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苹,吉学仁
(江苏省新沂市北沟镇新东村,江苏 新沂 221416)
(上接《家禽科学》2018年第2期第50页。)
3.1 皮下
3.1.1 皮下气肿 主要由气囊破坏溢气引起,常常是由于粗暴抓鸡碰伤气囊所致。另外,油漆污染鸡舍,油漆中甲醛刺激皮肤,破坏皮下组织,也会引起皮下气肿。这样,要求用甲醛终端消毒鸡舍,在新一轮进雏前,一定要提前大开门窗,并通过加温把甲醛气味释放干净。
3.1.2 皮下水肿 多见于饲料酸败中毒;VE或硒缺乏症;痢特灵中毒症(有用药史);食盐中毒症(有超量用盐史);皮下水肿型大肠肝菌病。
3.1.3 皮下脓肿 主要是绿脓杆菌感染。
3.1.4 皮下胶冻 胶冻出现在胸骨尾部软腹处,是大肠杆菌病,或大肠杆菌性腹水症,或卵黄性腹膜炎;胶冻出现在头颈皮下处,或者是全身性的,是禽流感。
3.1.5 全身性皮下渗出性浸润 VE或栖缺乏症。
3.1.6 皮下出血 禽霍乱,禽流感。
3.1.7 皮下局部红肿 如果皮肤未见有外伤。大腿外侧出现的红肿,多见于大肠肝菌病、新城疫,或关节炎;如果皮肤见有外伤,红肿是皮下组织发炎,多为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感染。
3.1.8 皮下充血 积有大量粉红色或黄红色胶冻样渗出物:葡萄球菌病。
3.2 肌肉
3.2.1 肌肉表层溃烂 葡萄球菌病。
3.2.2 肌肉萎缩 马立克氏病,慢性细菌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病。
3.2.3 肌肉苍白 VE缺乏症(白肌病),住白细胞原虫病,贫血病。
3.2.4 胸肌、腿肌、肋肌条刺状出血或淤血 传染性法氏囊病。
3.2.5 胸肌、腿肌深层可见黑色点状物,刺状物肌肉深层黑色点状物、刺状物为肌肉毛细血管现象,能够引起这种出血现象的疾病有:传染性法氏囊病,包涵体肝炎病,霉菌毒素中毒症,VK缺乏症,住白细胞原虫病,禽流感,药物中毒症,等。
3.2.6 胸肌呈灰白色条纹状,以致出现黄豆到蚕豆大小不等肿瘤结节 马立克氏病。
3.2.7 胸肌俯卧处有一个脓性肿包 大肠杆菌性胸囊肿,不排除绿脓杆菌混合感染。
3.2.8 全身性肌肉出血 中毒症,住白细胞原虫病。
3.2.9 肌肉斑点状出血 住白细胞原虫病。
3.3 脂肪
3.3.1 常见单侧大腿肉带状脂肪上有针尖大小、密集成片状出血点(严重时双侧) 禽流感。
3.3.2 肋脂上有针尖大小密集的片状出血点 禽流感,一般是病症严重时的表现。
3.3.3 脂肪(包括体内器官脂肪)出血,为散布点落状 禽流感,禽霍乱。
4.1 胸腔
4.1.1 胸膜出血 多见于禽霍乱,急性中毒症。
4.1.2 胸腔内积有血水 住白细胞原虫病。
4.1.3 胸腔(腹腔)内鲜血淋漓 CO中毒。
4.2 腹腔
4.2.1 腹膜炎 常见于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霉形体、大肠杆菌病、霉形体和大肠杆菌综合症、沙门氏菌病,以及热应激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等。
4.2.2 卵黄性腹膜炎 非典型性新城疫,低致病性禽流感,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沙门氏菌病。
4.2.3 腹膜出血 禽流感,禽霍乱。
4.2.4 腹水 长期饲喂高浓度营养饲料,如全价配合饲料,容易产生腹水;饲养环境长期低温,鸡体需氧量将大幅增加,此时,由于给鸡体供氧不足,因而容易产生腹水;鸡舍通风不良,有害气体长期严重超标,容易产生腹水;大肠杆菌病,黄曲霉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长期超量使用某种药物,如痢特灵引起中毒等,都容易产生腹水症。
4.2.5 腹腔积液 黄色积液,或絮状,胶冻状,为腹水症;白色积液,或水泡状。胶冻状,为衣原体病。
