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然
(南京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南京 210037)
湿地公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场地的地质地貌及留存植物,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在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应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实施上应分层落实,首先,要保护场地植物景观的基本风貌,营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而不是照搬照抄,不分南北,建设同质化的公园;其次,要保护场地留存的植物群落构成,场地上原生的植物群落,是经自然界长时间演化交替,自然选择后留存的,它的构成稳定性高,后期管护成本较低,生态效应好;第三,应保护场地留存的植物品种,留存品种同样是经过自然选择后筛选下来的物种,适应场地条件,长势多较旺盛,景观表现较为优异。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温度、土壤、地下水位及水质等环境条件差异极大,上述因素决定了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品种的选择十分重要。建设要充分尊重场地条件,尽量使用场地的原有植物品种 ;新增植物应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或经引种驯化在本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植物品种;对于新出现的栽培变种、外地甚至外国引入的品种要慎重使用,防止这些品种水土不服或长势异常成为生物入侵品种。
根据生态学相关理论的分析和研究,生物种类的多样化能够更好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并减少后期管护的投入。因此在湿地公园的植物应用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及生物品种多样化的建设,应根据场地条件及现存的生态群落,营建疏林草坪、纯林、杂树林、滨水灌木带及水生植物斑块等不同生境,促进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形成和发展,预防和减少大面积病虫害发生,营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一般面积较大,人工干预力度较低,观赏性主要体现在公园的植物景观表现上。因此,植物品种的选择尤其要重视观赏表现。具体配置应用上要注意表现不同类型的植物之美。据笔者分析归纳,湿地公园植物的景观之美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群体美,主要是指局部区域中选择适合的单一植物大面积片植,通过规模气势形成视觉冲击力。这种表现方式常用的植物品种有水杉、落羽杉、梅花、樱花及水生植物等;其次是群落之美,选择外部形态、花期花色、常绿落叶等观赏特征差异较大的不同的乔木、灌木及地被,合理搭配种植,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色彩变化丰富的植物组团,使之成为局部地块中的视觉焦点。第三是单体之美,选择树形优美、观赏价值高及体量较大的乔木或灌木孤植,独树成景。在应用上应根据环境条件灵活使用不同的布置方式,营建空间变化丰富、观赏类型丰富的植物景观。
依据适地适树原则,湿地公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植物品种。园林常用植物品种中有些是广布种,即植物的产地分布区域大,适应性相对较好,通常应用也较多。华东地区湿地公园此类品种中常见的主要有腺柳、南川柳、枫杨、乌桕、水松、垂柳、旱柳、中山杉、落羽杉、水杉、池杉、水松、彩叶杞柳、水麻、木芙蓉、刺槐等,一般情况下短暂的水淹不影响植株成活,生长也通常较好。
湿生草本植物品种较多,华东地区常见的有水葱、荷花、芦苇、睡莲、香蒲、梭鱼草、干屈菜、黄菖蒲、水蓼、灯心草、再力花、路易斯安娜鸢尾、茭白、水蓑衣、花叶芦竹、花叶菖蒲、柳叶菜、黄花水龙、羊蹄、水蓼、石菖蒲、苔草、藨草等,此类植物是湿地公园内滨水植物景观的主要构成品种,使用较为广泛。
在华东地区已建的湿地公园中,除设计建设同质化等业内人士广为诟病的问题外,笔者以为以下几点也应在建设中予以重视:
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它有别于建筑的最大特色,而对于生命体来说,岁月的印迹则是其独特魅力所在。一株植物的嫩芽春花、秋实枯叶都具有不同的观赏价值。因此,植物应用上要注意表现植物季相变化之美,众所周知,常绿植物除开花外季相表现变化不大,所以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要注意控制常绿和落叶植物的使用比例,使其尽量接近场地周边原生植物群落中常绿和落叶的比例,防止因常绿植物使用过多而弱化了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效果。
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各不相同,生长速度快、寿命相对较短的常称为速生树种,反之则称为慢生树种。在植物群落等较为精细的植物配置中,植物单体的高度、体量对群落的观赏效果影响极大。因此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中,一定要对植物的生长速度给予重视,生长速度较为一致的植物群落景观表现稳定,而慢生、速生品种均有的群落要注意配置方式,不要将速生树种种在群落低位,将慢生树种种在高位,影响后期的景观表现。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水体的富营养化较为严重,这种状况导致水生植物成活后快速生长,挤占水域面积,影响观赏效果。在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的应用上应注意采用合理的工程技术手段限制水生植物生长,如打低于水面的杉木桩围合种植区等,既不影响观赏效果,亦可有效控制水生植物的快速扩散,从而形成稳定长效的观赏效果。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的植物应用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方环境条件,植物品种选择适地适树,配置应用因地制宜,只有科学设计、精心施工、细致管护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湿地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