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宣辰 路 杰 姚进文
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增加的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上涨,但效果有限。随着医改的深入,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为医疗机构药品费用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抓手。在分级诊疗政策引导下,对病种和病人的精细化管理,势必会对住院药品费用产生巨大影响。
医疗机构将药占比调控至合理区间,不仅能够降低医疗成本,还可以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的提升。其中,住院病人住院费用中的药占比作为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直观指标,越来越被管理部门重视,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要素。
随着甘肃省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覆盖了多数分级诊疗病种的住院患者,老百姓获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提高。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利用区域信息平台及健康扶贫大数据平台收集到的数据,抽取和筛选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26日(甘肃省实施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改革前)的581293条信息完整度较高的住院记录,用分级诊疗大数据科学反映和评价分级诊疗住院药占比的实际情况。
过往研究表明,分级诊疗入院病人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普通住院患者。但是,从分级诊疗政策覆盖的病人内部进行分析,其住院药占比依然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理性。本次筛选的数据显示,2017年,甘肃省样本地区的住院患者中,住院药品总费用合规的人数为184685人,占总住院人数的31.77%;住院药品总费用不合规的人数为396608人,占总住院人数的68.23%。不合规组的人数明显高于合规组的人数。这种不合理性提示我们,需要对分级诊疗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制定控制药占比的具体措施,真正实现医疗、医保和医药的“三医联动”。完善分级诊疗的考核指标体系,增加与药品相关的考核指标。
研究发现,住院药品总费用随着机构级别的上升,费用超限的情况表现出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药品收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中依然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占比的考核,可以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药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提高。
自2017年9月起,甘肃省已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药品零差率的实施与合理控制药占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药品零差率销售是从量的角度,而药占比是从构成的角度来控制药品费用。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科学统一,才可以真正建立起以公益性为主导的医院运行新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真正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形成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格局。
为此,甘肃省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病突破,‘三医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这种模式的确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精细化管理的提出,需要更加注重药占比的应用。对于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以后的效果评价,药品收入的下降和药占比应该具有同等地位。以DRGs为基础的评价模式可以从效率、效果和医疗质量等多个角度展示改革成效,也是合理评价药占比的一个良好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