4.2.6 腹腔内积有血水 住白细胞原虫病。
4.2.7 腹腔内有大块血凝块 脂肪肝综合征,强毒型新城疫,超强毒低致病性禽流感,雏鸡猝死综合症。
4.2.8 雏鸡腹腔内有大量黄绿色渗出物 常见于VE-硒缺乏征。
4.2.9 腹腔内脏器表现覆盖一层乳白色或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鹦鹉热衣原体。
4.2.10 腹腔内脏器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粉状物 内脏型痛风。
4.2.11 腹腔内脏器表面普遍出现白色结节,并间杂出血点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4.2.12 产蛋鸡腹腔内可见液状卵黄物 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型新城疫,超强毒低致病性禽流感。
4.3 心脏
4.3.1 心冠 ①心冠脂肪出血:多见于禽流感,新城疫,禽霍乱,伤寒病等,以及磺胺类药物中毒;②心冠脂肪出血,心外膜出血,心肌有小病灶,心脏内充满血凝块: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病。
4.3.2 心包 ①心包积液:禽流感,新城疫,禽霍乱,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霉形体,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药物中毒,等;②心包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粉状物:内脏型痛风;③纤维素性心包炎:低致病性禽流感(心包肝不包),大肠杆菌病(心包肝包)。
4.3.3 心肌 ①心肌坏死:常见于雏鸡白痢,李氏杆菌病,弧菌性肝炎;②心肌肿瘤:马立克氏病,淋巴性白血病;③心肌苍白,表面出现白色结节并间杂出血点:住白细胞原虫病;④心肌出现出血点:葡萄球菌病;⑤心肌樱红色,鲜红色:CO中毒。
4.4 脾脏
4.4.1 脾肿大,呈暗灰色:大肠杆菌病。
4.4.2 脾肿大,呈暗灰色,表面有散在性白色坏死灶:禽流感。
4.4.3 脾肿大,呈暗灰色,早期呈三角状,晚期呈圆球状,有时大似鸡蛋,实质内长满白色泡状物:马立克氏病,不排除并发禽淋巴性白血病。
4.4.4 脾肿大,呈暗灰色,切面有白色坏死灶:新城疫。
4.4.5 脾肿大,棕红色,表面长有质地坚实,易剥离、形状不规则且大小不一的结节:禽结核病。
4.4.6 脾肿大,表面可见灰黄色或灰白色针类状坏死点:葡萄球菌病。
4.4.7 脾苍白,表面有灰白色间杂红色图形小结节突出:住白细胞原虫病。
4.5 胸腺(俗称淋巴结)
4.5.1 胸腺充血,出血 多见于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病,以及药物、食物中毒。通过胸腺是否充血,可以区分疾病是病毒病还是细菌病。胸腺充血、出血是病毒病。
4.5.2 胸腺萎缩,充血、出血 传染性贫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马立克氏病。
4.6 法氏囊(又名腔上囊)
4.6.1 法氏囊肿大 传染性法氏囊病,法氏囊免疫接种反应,隐孢子虫病,传染性病毒病。
4.6.2 法氏囊肿大,外观呈黄色胶冻样,或紫色葡萄样 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4.6.3 法氏囊肿大或粘膜浸润、出血,或囊包内充满黄色粘稠液体或紫黑色干酪物 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病毒病。
4.6.4 法氏囊萎缩 传染性法氏囊病后期,或病愈后的表现;马立克氏病等病毒病晚期的表现。
