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及预防方法研究

2018-01-16 12:49王建春
医药前沿 2018年5期
关键词:急性效果疾病

王建春

(蓬安县中医医院 四川 南充 6378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上呼吸道受到病菌的入侵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困难的症状,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应选择较好的方式尽早治疗,而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则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积极促进其身体的恢复。本文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实施有效的护理,并提出预防方法,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7月的7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护理组患者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14~73岁,平均年龄(38.7±4.8)岁,病程2~3周,平均病程(1.5±0.5)年;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38.5±6.5)岁,病程2~5周,平均病程(2.5±0.5)年;对资料数据研究显示,数据无差异性,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吸氧,并且进行饮食和用药指导,同时要求其遵医嘱进行服药,积极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护理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①心理护理: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患者因为发热、鼻塞等不适症状,同时在发热后患者出于对疾病预后的担心等,容易发生焦虑、烦躁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其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且让其了解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焦躁不安的情绪,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以缓解气促、喘息等症状,减轻对其身体的影响。同时与家属交流,告知亲情支持的重要性,让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鼓励,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预后效果,促进身体的快速康复。②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进行呼吸道隔离,嘱咐患者减少活动,多休息,以提高患者的精神面貌,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帮助患者更换衣物,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适当帮助其擦洗,提高护理的满意度[1]。③发热干预:为患者病房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衣服不可过厚,便于加快机体的散热,同时可用温水、酒精等进行擦浴,防止汗腺堵塞,有利于降温,保持皮肤清洁,在患者的衣服被汗湿时应及时更换,并对其病情的变化进行观察,防止出现低温现象。当患者发生虚脱时,应及时补液或者饮水,同时加强保暖。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静脉补液,而当患者体温>38℃时则需要药物或物理降温,及时观察其并发症,防止惊厥的发生[2]。④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发病后咳嗽、咳痰较为严重,严重时限制其活动,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拍背护理,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当其痰液较为黏稠时,应及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有效保证其呼吸道通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应加强对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从而及时发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红热、麻疹等急性传染性疾病,当患者出现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治疗,防止脓液向后流入咽喉或者呼吸道,发生窒息[3]。⑤饮食指导: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及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告知其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少食多餐,禁忌暴饮暴食,防止便秘的发生,嘱咐患者多饮水,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以便给予患者机体足够的营养支持。⑥药物指导:严格控制患者的输液速度和总量,在输液前应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和液体的名称,防止输错或者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对于输入营养心肌的药物时,可能会使得穿刺部位产生疼痛感,可以根据病情在4~6h再次重复用药;在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时,应告知其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在输液以及口服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长期的使用均会影响患者的肝、肾或者造血系统等,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随机监测其各系统,提高治疗的效果,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最新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PaO2、PaCO2指标为计量资料以表示(t值检验),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表示(χ2值检验),对两组计算后的数据进行有效性判断则以P<0.05为主。

2.结果

2.1 对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分析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痊愈的有19例,占48.72%,有效18例,占46.15%,无效2例,占5.13%,其临床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痊愈的有16例,占41.03%,有效有14例,占35.90%,无效有9例,占23.07%,其治疗有效率为76.9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5.185,P<0.05)。

2.2 对护理前后患者PaO2、PaCO2指标变化值进行分析

护理前,护理组的PaO2为(79.62±5.48)mmHg、PaCO2为(62.35±2.78)mmHg, 对 照 组 的PaO2为(80.06±5.65)mmHg、PaCO2为(63.22±2.84)mmHg;护理后,护理组的PaO2为(89.65±4.67)mmHg、PaCO2为(34.25±4.57)mmHg,对照组的PaO2为(82.47±5.08)mmHg、PaCO2为(40.28±4.86)mmHg;数据对比差异显著(t=0.349,1.367,6.498,5.644,P<0.05)。

2.3 对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护理后,护理组出现呕吐1例,恶心1例,面色惨白1例,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患者出现呕吐3例,恶心5例,面色惨白3例,发生率为28.21%,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5.571,P<0.05)。

3.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根据呼吸道的结构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到气管、支气管的感染,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3]。呼吸道感染常常是由于患者受到病菌的侵入而引起的,其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咳痰、喘息、发热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有效大的影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因此在流感高发的季节人们应做好防护。

经本文护理后显示,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6.93%,PaO2、PaCO2指标变化值护理组明显教高,对照组较低,护理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8.21%,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分析其原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呼吸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生,尤其在流感高发季节较为多见,如冬春季,其发病后常常会侵及口腔、中耳、眼部、颈部淋巴等部位,向下蔓延则会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临床上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以药物控制疾病为主,而在治疗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则可以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实施针对性护理后,首先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同时告知其治疗的方法,同时家属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安慰,缓解其不良情绪;然后给予饮食指导,给予其足够的营养支持,提供舒适的环境,让其保持愉悦的心情;给予呼吸道的护理,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如雾化吸入和拍背护理,减轻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同时给予用药指导和发热干预,快速帮助患者降温,同时积极观察用药中的反应,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4]。

预防措施:①保持环境干净整洁:保证空气流通,同时适当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户外体育锻炼,从而增强患者的抵抗力;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就餐,一日三次,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不熬夜,按时睡觉,尽量少抽烟、少喝酒,早睡早起;③注意个人卫生: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增减衣物,及时换洗脏掉的衣物,勤洗手,多喝水,定期对被褥进行消毒或者暴晒消毒;④尽量避免去人较多的广场,或者在外出时应戴好口罩,注意保护自己,预防交叉感染;⑤定期体检:每年至少一次的体健,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增加体健次数,及时了解患者的自身状况,针对小问题及早进行治疗,对于一些隐藏的疾病能够尽早发现和治疗[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苏学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及预防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6):332.

[2]王丽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5):297-298.

猜你喜欢
急性效果疾病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