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
——从三则临床事例引发的思考

2018-01-16 13:24迟相林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颈性头晕医学

文/迟相林

事例1

几天前我与一位朋友聊天,因为有其他事情要做,就一直侧着头和朋友谈。大约10分钟,回过头时,就觉得脖子稍有不适,然后感到头晕和一点点恶心。立马躺下来,5分钟左右,头晕症状减轻,但是颈部不适还存在,就找朋友帮忙揉了揉,慢慢才好转。这使我想起了被一些专家提出来“要扔进垃圾箱”的颈性眩晕1。而今天,我亲身体验了一次颈性眩晕。我的身体一向健康,近期也没有什么感冒、情绪波动、不良饮食等诱因,这次轻微的头晕、颈部不适经历,我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来解释。如果现在行颈椎影像学检查,相信一定也不会发现椎动脉受压征象,难道因此就可以否定颈性眩晕,又或者是有其他的疾病可能?笔者在临床一线工作中接诊了大量被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的头晕、头昏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很多患者效果不好。通过长期的临床摸索,发现大多数患者脊椎骨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出或结节,运用“整脊”治疗,在颈腰椎上下工夫,大多数患者可获良效。也就是说,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诊断为颈性眩晕,与我们的专家共识有较大出入2。当然,有专家提议淘汰颈性眩晕这一诊断也有其特殊的考虑,认为这个概念太泛化,缺乏精准性。因为很多表现为颈性眩晕(如转头诱发、颈椎有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同时发现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前庭神经病变1。目前研究认为存在精神心理性头晕2,也就是说精神心理因素可以直接导致头晕。理论上这种头晕没有任何的组织病理性,为什么颈性眩晕一定要有看得见的结构和(或)组织病理改变?为什么被诊断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就不可能源于早期没有明确组织病理的颈椎病变?这不符合逻辑推理。另外,从传统医学角度来说,颈椎是事关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例如颈部的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大多数头痛、头晕都和颈椎脱不了干系。显然,目前的医学科学体系拘泥于狭隘的眼见为实的组织、细胞、分子中,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和非实体性的一面。淘汰颈性眩晕这一概念原本是为了精准化诊治,但却摒弃了具有模糊性的整体医学理念,而这不利于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整体化、辩证化和个体化诊治。

事例2

一个月前和家人一起吃晚饭,酸菜鱼,味道十足。因为足够咸,咸的东西大都很有味道,忍不住就吃了很多。第二天上午上班,遇到一个同龄(39岁)的高血压患者,测血压是138/92mmHg。患者没有任何不适,问我说,“这个血压比起我以前的血压已经低很多了,控制到这样还可以吧?”我说,“你这个岁数啊,理想的血压应该是在120/80mmHg以下,而你现在是138/92mmHg,你说可以吗?”为了进一步印证我的说法,我就拿起血压计一边说一边给自己测,结果显示117/88mmHg。我很惊讶!我以前的血压都是在115/75mmHg以下,从来没有这么高过。如果考虑到我的基础血压,我现在几乎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了,而我没有任何不适。如果按照美国最新高血压管理指南提到的130/80mmHg的诊断标准3,我的舒张压也达到了高血压诊断标准啊!为了再次印证这不是误差,我又用血压计测量了另外一个手臂,结果显示115/85mmHg。我思考许久,找不到其他理由。唯一能让我联系起来的,就是昨天晚上的高盐膳食。按照我对收缩压/舒张压产生和影响机制的思考,收缩压体现了动脉壁的弹性,而舒张压主要和血容量及血黏度有关。这个117/88 mmHg的血压,体现了血容量的增加,这正与我的高盐膳食有关。而收缩压又不是很高,与我动脉弹性尚好有关。为了从其他角度印证我的猜想,我就在当天给我对象测量了一次血压(因为她和我一样,于昨天晚上进食了高盐膳食),结果是112/78mmHg。虽然这个血压值并不高,但是我知道,她平常的血压在100/70mmHg以下(很多中青年女性血压都在100/70mmHg以下,并没有不适感,说明这是理想的状态)。无论如何,117/88mmHg血压值都令我惊醒;而我对象明显的血压波动也加深了我的认识。原来一个正常人,只要一次过量的高盐膳食就足以引其显著的血压波动。如果常常高盐饮食,其血压将会如何发展?!控制起来又将如何困难?!经历了这次“一过性高血压”,我再也不敢贪食肥甘厚味。后来再反复测血压,血压都在115/80mmHg以下。