4.6.5 法氏囊肿瘤 禽淋巴性白血病。马立克氏病不在法氏囊内形成肿瘤,二者区别于此。
4.6.6 法氏囊肿大、病变 法氏囊肿大、病变和胸腺充血、出血病变,同为病毒病的典型病变,是确诊疾病性质,即是病毒病,还是细菌病的典型依据。
5.1 声音
5.1.1 呼噜声感染传播速度慢:常见于非典型性新城疫,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等慢性疾病。
5.1.2 呼噜声感染传播速度较快:常见于典型性新城疫,强毒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急性疾病。
5.1.3 刺鼻、甩头、咳嗽,有时伴有怪叫声,常常是不投药,3d后症状也能自动消失: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具有“一过性”特点。
5.1.4 呼噜声严重,严重时常常张口呼喘,并不时发出长声怪叫:典型性新城疫,强毒型新城疫。
5.1.5 呼噜声伴有啰音,近叫十分刺耳,远叫十分飘渺:传染性支气管炎。
5.1.6 呼噜声伴有喘鸣音,咳嗽、甩头,严重时咳血,近听喘鸣音低沉,远听喘鸣音清亮,使人警觉:传染性喉气管炎。
5.1.7 呼吸道症状呈“一过性”: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5.1.8 雏鸡群中,偶尔有个别鸡因排粪不畅,憋得“吱吱”尖叫:“泄殖腔、肛门发炎,或肛门被粘性下痢堵塞、糊封,多为鸡白痢所为。
5.1.9 连续不断“啾啾”声:鸡寒冷发生的信号,也叫“寒号”,除了舍温低的环境因素外,常温情况下,常见于体质差的鸡,或患有高烧性疾病的鸡,如传染性法氏囊病。
5.2 鼻、鼻腔
5.2.1 鼻腔渗出物增多,临诊上有甩鼻现象 鸡传染性鼻炎,鸡毒霉形体,禽霍乱,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等。
5.2.2 鼻腔内有或多或少豆腐渣样物 禽霉形体病。
5.3 喉头、气管
5.3.1 喉头肿胀、充血,破裂出血,甩出鲜血 喉炎,喉气管炎。
5.3.2 气管有伪膜 粘膜型鸡症。
5.3.3 气管粘膜上有伪膜,并有小脓包,坏死和溃病 VA缺乏症。
5.3.4 气管内有血凝块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5.3.5 气管粘膜充血或气管被粘性分泌物堵塞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霉形体,霉形体和大肠杆菌病综合征,禽流感。
5.3.6 气管粘膜充血,偶有出血,气管环明显出血 强毒型新城疫。
5.4 肺
5.4.1 肺内有散在的或密集的灰白色或黄白色结节 曲霉菌性肺炎。
5.4.2 肺上有白色坏死灶 鸡白痢。
5.4.3 肺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大肠杆菌病。
5.4.4 肺充血或出血 新城疫,禽流感。
5.4.5 肺切面有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 禽霉形体病。
5.4.6 初生鸡张口呼喘,肺发紫 孵化工作不力,初生鸡在出雏器内有消毒时,甲醛使用过量中毒,使初生鸡气管、支气管受到伤害,是雏鸡缺氧的表现。
5.5 气囊
5.5.1 气囊增厚、浑浊:常见于新城疫,禽流感。
5.5.2 气囊肥厚,并有黄色干酪物:霉形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
5.5.3 气囊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常为一侧性):大肠杆菌病。
5.5.4 气囊膜上有黄色、淡黄色或灰白色小结节:禽曲霉菌病。
5.5.5 气囊浑浊增厚,有时表面有增生性结节;气囊内有灰白色奶油样渗出物或干酪物,似炒鸡蛋样:禽霉形体病。
6.1 喙
