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实践研究

2018-01-16 08:33龚魁杰陈利容张发军祁国栋李晓月孙琳琳刘开昌
农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鲜食玉米融合

龚魁杰,陈利容,张发军,韩 伟,祁国栋,李晓月,孙琳琳,刘开昌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2501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济南250100;3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济南250014)

0 引言

2016年1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意见提出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要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鲜食玉米具有串联一二三产业的优良属性,意见为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指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充分利用鲜食玉米的优良特性[1],通过发展鲜食玉米种植、旅游、休闲、加工、贸易、服务等产业,构建新型鲜食玉米产业形态,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实现鲜食玉米产业升级,搭建产业创新平台,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民、企业实现双赢,构建起鲜食玉米大产业。

1 鲜食玉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产业融合是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者消失,是技术、产业、服务3个层次和市场的融合[3-5]。根据国内外发展的实践经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6-7]。对于鲜食玉米来说,种植、加工、消费都是不可或缺的生产环节,因此产业的整合就有了根本的基础。

1.1 鲜食玉米规模种植大多围绕加工业而展开

不同于传统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稻谷、杂粮等,鲜食玉米由于其较短的采后贮藏期,如果不尽快进行加工处理,很快会失去食用价值或食用品质下降[8],因此当前的鲜食玉米规模化种植必须依托于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实行订单式种植,并且设计切实可行的错期种植,以避开采收高峰导致的企业加工能力瓶颈。因此鲜食玉米种植业本能就具备了串联第二产业,发展产业链条的能力。

当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多个大型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也数量众多,且发展起了多家规模性加工企业,加工能力都在1×105t以上[9-10],种植加工一体化基地俨然成型。而在其它鲜食玉米未呈现规模化发展的区域,都存在着加工能力薄弱的现象,加工业发展滞后显然无法托起规模鲜食玉米种植,因此鲜食玉米产业的扩张必须实现种植、加工产业的同步联结。

1.2 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市场操作能力逐渐增强

鲜食玉米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产业规模约在90年代末,至今已发展约20年。全国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已达到1200多家,其中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 t以上企业有超过200家[9]。规模企业在国内建立了规范的市场销售体系和集团消费网络,消费者对于知名品牌逐渐有了一定的认可度。而出口市场的持续扩大,也使企业具备了较强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

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的市场操作能力成熟也表现在对于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产业链条的衔接更加得心应手,规范化的生产能够增进消费者的选择欲望。大型企业的服务宣传意识有所增强,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销售机构,与消费者一般都建立了良好的接触、服务、销售渠道,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和关注群体,这为下一步深度拓展业务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鲜食玉米龙头企业再发展愿望迫切

鲜食玉米大多数企业目前主导产品仍然为速冻玉米、真空玉米、速冻玉米粒等,但有不少企业不再满足于上述产品的简单生产,而是向深加工产品、邻近产品延伸,玉米花丝饮料、玉米汁、玉米粉等产品都开始有产品推向市场,玉米主粮化应用的玉米面条等产品也在开展小规模生产,朝着产业化迈进[11]。加工企业已经意识到单纯的产品速冻和真空包装产品生产,很难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前景,也缺乏跨越式发展的底蕴。

鲜食玉米市场的相对饱和,也推动了龙头企业再发展的决心。在产业发展初期,最早介入企业已经获得了比较好的初始积累,高额利润回报使得企业在当前相对低回报率的市场现状下,有能力、有想法去推动产业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周边产业或深加工产业,是很多龙头企业正在思索的命题,但由于缺乏实际支撑、政策支持和视野局限,大多数企业仍在徘徊观望。只要有了良好的产业规划,大多数企业会以前期发展为基础,投入到新的发展路径中。

1.4 鲜食玉米消费群体逐步建立

鲜食玉米从出现到兴盛,除了口感美味,它的营养和健康价值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鲜食玉米的健康形象已经在民众心中逐步确立,消费者群体对于品牌有了一定的忠诚度。当前,由于跨季玉米产品仍然价格较高,鲜食玉米在消费者心中还是嗜好性产品,还没有实现向日常性消费的转化[11-13]。这种非日常消费的感觉,反而为玉米走近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从市场销售反馈来看,消费者对于鲜食玉米不同品种、不同花色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口感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鲜食玉米的生长过程还了解不多,这为发展鲜食玉米的观光旅游采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鲜食玉米的食用知识传授、深加工产品的健康依据则是消费者的另外一个空白点,开展相关的体验服务,发展个性化产品,是鲜食玉米产业的另一个发展机遇。

