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 陆琼 陆晓玲 吴耀持(通讯作者)
(1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206)(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 200233)
扁平疣是一种发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表现为分散分布、质地柔软、顶部光滑,栗粒至绿豆大、淡褐的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好发于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极易传染[1]。目前西医治疗方法有液氮冷冻、电灼法、内服或外涂抗病毒药物等,但部分方法效果不够理想,对皮肤的刺激性大,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发红、脱屑、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内服药物副反应较大,且疗效不佳[2]。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针灸疗法对治疗扁平疣有显著的效果。笔者根据临床实践,运用米粒灸联合三棱针挑刺治疗扁平疣,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相关经验整理撰文如下,以飨同道。
扁平疣,中医学称之为“千日疮”、“扁瘊”,最早见于《灵枢·经脉》。隋·《诸病源候论》称疣目,“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或怒动肝火,或因血虚肝失养,以致气血凝滞,郁于肌肤而成[3]。
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扁平疣区域;在扁平疣区域涂少量冬青油或者凡士林(粘住米粒艾柱);取特级清艾绒少许制成米粒(2x3mm)状,放置于扁平疣之上方;点燃线香引燃米粒状之艾绒,让其自然蔓延,直至烧至皮肤有隐约痛感为止;重复上述方法5次;米粒灸时用TDP照射患部上方,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再用75%酒精棉球消毒扁平疣区域;继续用三棱针挑刺被米粒灸熏黄的部分扁平疣组织,用血管钳轻轻予以剥离。每日一次,方法同上,直至扁平疣被完全剥离;一般二周为一疗程。
张某,女,19岁,主诉手背发疹三月。皮肤科检查:手背部见弥散性针头至米粒大呈黄褐色扁平之丘疹7个,高出皮面1mm,部分融合,有角质性麟屑。诊断为扁平疣。用维A酸乳膏治疗效果不显,而转中医科求诊。追问病史还有烦热等现象;四诊合参,又见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缓。辨证分析:热邪蕴结肌肤,经络不畅,气滞血瘀,故病程较长,皮损黄褐;热邪蕴结内扰,则可有烦热;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缓为热蕴络瘀之象。拟清热排毒活血化瘀之法,用米粒灸联合三棱针挑刺,每天一次治疗,每疣灸烧五次,米粒灸时用TDP照射患部上方,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连续一周,扁平疣体积缩小,再继续治疗一周,所有扁平疣均消除。六个月及一年后随访,一切如常。
王某,女,29岁。主诉颈部出现皮疹一周。皮肤科检查:颈部见淡红色米粒大小扁平之丘疹3个,高出皮面1mm,散在分布。诊断为扁平疣。用维A酸乳膏治疗两周无明显效果,转至中医科求诊。追问病史为突然发病,颈部起扁平丘疹,如米粒大,呈淡红色,自觉瘙痒,搔抓可有新皮损出现;四诊合参可见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辨证分析:风邪致病多发病突然,侵犯上部;风热毒蕴,搏于肌表,经络不畅,则起扁平丘疹;风盛则痒,搔抓可有新的皮损出现;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为风热毒蕴之象。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用米粒灸联合三棱针挑刺,每天一次治疗,每疣灸烧五次,米粒灸时用TDP照射患部上方,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连续一周,所有扁平疣均消除。三个月后随访,一切如常。
现代医学认为,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3,4,10,27,41等)感染引起的皮肤病[4]。祖国医学认为扁平疣为风热毒邪搏结,气血淤滞所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因此治疗方法以和血通络,疏风解毒散结为主。中医方法治疗扁平疣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取敝蒲席若籍之弱(蒻),绳之,即燔其末,以久(灸)尤(疣)末(本),热,即拔尤(疣)去之”[5]。
米粒灸,就是将精艾绒搓成半米粒大小,在穴位上进行直接灸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众多研究表明,灸法可以疏通疣体局部经络气机,开泄腠理,使局部血管开放,血量增多,随着血液的旺盛,血中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亦相应增多,免疫细胞侵润于病灶组织,从而增强局部免疫功能,发挥其抗病毒的作用[6-10]。因此配合TDP照射患部上方,对于治疗扁平疣有较好的效果。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方医学的传入,大艾柱直接灸或所带来的剧痛、体表损伤以及影响美容的瘢痕等,难以为人们普遍接受[11]。米粒灸既具有直接灸的疗效,又有操作基本无痛苦、不留瘢痕的特点,联合三棱针挑刺治疗本病效果显著。进行本项操作时,应注意掌握灸法的火候与时间,以免烫伤,三棱针挑刺不宜过深,血管钳剥离扁平疣组织时动作要轻柔。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61.
[2]廖雪,段晓荣,李彩莲.毫火针配合温和灸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5):584-587.
[3]安家丰,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5-206.
[4]范雪莉,李汉臣,党育平.人乳头状瘤病毒与皮肤病[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6):371-373.
[5]严健民.五十二病方注补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60.
[6]吴涣淦.中国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55.
[7]詹振吉,王健.艾灸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6,31(3):449-452.
[8]杨杰,闫晓,张玲莉,等.艾灸对机体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9):1111-1114.
[9]李红,章晓霜.艾灸对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5):415-418.
[10]梅雪峰,罗昭兰,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6):105-106.
[11]丁金磊,陶善平,何天峰,等.米粒灸治疗肾阳亏虚型泄泻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8):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