6.1.1 喙部结痂:泛酸、生物素缺乏等营养性疾病。
6.1.2 出壳时,喙不规则,或长,或短,或歪,或斜:先天性营养症。
6.1.3 初生鸡张口呼喘,喙尖发紫:鸡出壳时缺氧的表现,或甲醛熏蒸消毒引起中毒的表现。
6.2 口、口腔
6.2.1 口角出现小结节:皮肤型鸡痘。
6.2.2 病死鸡口含鲜血,或口流鲜血:住白细胞原虫病。
6.2.3 病鸡从口中不断甩出鲜血:传染性喉气管炎。
6.2.4 病鸡从口腔中不断甩出粘性血条或血块:典型新城疫,强毒型新城疫,是气管环粘膜出血脱落的表现。
6.2.5 口腔内有角化上皮的斑点,表面布满白色小结节:VA缺乏症。
6.2.6 口腔内有伪膜:白色念珠菌病。
6.2.7 口腔粘膜出现白色小结节,后结节融合形成黄色干酪物假膜:粘膜型鸡症。
6.3 食道、嗉囊
6.3.1 食道、嗉囊粘膜粗糙,有散在斑块状小结节:VA缺乏症。
6.3.2 嗉囊下垂,粘膜粗糙增厚,粘膜表面有豆腐渣样隆起的伪膜:白色念珠菌病,俗称“大嗉子”病。
6.3.3 硬嗉子:食物粗纤维过多,食物内有硬性物,或者是饮水缺乏,食物不能得到及时软化。硬嗉子能使鸡休克或死亡,因为不能及时软化的食物,会压迫嗉囊中的迷走神经,导致鸡昏迷、休克或死亡。
6.3.4 嗉囊积气:常见于新城疫。
6.3.5 嗉囊积水:鸡舍温度持续走高,采食量少,饮水量多;或者是由于断水时间长而引起的暴饮,或者是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热症,引起的大量饮水。
6.3.6 空嗉子:夜间停电;白天缺料;疾病引起不食。
6.4 肝脏
6.4.1 肝脏异常肿大,常常填满腹腔:禽淋巴性白血病,俗称“大肝病”。
6.4.2 肝脏异常肿大,常常填满腹腔,肝膜下实质内嵌满硬性豆粒状白色小结节:马立克氏病。
6.4.3 肝脏异常肿大,常常在肝大叶正面下部附着一个或两个花生米大小血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初生鸡和早期育雏鸡:禽亚型淋巴白血病。
6.4.4 肝肿大,呈紫红色或花斑颜色,有出血点,间杂白色坏死点:葡萄球菌病。
6.4.5 肝肿大,质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表面布满散在性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坏死灶:禽霍乱。
6.4.6 肝肿大,质脆,呈棕红色或黄棕色,表面布满散在性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坏死灶,先肿大,后萎缩:鸡白痢。
6.4.7 雏鸡肝肿大,质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表面有刷状出血带,并有雪花样坏死灶:雏鸡鸡白痢。
6.4.8 肝肿大,表面布满散在性黄白色或灰白坏死灶,并间杂出血点:住白细胞原虫病。
6.4.9 肝肿大,棕红色,表面布满珍珠样易剥离的结节:禽结核病。
6.4.10 肝肿大,黄色,表面布满细小密集出血点,汇成条状,片状,或融成大出血:新城疫。
6.4.11 肝肿大,质脆易碎,被膜实质内呈退色的菜花状坏死灶;或肝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出血斑,并在被膜下形成血肿,严重时肝破裂,或者是,肝表面呈黄色星状坏死灶:弧菌性肝炎。
6.4.12 肝肿大,质脆,土黄色,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和坏死小点:李氏杆菌病。
6.4.13 肝肿大,呈油灰色,淡黄色,或土黄色,边缘钝圆,质脆易碎,肝表面有出血点,被膜下或腹腔内有血凝块,刀切肝实质,刀刃上有油脂滴附着: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通常发生于产蛋高峰的鸡群,病鸡群营养养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 ,常常是直到产蛋下降时才能发现。产蛋率通常在短时间内由原来的85%~95%,急剧下降到30%~50%,病鸡喜卧,腹部膨大柔软下垂,沉积大量的脂肪。病鸡冠、髯颜色变浅,严重的呈黄白色,鸡冠顶端发绀,垂病鸡嗜睡,精神沉郁。