2 鲜食玉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分析

鲜食玉米产业从产品特性、消费者、产业者层面已经具备了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优势,然而目前产业融合更多还是学术层面的讨论,产业实践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各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融合水平低。而就鲜食玉米来说,由于产业融合大环境和产业本身发展的低水平,所存在的缺陷更需要深入分析,以理清产业短板,找准着力之处,才能够实现产业融合的有序推进。

2.1 产业融合的规划设计能力不足

鲜食玉米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链条的顺畅衔接[14]。但是大多数经营主体对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文章仍然感到无所适从,规划设计能力欠缺,制约着企业的投入热情。企业认识到了产业融合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但对于规划心中无底,看不到投入产业融合所能带来的收益,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在等待。

产业融合在中国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供复制。而由于情况各不相同,同一个方案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适应性问题,这就更需要加强产业规划设计[15-16]。针对生产、加工、消费现实,有针对性的开展产业规划,注重产业的特色性,开展与当地生活习惯结合紧密的产业设计,以农为根,充分挖掘乡村蕴藏的文化根基,满足城市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探求欲和接触感[17-18]。

2.2 种植社会化组织仍极不健全

种植业是鲜食玉米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但是鲜食玉米由于种植过程中缺少隔离会造成产品混杂,而农民个体又很难实现较大面积连片种植,因此鲜食玉米种植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有组织的种植安排[19]。当前的种植计划一般由企业与农民个体签订种植回收合同,这种办法多年来基本能够保障企业原料的稳定性供应。但企业安排的弊端也较为严重,种植户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与单独农户沟通费时、费力,且往往出现反效果[20]。

实际上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种植业不仅仅是种植、管理、采收,还面临着规划、推介、采收旅游等多种功能[21]。种植业将成为产业融合的主战场,因此由企业承担组织责任就会显得力不从心。通过发展社会化组织,如专业合作社、专业农场等,开展专业的种植业规划和组织,实现一二三产业从业者各司其职,才会有效串联产业链条[22]。但中国目前的部分新型经营主体仍然存在着结构单一、管理粗放、经营能力不强等弊端,大多数合作社有名无实,参与产业融合能力较差。

2.3 企业深加工能力不足

由于蓬勃的消费需求和产品的健康属性,鲜食玉米加工业被视为朝阳产业,但这个朝阳产业远未成熟,目前的主导产品为速冻玉米棒、玉米粒和真空包装玉米棒等产品,产品类型二十多年来基本没有变化,鲜有新型产品得到开发[11,23]。近年来,也有花丝饮料、玉米汁等产品投放市场,但尚未形成销售热点。

不少科研单位和企业鉴于鲜食玉米产品单一的现状,开展了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有不少产品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但由于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以速冻加工为主,开展深加工产品生产,往往需要进行新的投资和生产线改造,这对经营状况不是很好的企业往往会形成一定制约,而且由于新产品销售前景不明,企业投资相对谨慎。

2.4 新型产品研发能力欠缺

中国有鲜食玉米育种单位约200家,其中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就有几十家,但以鲜食玉米为基础,开展鲜食玉米深加工研发的团队却屈指可数,研发力量明显落后于产业发展需求。而在新型产品研发方面,则除了少数面市产品外,适应于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很少,仅有的研发产品也只是实验室产物,缺少面向市场的应用价值。

鲜食玉米当前加工还是以速冻产品为主,这种高耗能、高耗水、高价格、低品质和低新鲜度本身就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非热加工、气调贮藏等低耗技术应用,是导引产业进入向好轨道的主要路径[18,24]。充分利用鲜食玉米的主粮化特性,发展系列主粮化产品[11],是延长鲜食玉米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方向。丰富多彩的花色铸就了鲜食玉米愉悦的感官享受,同时也指出了发展彩色玉米食品的光辉前景。在上述几个方向进行发力,开展鲜食玉米新型产品研发,将极大推进产业融合的步伐。

