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作为中老年常见病之一的脑卒中,患者的表现主要为吞咽食物困难[1]。根据相关报道显示,62.5%的患者是不能完成自主进食的,需要借助鼻饲饮食[2]。长期进行鼻饲饮食的患者常常会出现以下症状,如腹泻、高血糖、呕吐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3],因此加强脑卒中鼻饲护理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预见性护理预防脑卒中鼻饲并发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脑卒中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分布在48~81岁,平均年龄(61.5±11.5)岁;实验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分布在49~83岁,平均年龄(62.3±12.3)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详细护理措施如下:(1)腹泻患者的护理:腹泻产生的原因为,第一,初期使用鼻饲的患者肠道对高渗透液体即营养液不适应,肠粘膜由于肠道内大量水分子的出现产生吸收障碍,从而导致渗透性腹泻;第二,感染的产生,产生感染的环节包括营养液配置、保存及鼻饲等过程;第三,含有高脂肪的营养液引起的脂肪性腹泻;第四,肠道菌群失调引起。面对腹泻的护理方法具体为,第一,营养液争取需要时再配置,并将营养液在冰箱的保存时间控制在24小时之内;第二,营养液被煮沸后将其温度静置到39~41℃之间;第三,确保整个操作过程都处于无菌状态,并使用温开水对使用后的胃管进行冲洗;第四,严格控制鼻饲饮食的配置比例,少量变多量,稀疏变粘稠;第五,利用鼻饲泵,将灌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0mL;第六,科学利用抗生素,避免肠道菌群失的情况的产生。(2)胃潴留的护理:脑卒中导致下丘脑出现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了胃肠粘膜出现血乏氧的情况,同时,出现问题的脑神经无法有效对胃运动进行调节,十二指肠壁上的渗透压在大量食物的存在下开始受到刺激,最终导致胃肠反射出现,抑制了胃肠排空。面对胃潴留的具体护理方法为:将鼻饲患者的饮食习惯改为少吃多餐,鼻饲前将鼻饲管抽回,若其残留量超过150 mL,需停止患者鼻饲,并配以吗丁啉促进肠胃运动,帮助排空残留物。(3)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吸入性肺炎是由于误吸导致的,其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发病率可达到77%。发病主要原因为鼻饲灌注速度较快和患者的的体位不正确。面对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方法具体为,第一,确保每次鼻饲前对胃管进行检查,其潴留量要小于150 mL;第二,鼻饲前,确保患者体位为半卧位,同时还可采用将床头调至30~40度之间,并于鼻饲完成后保持姿势30分钟内;第三,鼻饲速度不宜过快,可将其控制在每30分钟一次。另外,若是有患者出现误吸的情况,需立即停止鼻饲,使患者呈右侧卧位,将头部放低,帮助患者对口鼻的反流物及胃内容物进行处理。
对照组腹泻发病率为18.8%,实验组腹泻发病率为7.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为15.2%,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为3.3%,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病率为24.9%,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病率为12.3%,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为满足患者对日常营养及能量的吸收,常常采用鼻饲饮食的方式。鼻饲饮食的不正确操作,常常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产生,如恶心呕吐、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等。因此,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便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本文中我们对预见性护理预防脑卒中鼻饲并发症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出如下结论:预见性护理预防脑卒中鼻饲并发症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