病鸡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一般要3~5d。病鸡在拥挤、驱赶、受惊、捕捉等剧烈运动时会突然死亡。病鸡肥胖,皮下、腹腔和肠系膜沉积大量脂肪。大多数病鸡在死前有一个待产的蛋。肝脏肿大,体积达正常的2~4倍。肝脏有一处或多处出血,切面外翻;肝脏实质中有大量的细条状出血,细条延伸到肝脏表面,形成出血凝块;肝脏呈严重的脂肪变性,肝细胞肿大,细胞内有大量的脂肪颗粒。相应的病变有:心肌变性呈黄色,有时肾脏变黄,脾脏、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发病率通常为2%~5%,死亡率为2%~3%,个别的可高达15%~20%。目前,由于胆碱质量提高,配合饲料营养配比日趋合理化和饲养技术的提高,本病发病率极低。
6.4.14 肝肿大,瘀血,质脆易碎,表面实质内有明显不规则出血斑,后期呈弥漫性坏死性,坏死灶周围可见清晰晕环;或坏死灶使肝表面凹凸不平,且肝退色呈淡褐色至黄色:包涵体肝炎。
6.4.15 肝肿大,表面,主要是边缘表面,散布黄色或淡黄色斑点,或不规则坏死灶:溃疡性肠炎(由产气夹膜梭菌引起)。
6.4.16 纤维素性肝周炎:大肠杆菌病 (心包肝包)。
6.4.17 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形坏死灶,中间凹陷,周边隆起:组织滴虫病,也叫盲肠肝炎病,或叫黑头病。
组织滴虫病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异刺线虫卵为媒介,土囊中蚯蚓为中间宿主。
6.4.18 肝瘀血,肿大,大出血:禽流感,药物中毒症(有超量用药史)。
6.4.19 肝表面出现黄色条纹:新城疫,常常表现为强毒。
6.4.20 肝土黄色,周边钝圆:鸡霉形体病。
6.4.21 肝土黄色,周边不钝圆:鸡新城疫,或者是长期被漫性疾病感染所引起的贫血病,如脾脏型马立克氏病,等。
6.4.22 肝肿胀,黄染,且出现阴影:传染性贫血病。
6.4.23 肝表面出现结节性肉芽肿:大肠杆菌病。
6.4.24 肝充血,瘀血,呈紫黑色:禽流感,大肠杆菌病。
6.4.25 肝充血,淤血,呈紫黑色,被膜下有陈旧性出血斑:禽流感。
6.4.26 肝呈铜绿色:禽伤寒病,副伤寒病,康复禽霍乱(铜绿色仅限于肝类部分)。
6.4.27 肝色鲜红,胸腔、腹腔内呈鲜血淋漓:一氧化碳(CO)中毒症。
6.4.28 肝萎缩硬化:常见于腹水症晚期,马立克氏病晚期,卵黄性腹膜炎晚期。
6.4.29 育雏期内,仔鸡肥胖者,多为公雏,突然蹦跳悲鸣,接着挣扎死亡,肝大出血:肉雏鸡猝死综合征。
6.5 胆囊
6.5.1 胆囊肿胀,胆汁墨缘:多见于新城疫,禽流感等与肝脏有关联的病毒性疾病。
6.5.2 黄胆(黄肝):磺胺类药物中毒(有用药史)。
6.6 胰脏
6.6.1 雏鸡胰脏坏死:硒-VE缺乏症。
6.6.2 胰脏出现点状出血,或白色坏死点,或出血点间杂坏死点:禽流感。
6.6.3 胰脏有出血点,并有突出的白色结节:住白细胞原虫病。
6.7 腺胃
6.7.1 腺胃隆起,外壁呈“花斑”状或“网络”状,胃壁增厚,但肉质不变,胃壁切面淤血:新城疫。
6.7.2 腺胃收缩成蒜头状,外壁呈鱿鱼样灰白色,肉质僵化: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6.7.3 腺胃粘膜发炎,溃疡:腺胃炎。