事例3

半个月前遇到一个17岁的高血压患者,见到我就说头晕、血压高,一测血压是146/93mmHg。起初我很奇怪,这么年少,没有高血压家族史,平素身体健康,也没有熬夜(平素只是爱玩手机游戏),没有感冒,没有可以查证的其他诱因。试了试脉搏,82次/分。看看面容、面相,眼神游移不定,不敢和我对视,有些“不安”,面颊有点偏红。然后看看病人的舌苔,舌质偏红,舌苔稍厚腻,舌边有齿痕。从中医角度来说,这是“肾虚”的表现。我就问,有没有女朋友?患者说没有。有没有不良性习惯?患者支支吾吾不语。我干脆直说了,有没有手淫的坏习惯?患者脸红地低下了头,小声说有。我知道这就是根本原因,患者血压高的根本问题出在这里。频繁手淫,耗精散气导致肾虚,继而发展为“肾虚性”高血压,按照现代医学理论来说,应该属于内分泌型高血压4。找到了这个根本原因,然后督促患者戒除。几天前我微信随访患者,告诉我他正在努力戒除坏习惯,现在感觉好多了,血压130/85mmHg左右。

发生在我身边的这三件事,再次让我深深地思考。从第一件事情上我想到的是,医务人员是和健康与生命打交道的行业,事关无数人的福祉。我们被人民群众寄予厚望,头上顶着五彩光环。我们制定的专家建议、共识、指南,一定不能挪东填西,不能为权是尊;不但需要基础研究证据,更要有临床实践的检验,要有自身的临床体悟。过于推崇所谓的精准化诊治,没有模糊思维、整体化概念5,将导致临床医生落入医学科学的盲目迷信之中,不利于其医学人文思维启迪和培养,在以病为主还是以人为主的治疗理念上可能偏离航线。从第二件事上,我想到的是,血压波动可以反应一个人近期和长期的健康状态,如果把一个人平素的基础血压考虑进去,它要比血糖、血脂,甚至比主观感受更灵敏。想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健康,是不是需要调整了,最好的参考指标可能就是血压波动。第三件事给我的启示是,为医者要有大医情怀,在治病理念上,更要关注的是人本身,而不是病本身;应该脱离狭隘的“手术匠”和“开药师”。几乎所有的疾病,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分子基因机制都是一个中间环节,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根本的原因大都源于其思想、生活和行为方式。要想真正把握好现代医学科学知识,拿来治病救人,就要把传统医学传承好,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医学科学的起点和终极归宿不是医学本身,而是医学人文。没有向着医学人文回归的存在,医学难免步入歧途,南辕北辙。医学不是纯科学,也绝不是冷冰冰的指南,而是沁入人心的关怀与抚慰,是引导积极向善的学问。医学要真正关注的是人本身而不是病本身。所谓大医者,首先要在人本身而不是病本身上着手,要先识人,先治人,而后识病、治病,要治身,更要治心,身心同治。不是说一定要学习传统医学,但是一定要有整体观念。掌握一些必要的“相面占卜”术并不是坏事,因为科学的“相面占卜”蕴含着极大的文化智慧在其中,不是简单的医学科学知识、循证医学证据能够认识和解释的。

猜你喜欢
颈性头晕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
医学的进步
什么是颈性眩晕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老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