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瑾
(犍为县红十字医院 四川 乐山 614401)
近几年来,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从而增加了骨折患者的发生几率,据统计显示,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6.7%左右,主要多见于30岁以上人群,与摔伤因素相关。腕关节属于人体活动度较强及灵活性较好的关节之一[1]。发生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后,对周围韧带、软骨及其组织血管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最终导致腕关节出现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工作。对于该类疾病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该骨折部位血运较丰富,手术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较快,与传统的保守治疗相比较,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安全系和可行性。本文主要选取9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分别给予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
研究时间: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选择此时间段内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为(44.1±6.2)岁,骨折原因包括:高空坠落15例、摔伤20例、重物致伤9例、其他1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为(44.4±6.6)岁,骨折原因包括:高空坠落13例、摔伤21例、重物致伤8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以下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纳入标准:(1)经我院医学委员会审核通过及患者知情同意后纳入样本;(2)入院后均进行X线检查确诊桡骨远端存在骨移位,且患者腕关节活动障碍及局部疼痛剧烈[2]。排除标准:无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X 线检查示未出现明显的骨折移位现象。
参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外复位固定技术,操作如下:术前先进行X线扫描,确定位置,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常规消毒骨折部位,进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由2个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牵引复位,主要沿着桡骨纵轴,对远端进行牵引及移位,对骨折断端进行矫正,然后进行反折手法复位,最后给予石膏固定。在复位固定后1天、1周及2周时间均进行X线扫描观察骨折部位固定情况,可在4~6周左右拆除石膏,指导患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3]。
实验组则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给予患者仰卧位,进行局部麻醉,主要给予掌侧入路手术方式,先沿着桡侧腕屈肌腱部位做一个纵行切口,然后打开桡侧腕屈肌腱鞘,再将桡侧牵拉以便充分显示桡骨远端的尺侧角,并将桡侧肌腱向尺侧牵拉,使舟骨窝以及桡骨茎突充分显露,在操作中,尽量避免损伤或挤压正中神经。牵拉尺侧,充分暴露旋前方肌并在桡侧切口起点处切断旋前方肌,向尺侧牵拉,以便暴露桡骨远端,若桡骨骨折部位靠近桡骨远端,则可以不用全部切断旋前方肌,在术中,不可对桡腕关节掌侧的韧带以及显露的关节面进行剥离。由于桡骨远端的掌侧较平坦,可以放置钢板在掌侧表面,可以自动纠正骨折部位的关节复位,再采用锁定钉进行内固定。通过X线C臂机透视检查复位后,清洗切口并缝合,然后术后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在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4]。对于背侧块存在明显损伤或修复难度较高的患者可进行背侧入路手术,主要从桡骨远端背侧轴线处做切口。
观察经不同的治疗方式后,治疗总效、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率等情况,同时对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水平进行X线检查评定。疗效评定指标:痊愈: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活动不受限,无疼痛症状;好转:腕关节屈伸度散失30度以下,握力等活动正常,疼痛症状较轻;无效:腕关节功能异常,握力活动明显减弱,且加重了疼痛症状。总效率=痊愈率+好转率。针对腕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主要采用Green方法进行评定,主要包括4项内容,如疼痛、功能状态、握力及活动范围等,每一项各25分。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优:≥90分,良:在80~89分之间;可以:60~79分;较差:<60分。
汇总的数据结果资料采用SPSS 16.0版进行处理与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结果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独立样本χ2检验,统计指标显示存在差异(P<0.05),并纳入了统计学范畴。
实验组45例患者中包括痊愈25例(55.56%)、好转18例(40.00%)及无效2例(4.44%),总效率为95.56%;参照组45例患者中痊愈、好转及无效分别出现20例(44.44%)、14例(31.11%)及11例(24.44%),总效率为75.56%,两组间数据结果比较显示:χ2=7.282,P=0.006,具有统计意义。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掌倾角(7.4±1.6)度、尺偏角(21.4±2.5)度及桡骨缩短水平(0.8±0.2)mn,参照组各小组患者的掌倾角(7.5±1.3)度、尺偏角(21.5±2.1)度及桡骨缩短水平(0.8±0.3)mn,两组间进行对比后,数据结果显示无差异:t1=0.337、t2=0.205、t3=0.000,P>0.05。
实验组关节功能恢复出现优30例(66.67%)、良12例(26.67%)、可以3例(6.66%)及较差0(0.00),参照组患者出现优21例(46.67%)、良12例(26.67%)、可以10例(22.22%)及较差2(4.44%),与参照组73.34%相比较实验组的优良率93.33%较高,数据结果显示:χ2=6.480,P=0.010,具有统计意义。
实验组出现1例神经损伤,参照组出现5例关节炎、4例骨骼畸形,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率为2.22%,远低于参照组的20.00%,比较显示χ2=7.200,P=0.007,具有统计意义。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骨折发生的原因很多,若患者发生骨折,主要表现为骨折局部发生肿胀、疼痛,且骨折畸形明显,严重者会出现关节活动障碍或异常,且发生骨折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若骨折后不能及时治疗,则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骨折可发生在—个部位,也可为全身多发性。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并不影响以后的生活。桡骨远端骨折主要以摔伤较多见。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手掌着地后,腕伸桡偏,被腕骨撞击嵌压所致,在临床全身性骨折中约有16.7%的该部位骨折[5]。该疾病主要的临床特点为骨折部位局部疼痛肿胀、甚至出现骨折畸形,且大多数骨折多伴有骨折部位血管、神经肌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根据桡骨、腕骨的解剖性状及排列特点显示,该部位血管、神经较丰富,活动度相对频繁,发生骨折后,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治疗复位,可能会出现骨折断端移位,软组织肿胀剧烈,增加治疗的难度。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式包括传统复位石膏固定及新型的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传统的石膏外固定虽然可以起到固定骨折断端,矫正骨移位的作用,但由于骨折部位局部消肿后,出现石膏松动,容易使骨折部位再次移位,且不能对抗轴向负荷,极易导致骨折复位位置丢失,影响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容易出现关节炎以及骨骼畸形等并发症,对骨折断端的复位愈合效果不佳。据临床有关资料研究证明显示,通过锁定钢板螺钉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掌侧,进行掌侧入路手术后,可以充分暴露骨折部位的肌腱、血管等,进行解剖复位,再应用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术治疗,在进行螺丝钉拧入的过程中,对骨折端进行加压固定,锁定螺钉可以起到可靠支撑作用,具有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同时锁定加压钢板也可以减少骨接触面积,将钢板与锁钉结合成为一体,具有生物学的固定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局部疼痛症状,促进骨折断端的尽快愈合,节约了治疗时间和费用。但由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的血管及神经组织损伤较大,术后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对预后效果影响小。在本文研究中,手术治疗组的总效率为95.56%远高于参照组的75.56%,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3.33%高于参照组73.33%,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远低于参照组的20.00%,但两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针对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给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与保守复位固定治疗均可以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但由于手术治疗后对断端骨折部位的稳定性较高,对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降低了骨折畸形的发生率,从总体治疗效果方面较优于保守治疗,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以提高疗效及满意度,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1]张琦,王浩然,王维山,等.手术与保守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2):97-100.
[2]王必胜,沙宇,卢正楷,等.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4(19):55-56.
[3]蔡伟雄,李昊为,李小敏.探讨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17):68-70.
[4]梁志强,李伟,王增星.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129-131.
[5]陈昌博.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