6.7.4 腺胃粘膜溃疡,乳头散乱,水肿,严重时乳头和乳头间壁出血:新城疫,禽流感,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6.7.5 腺胃粘膜溃疡,乳头溃疡并消失,内壁肌肉僵化,呈凹凸不平状: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6.7.6 病鸡腺胃壁增厚,肉质不变,但用刀刮其壁,病轻者乳头能挤出豆腐渣样物,病重者乳头或乳头间壁显现出血状态:病鸡若有呼喘现象,或盲肠扁桃体出血,是强毒型新城疫;若病鸡只有刺鼻现象,盲肠扁桃体不出血,是低致病性禽流感。
6.7.7 病死鸡腺胃壁稍增厚,乳头与乳头间壁呈出血状态,而盲肠扁桃体未见出血:若病死鸡膘情好,皮肤和肌肉颜色接近宰杀,呈急性死亡,是强毒型新城疫,或超强毒低致病性禽流感,或二者混合感染;若病死鸡消瘦,皮肤灰暗,肌肉淤血,呈慢性死亡,是低致病性禽流感;若病死鸡肝表面出现黄色条纹,是强毒型新城疫。
6.7.8 病死鸡腺胃壁增厚,腺胃已收缩,肉质僵化,乳头或乳头间壁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新城疫,禽流感,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并发症。
6.7.9 病死鸡腺胃壁增厚,乳头与乳头间壁出血,盲肠扁桃体未见出血,但肝色黄:强毒型新城疫。
6.7.10 病死鸡腺胃壁微微增厚,乳头或乳头间壁出血。有时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有时没有呼吸道炎症,肝色黄,大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死后腹中都有待产的蛋:强毒型新城疫。
6.7.11 产蛋鸡腺胃壁稍稍增厚,乳头或乳头间壁出血,没有呼吸道症状,肝淤血,有黄色条纹,盲肠扁桃体出血,腹中卵泡破裂,卵黄液积满腹腔:强毒型新城疫,超强毒或变异低致病性禽流感混合感染。
6.7.12 肉仔鸡腺胃扩张几倍,肌胃发育相对较差:腺胃炎,长期饲喂熟料(颗粒料),易消化所致。
6.8 肌胃
6.8.1 肌胃小,或呈萎缩状:常见饲料中无颗粒,无块状钙质,或砂砾不足,或粗纤维不足,或因为长期饲喂颗粒熟料。除了上述发育的因素外,还有疾病引起的僵鸡。
6.8.2 肌胃角质层溃疡:禽霍乱,VA缺乏症,饲料中含有腐败的劣质鱼粉。
6.8.3 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斑点: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
6.8.4 肌胃角质层下有散在的、细小的、灰白色或坏死区(腺胃肌肉层内也有白色小粒粒):禽脑脊髓炎。
6.8.5 肌胃角质层极易剥离:常见于禽流感。
6.8.6 肌胃角质层极难剥离:常见于新城疫。
6.8.7 肌胃内容物绿:常见于大肠杆菌,禽流感,新城疫。
6.8.8 肌胃内容物呈黑色胶冻样:禽霍乱。
6.8.9 常常能见到肌胃上长出一个大脓包:肌肉注射时,由于角度不对,或深浅度掌握不准确,针头刺进肌胃,使肌胃中食糜外溢,外溢的食糜在体内很快被组织包围,于是长成了一个大脓包;或者是,鸡食进体积较大的硬性物,硬性物行进到肌胃中,卡在肌胃里,一段时间后,随着肌胃消化蠕动,慢慢地把肌胃磨透刺穿,露出肌胃外的硬物,很快被组织包住,于是长成了脓包。
6.9 肠道
6.9.1 紫肠子,又称血肠子:常见于慢性中毒症;大肠杆菌出血性肠炎,即为败血型大肠杆菌病。
6.9.2 肠道水肿:大肠杆菌性的,或其他细菌性的混合感染,或药物中毒,或食盐中毒,或食物中毒。
6.9.3 肠道细小,不发育:是僵鸡的症状,多由慢性肠道疾病导致。
6.9.4 肠浆膜微循环血管怒张,即肠道外观呈“花肠子”状:禽流感,新城疫,药物中毒症,败血型大肠杆菌病等。
6.9.5 肠浆膜有散在或密集的穿透性出血圆点:肠型流感,肠毒综合征。
6.9.6 肠浆膜上出现由细小白点组成的伞状图案:衣原体病。
6.9.7 肠浆膜上有结节性肉芽肿:大肠杆菌病。
6.9.8 肠浆膜上和肠系膜上出现球状、大小不一、质地坚实的“珍珠肿”:禽结核病。
