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彦章
(河南省确山县兽药监察所,河南 确山 4632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腹泻及法氏囊水肿、出血以及有干酪样渗出物为特征[1]。本病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大量从国外引种,检疫不规范导致此病传入我国。由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可给养鸡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易发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提出个人见解,给同行们和养殖户提供参考。
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5周龄的肉鸡,1~10日龄感染后很少见到明显的症状。法氏囊病毒不仅可以直接接触感染,还可以通过呼吸道或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由消化道专染[2]。另外,如果免疫次数过多或不规范,鸡出现非典型病例。还有报道说该病的宿主范围扩大、日龄变宽、出现变异毒株以及并发症增多等新流行特点。
2.1 忽视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接种 由于受传统免疫程序的影响,广大养殖户多重视禽流感和新城疫等疫病的预防,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够重视,这种现象在小规模场和散养鸡场中占比例稍高,规模大的养鸡场这种比例不高。
2.2 忽视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检疫 许多养殖户引种前不重视对疫病的检疫,如果种鸡或种蛋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携带者,可以通过直接或垂直传播给雏鸡。因此,阳性种鸡和带毒种蛋或其它阳性鸡群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持续发生的原因。
2.3 忽视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 据报道称,一些法氏囊病毒的抗原与血清I型存在差异,致使传统病毒株的疫苗对其交叉保护力差,发病后症状以非典型症状出现,病理变化也有差异。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也是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忽视应激因素 目前大部分养鸡场以中小规模为主,广大养殖户以传统的饲养模式为主,易发生应激因素,比如鸡舍内温度、湿度差异过大、饲养密度、通风问题、日粮成分捕捉方式、防疫方法、采血方法等应激因素。动物受到应激作用后,免疫力下降,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其他疫病的感染性增加,即使注射了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5 忽视对疫苗选择 一些养殖户为了省钱,购买不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或频繁更换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造成免疫失败,可给养鸡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因素也是该病发生的诱因之一。
2.6 忽视对抗体检测 当地还有相当一部分鸡场不重视抗体的检测,认识不足。养殖户按照免疫程序对鸡传染性法氏囊或其它疫苗注射后,没有到当地有资质的动物疫病防控机构进行免疫效果评估,不能准确掌握整体鸡群的抗体效价状况,一旦抗体效价低于70%,就有发生该病的风险。
2.7 其它因素 鸡群体质弱,饲养条件差。据有关报道证实鸡群体质与其免疫相关,即鸡群体质越好,其产生抗体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目前本病无特效药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对防治该病主要采取加强检疫、建立切实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疫苗注射、加强饲养管理等防治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3.1 加强检疫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如需引种,一定要从鸡传染性法氏囊阴性或野毒感染阴性种鸡场引入,同时做好引种前疫病检疫,确定为阴性的方可引进,严防有隐性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种鸡入场内。另外,养殖户要每半年对全场的鸡群进行一次血清学检验,对检测出的阳性鸡及时淘汰,逐步达到净化的目的。
3.2 建立切实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鸡场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注意鸡舍和周围环境消毒。鸡传染性法鸡氏囊病毒对外周的环境抵抗力较强。通常选用2%氢氧化钠、0.2%~0.3%次氯酸钠以及0.2%过氧乙酸进行环境消毒。空鸡舍最好彻底清扫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鸡舍带鸡消毒可以用0.2%~0.3%的次氯酸钠、0.2%的过氧乙酸、0.2%的有机碘、醛类消毒液等[3]。
3.3 加强疫苗注射 结合不同鸡场的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照不同的日龄进行及时免疫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接种疫苗21d后,可以委托当地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或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鸡群抗体水平,对免疫效价抗体水平低于70%的应该进行及时补免。另外,有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毒株变异的地区,可分离毒株研究出适合本地使用的疫苗,达到有针对性的预防目的。同时,还要做好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等病的防控,防止继发感染该病。
3.4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持通风通畅,保持舍内温度适宜,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保持舍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禁止外来车辆和人员随意出入养殖场,减少和避免应激因素。
参考文献:
[1] 朴范泽.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178.
[2] 王田雄,闫书彩.当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新特点和防治对策[J].兽医导刊,2011(03):69.
[3] 李锋.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和防治对策[J].畜禽业,2008(0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