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娇 王露 王丽华(通讯作者)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2广州总医院护理部 广东 广州 510000)
肺隔离症是指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血管发育畸形,表现为与正常肺组织分离的肺叶或肺段,不与正常支气管相通。其特点是由体循环动脉供血,血管常常发自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多数情况经肺静脉回流,少数情况可回流至体循环静脉系统[1]。手术治疗是治疗肺隔离征的主要手段。为降低术后并发症,总结了我科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隔离征患者63例,均施行肺叶切除,加强了术前心理指导和术后气道的护理,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收集我院胸外科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隔离症患者63例,术前均经胸部或腹部增强CT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性45例,女性18例;年龄15~55岁;病变部位:左下肺60例,左上肺1例,右下肺2例。
完善术前检查,均无手术禁忌证,并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开胸或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异常血管结扎术。
63例患者手术后均顺利接受手术,围术期间术后并发肺不张1例,肺部感染2例,给予积极治疗和加强气道方面的护理后均治愈。无围术期死亡。
(1)术前准备:术前的晚10点嘱病人禁食禁饮;术前晚给必要时给予安定辅助睡眠。(2)术前戒烟至少1周以上,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咯痰及深呼吸等功能锻炼,术前进行肺功能的评估,痰多粘稠的患者,必要时加强雾化吸入等气道护理。心理护理:肺隔离症发病率较低,故多数患者缺乏对该病种的了解,担心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预后等情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恐惧、焦虑、对治疗缺乏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术前的护理宣教显得特别重要,作为患者的管床护士,我们要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多交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肺隔离症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术后疼痛、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等情况,尽可能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最佳的心理心态去接受手术治疗。
(1)一般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肺液切除后由于肺血管床的减少,故术后需注意控制术后补液量,适当控制NaCl的用量, 防止补液速度过多、过快,增加心脏负荷,甚至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可能。(2)体位护理:术后当天,对于全麻未完全清醒患者,我们一般要求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时导致的误吸,甚至窒息;如患者清醒后可取半卧位,使隔肌下降并能增加肺活量,利于患者呼吸和胸腔的有效引流;建议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利于胸腔内积液及积气的排出,尽早拔除胸腔引流管。(3)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做深、慢呼吸,有效咳嗽,促进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采用药物超声雾化吸人,稀释痰液,并鼓励或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行肺部理疗或纤支镜吸痰。
首先,检查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防止托管;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打折及扭曲、引流水柱波动情况,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由于肺隔离症可导致肺病变部位反复感染,渗出后合并胸腔粘连,故术后引流液可能增多,且颜色鲜红,要与胸腔活动性出血的并发症相鉴别;故此,我们应该密切观察胸腔液的变化,严格掌握活动性出血的指征,如连续3小时超过200ml/h应考虑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需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另外,搬运患者过程中应先夹闭引流管,避免引流液倒流或气体进入胸腔,引起胸腔感染或气胸。拔除引流管后,应观察引流管周围有无漏气、皮下气肿,局部敷料是清洁、干燥;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术后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营养。适量活动,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等。告知患者戒烟重要性,指导并鼓励患者术后坚持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如出现咯血、发热等不适症状要及时随诊。
肺隔离症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肺疾病,因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2]。一经确诊,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如心理指导和气道方面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肺隔离征患者有着与其他肺部手术患者不同的特点:因为肺隔离征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故患者年龄相对较轻,特别是叶内型肺隔离征,以青壮年为主,且以左下肺多见[3]。由于肺隔离征可导致病变部位反复感染,且易合并胸腔粘连;患者可能同时也存在多根异常动脉的可能等,这些往往给手术后的护理带来更大的困难,术后易出现合并症,因此术后的护理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围术期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在护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对症处理,才能有利于治疗的效果,帮助于患者尽快的恢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