6.9.9 肠系膜上长有或长满散碎卵黄样干酪物,或肠襻被卵黄性干酪物粘连:卵黄性腹膜炎。鸡群康复后,10d后仍然会有零星死亡。
6.9.10 肠浆膜上和肠系膜上出现肿瘤物:马立克氏病。
6.9.11 十二指肠粘膜出现一道2~3cm长的出血带:禽流感。
6.9.12 十二指肠粘膜弥漫性出血:新城疫。
6.9.13 十二指肠出血严重,常使肠腔内容物含有血液、急性禽霍乱。
6.9.14 小肠前段粘膜发炎,充血,出血,内容物混有血液:禽霍乱。
6.9.15 小肠前段粘膜充血、出血,后段和盲肠也充血、出血,后段常有坏死加溃疡形成,或融合;或者是,小肠,包括盲肠,炎症明显,粘膜溃疡,粘膜出现大小不一弹坑样溃疡灶,严重时,溃疡灶相互融合,形成坏死性伪膜斑块,有的溃疡灶深达浆膜层,甚至使肠穿孔:溃疡性肠炎,由产气夹膜梭菌引起。
6.9.16 小肠前段粘膜有散在性白色圆点:慢性球虫病。
6.9.17 小肠后段粘膜出血、积液、血凝:小肠球虫病。
6.9.18 小卵黄蒂到盲肠扁桃体,小肠常几倍粗肿,肠壁脆薄,粘膜溃疡,出血,常有伪膜附着或脱落:小肠球虫性坏死性肠炎,或魏氏梭菌坏死性肠炎,或二者并发。
6.9.19 十二指肠肿胀,肠壁增厚,肠粘膜脱落,像麸皮一样附着肠壁上,肠内容物呈水样;空肠和回肠段肠管粗胀,有的肠段因臌气而异常粗肿,肠壁菲薄;肠粘膜完全脱落,肠壁呈半透明体,肠内容物为粥样白色或黄褐色样物,盲肠也明显粗肿,末端有臌气现象,肠内充满黑色水样便:坏死性肠炎。
6.9.20 小肠肿胀,肠壁增厚,剪开时自动翻卷:小肠球虫病。
6.9.21 小肠粘膜出血且溃疡:新城疫。
6.9.22 肠粘膜出血不溃疡:禽流感。
6.9.23 肠粘膜不出血,不溃疡,只潮红:常见于大肠杆菌病,肠道寄生虫病。
6.9.24 盲肠扁桃体充血、出血:新城疫。
6.9.25 盲肠扁桃体一侧肿胀,充血、出血,并伴有同侧一根盲肠充血、出血、积血:组织滴虫病。
6.9.26 一侧盲肠增厚和充血,从粘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分泌物,充满盲肠腔,使盲肠增粗,随着病程延长,渗出物发生干酪化,肠壁增厚变硬,失去了弹性,盲肠内充满大量干燥、坚硬的凝固物;横切盲肠,可见干酪样凝固物的横切面是同心圆样结构,中心为暗红色血凝块,外层以为淡黄色干酷化的渗出物和坏死物,看上去就像朦胧状态下的太阳一样,盲肠粘膜有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严重者发生肠穿孔,引起腹膜炎:组织滴虫病。
6.9.27 一侧盲肠充塞或充满白色腊状干酪物:鸡白痢杆菌病(不会出现双侧)。
6.9.28 盲肠扁桃体两侧肿胀,充血、出血,且两根盲肠也同时充血、出血、积血:盲肠球虫病。
6.9.29 直肠粘膜充血、出血:常见于禽流感和新城疫。
6.9.30 直肠发炎,肠腔内充满深红色血凝块:葡萄球菌病。
6.9.31 直肠粗肿,肠壁增厚,粘膜出血后溃疡、坏死,内充满不能排泄的粪便:新城疫。
6.9.32 肠道内容物绿色: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新城疫。
6.9.33 肠道内容物呈黄萝卜色,桔红色:小肠球虫病,坏死性肠炎,肠型流感,肠毒综合征。
6.9.34 肠道内容物呈姜黄色,胶冻状:痢特灵中毒(有用药史)。
6.9.35 从十二指肠到卵黄蒂,这段肠道无明显异常,但剪开却自动翻卷:慢性球虫病早期,坏死性肠炎早期,肠毒综合征早期,或三种病综合征早期。
6.9.36 从卵黄蒂到盲肠桃体,这段肠道无明显异常,但剪开却自动翻卷:小肠球虫病早期,坏死性肠炎早期,肠毒综合征早期,或三种病综合征早期。
6.9.37 直肠段无明显异常,但剪开却自动翻卷:肠毒综合症早期,多为低致病性禽流感所为。
6.10 雏鸡卵黄囊 雏鸡卵黄囊充血,卵黄囊薄而易碎,卵黄变性呈棕黄色或黄绿色粘稠液体,或卵黄变成干酪样残留物:雏鸡卵黄囊炎,多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