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培学
(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700)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为临床一种常见急腹症,亦为腹部外科手术治疗后多发一种并发症,若未予以及时治疗,将会造成肠坏死、腹膜炎等并发症[1]。为明确小肠内排列术和传统肠根阻手术在进行广泛粘连性肠根阻治疗中的效果,现择选我院108例患者资料分析,且作如下报道。
择选2010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8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对照组(52例)男女比例31∶21,年龄23~67岁,平均(56.13±8.27)岁;病程1~6y,平均(3.42±1.19)y。研究组(56例)男女比例34∶22,年龄22~68岁,平均(56.25±8.31)岁;病程1~7y,平均(3.54±1.26)y。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予传统肠梗阻手术:切开右侧的腹直肌,对梗阻部位进行确定,然后予以粘连松解,将有血运障碍及坏死的肠切除,并对切除部位予以端吻合处理,并最大限度对有生机肠管进行保留。
研究组行小肠内排列术:切开腹直肌,钝性分离粘连肠段,置全小肠减压管于胃中,经屈氏韧带行至小肠,并按小肠内排列返回盲部;冲洗腹腔,将小肠排列好;若无肠管扭转状况,可停止手术,关闭腹腔,2周内无肠根阻状况出现,则可拔出小肠减压管。
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腹胀消失、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再次粘连性肠梗阻、间断性腹胀等)发生率。
本研究数据采取SPSS 20.0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以(±s)表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例数(n)表计数资料,组间率(%)用χ2检验;差异具统计意义为P<0.05。
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2.35±0.51)d,腹胀消失(4.03±0.75)d,住院时间(6.13±1.02)d均优于对照组(3.33±0.55)d、(6.22±1.20)d、(8.85±2.30)d,(P<0.05)。
研究组再次粘连性肠梗阻0(0.00%)例,间断性腹胀1(1.78%)例,合计1.78%;对照组分别为3(5.76%)例、6(11.53%)例,合计17.30%。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
粘连作为常见一种腹部手术并发症,其为机体在创伤、外部异物状态下形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粘连性肠梗阻是指于各种因素影响下,在腹腔内造成肠粘连,致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2]。有研究指出[3],小肠内排列术用于广泛粘连性肠根阻患者中,具良好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腹胀消失等指标均较对照组优,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显著更低;此结果与黄先进,许庆文[4]等人研究相似,表明小肠内排列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容物积聚时间增加,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现象,对其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及早予以治疗。临床针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以往多予以传统肠根阻手术操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该手术治疗易导致新粘连、新创面出现,致使疗效欠佳。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时主要是在经鼻置肠梗阻导管下行小肠内支撑排列,从而达成手术治疗目的[5]。该手术可对患者肠道进行有效保护,从而减轻手术损伤,致使恢复周期缩短,复发率降低。此外,在手术治疗时,应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从而避免对患者的肠壁产生损伤。研究受环境、例数及样本等因素的影响,尚未针对疗效行详尽分析,因而具一定的局限性,需予以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临床对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下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具推广及应用价值。
[1]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58-150.
[2]吴创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34-135.
[3]付靖楠,周黎,马熙.小肠内排列术对急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DAO、MDA 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5):68-71.
[4]黄先进,许庆文,徐飞鹏,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使用肠内排列术和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2):3077-3079.
[5]王华.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