后一次沟通,停止抢救,并告诉患者家属门诊还有40余名患者等我出诊,患者家属说:“主任,您去门诊吧,你们已尽力了。”
等我坐在诊桌前,40余名患者依次排队一一就诊,其中有几位已经就诊的患者重新坐在我面前。我说:“我们科每一位患者所有的资料都可以在局域网内共享,其他大夫已看过了,为什么还要我再过一遍。”患者说:“我们也知道你们科的大夫都很好,我们半年来一次南京,就想让您看看我们的检查结果,我们也想看看您,这样心里就踏实了。”
作为大夫,我们经常会面临同一患者疾病的各个方面在治疗上互相矛盾的困境──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同时合并感染、高凝状态血栓栓塞高风险与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减少出血高风险并存等。我们必须面对爆炸的知识,如山的文献,繁杂的各种记录和论文,变化多端的病情。与此同时,我国医务人员数量质量相对不足与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日益增高的矛盾:由于我国目前家庭规模减小,家庭抵御疾病风险和意外风险的能力下降,部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治疗疗效存在不切实际的要求,我们常常面对被疾病折磨后坏脾气的患者,家属的求全责备……作为大夫需要具备的品质太多太多,面对独一无二和脆弱的生命,一辈子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漫漫崎岖且坎坷的行医路中总有一种抢救可以出现奇迹,让患者起死回生,给我们成功的喜悦;总有一种抢救失败,令人遗憾,给我们指引努力的方向;总有一种同事间的合作,让我们在行医路上携手并进,共同攻艰克难;总有一种理解让我们释怀;总有一种信任让我们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