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彩虹

2018-01-16 11:51文/丁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急诊科信仰医生

文/丁 健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从容不是未经世事的盲目坚定,而是看过了高山大河、海阔天空之后的坚守。

大家对职业都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是知识文化的长久滋养和孕育,在不懂选择的求学生涯中便已坚定方向,在可以选择的职业生涯里,慢慢释放,即便身边的人总是发出不同声音,即便同样的付出和努力也许能换来更加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但忠于信仰的人还是会坚持自己,医生,就是有信仰的人,好医生就是坚持信仰的人。

在一次高中同学聚会的局上,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做卫生行业的人寥寥无几。席间,我电话频繁响起,说来也巧,先是我以前管床的老病患又出现问题,患者家属给我打电话;后来是急诊科收治了重患,要求我必须火速赶到。没办法,作为医生,我中途离席,也带走无数人的唏嘘声。

学医8年,班级中40位同学,有20余人都坚守在各大医院,我们的聚会更像是学术交流,吃着饭、聊着天,探讨着各大病症,我们也会吐槽医患关系,我们都习惯于24小时不关机,日复一日地埋头在医疗知识和病例手术中。说来也怪,外行人看医生,10个人有8个人会劝自己“辞职”,理由多到无法反驳。但对于内行人来说,能够反驳的只有这三个字“舍不得”。

从医10年,舍不得的事情太多,也有人说,因为投入了情感才会放不下得失,这话没错。

入职初期,各科室轮换,白大褂、手术室已经不陌生,但真正面对病人的时候,还是那么青涩和胆怯。

无畏的不是勇敢,而是经验。

见过了30年从业经历的老医生,依旧按时查房、按时出诊,头疼脑热都坚持上班,一辈子做病人眼里的不死“神医”;见过了急诊科医生,跟电视剧里一样的繁忙,每天都好像在刀尖上起舞,他们也有家、有孩子、有老人,但他们比常人更懂得奉献,更懂得时间的可贵;见过了柳叶刀的神话人物,脑外科医生,即便满头白发,但只要一拿上手术刀,稳如泰山,分毫不差;见过了检验科、病理科的价值,即便他们不是冲锋的排头兵,但依旧坚守着岗位的职责,悄悄地践行着人生的价值。

见过了这么多好的,也见过坏的。

吵架、纠纷、医生有时要像辩论席上的主辩手,据理力争;也要像经验丰富的律师,守护好每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说得更真切一点,要像擂台上的战士,多少懂一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

我总在想,所有制服都有一种魔力,穿上了,就不好往下脱。

顶着朝阳入职的我,心路如自然规律一般,东升西落。

但不可否认的是,365行,唯有医生救人最多,自豪感最真实。

两年前,我收治了一个肺癌病人,找到我的时候,她已经对生命绝望,甚至想轻生过两次,但都未遂,最初她把每一位想救她的人,都看做“敌人”。救治的过程当然残酷,繁琐的检查、严谨的排除,确诊后精准的治疗,当然不但包括疾病的治疗,也包括心理的治疗,到最后手术成功。她,渐渐看见了生的希望,我们也成了朋友。如今,两年过去了,她恢复的很好,生活状态和心里状态趋于平和,她每年都会发短信和游玩的照片给我,表示感谢。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手术台上,其实最希望你手术成功的是你的手术医生。”

7年前,我被一位患者“咬”了,当时在科室内还起了不小的波澜。那是一位50多岁的脑出血术后的患者,术后卧床又合并了肺部感染,刚从ICU里被推出来,他像疯了一样抵抗治疗,在劝阻的过程中,我被他咬伤。他看见我手臂流血,人仿佛镇定了一些,他言语笨拙,但是思维还算清晰,他眼中含泪告诉我:“想死,不想拖累家人,毕竟才50岁。”人非草木,更何况是被疾病折磨了这么久的人。我当时拉着他的手,坚定地告诉他:“不能死,来了医院,我们就不会让你轻易放弃,毕竟你才50多岁”。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六七年了,我每年都会接到“大爷”的电话,他语言能力恢复的还可以,我们沟通没问题,他也从之前的瘫痪在床,转为能够下地简单的行走,他总是感谢我,还说当初不应该咬我,电话那头的他,像个孩子一样,一边说、一边哭,一会儿又乐了。

10年来,我先后在北京中日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大医院进修培训,也参加过国家级的专科资质培训,走得越高,就越坚定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条路上,真的有很多优秀的人一路同行。

彩虹的美,是因为风雨袭来的阴云。要知道,青春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即使是在春色撩人的季节,也会有阴雨绵绵、春寒料峭的时候。季节如此,人生亦如此。没有一代人的青春路是容易的,更何况是青年医生,职业路还很长,但愿我们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一路为伴。

猜你喜欢
急诊科信仰医生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最美医生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