3 鲜食玉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设计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25-26]。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着力完善产业融合服务,培育产业融合主体,推进产业技术深度扩展,推进现代技术、创新理念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村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扩展和产业形态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注入新动力[3,27]。通过产业融合设计,细分产业格局,强化产业利益联结,从根本上提高产业融合水平,实现农村产业跨越式发展。

3.1 龙头企业为产业融合主体

龙头企业往往经营理念新,生产经营能力强,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28]。普通农户传统农业观念重,现代经营意识不强,大多数只能作为产业融合中的执行者。农业合作组织则因发展缓慢,视野还有待进一步开阔。近年来,部分工商资本看好农业发展前景,成为推进产业融合的领头羊,这些资本大多着落于龙头企业中,以雄厚的资本、现代经营理念和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成为产业融合的主要带动力量。

龙头企业应该强化产业融合的顶层设计,联合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产业链企业,培育区域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园区或农业产业化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形成主导产业、衍生产业、配套产业层次有序、分工协作、网络链接新格局[29-30]。推进集群升级改造,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通过订单、联合、参股等形式,促进链条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功能互补性强的产业集群航母模式。

强调龙头企业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削弱新型农业组织的作用。相反,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在农业经营业务、直销业务、培育消费者业务等方面,农业合作组织发挥着龙头企业所无法完成的能力。只有农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的无缝衔接和有序分工,才能完整阐释产业融合,二者之间也必须通过利益联结、技术渗透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1-32]。

3.2 第一产业在供应优质原料于第二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休闲农业

发展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必须各司其职,同时有机串联,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必须以鲜食玉米的生长、产品属性为立足点,进行规划设计。鲜食玉米的主要属性是食用性,因此鲜食玉米种植产业当然首先要确保种植过程能够获得口感舒适的鲜食玉米产品。而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能力限制,必须错期种植,采收期长成为鲜食玉米的第二个特点。此外,鲜食玉米丰富的色彩、煮熟即可食用等特点,也表明开展鲜食玉米采摘游、休闲游、品尝游,培育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和体验,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将大有前途。

发展鲜食玉米产业休闲性消费,首先要找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关注点,口感好、食用安全、色泽靓丽、食用方便、休闲性强。从上述几个点出发,积极发展鲜食玉米有机产品;降低种植密度,美化种植环境,发展适于市民采摘的种植模式;开辟鲜食品尝区域,提供鲜采煮食、鲜榨汁服务,配套发展农家乐餐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发展亲子游服务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当然,也可以开展种植采摘体验,将鲜食玉米种植与消费者紧密联结,让消费者从播种开始,关注自己所有的那一小片土地的生生息息,在生长、采收等不同阶段体验植物生长所带来的愉悦享受[33]。有条件的地方甚至可以发展庄园式种植业,建设种植园区,发展多元消费模式。

按照上述设计的第一产业实际上已经摆脱了传统产业类型的束缚,兼具了联结第二产业,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接二连三”形态[21-22,34]。种植业者也不能简单的只是种出好产品来,同时应培育服务心态,通过拓展服务业,增加收入;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农业合作组织则应做好规划、培训、监督工作,实现种植、服务的标准化,积极发展规模化[35]。

3.3 第二产业应深化产品布局,建设开放型生产模式

传统上,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联结纽带,而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第二产业本身就应该向多元化转变。在做好传统的以第一产业为原料供应渠道,开展订单农业等稳定原料供应和质量的同时,更应该强化与农业合作组织的关系,加强利益联结,以田间为第一车间,以休闲种植业为契机[21,26,36],充分利用休闲业所带来的产品宣导机会,强化产品的优质、安全、有机形象。

第二产业应该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深化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鲜食产品,研发鲜食玉米汁、浆等系列产品;拓展玉米棒产品,开发奶油类、咖喱味等多种产品形式;开展玉米粒类深加工产品,开发即食类产品。更要注重发展鲜食玉米主粮化,开发玉米全谷物产品,研发玉米面条、玉米馒头等主食产品[18,37],实现鲜食玉米产品的纵向和横向延伸。充分利用鲜食玉米口感鲜嫩、色彩丰富的特性,全方位拓展鲜食玉米产品链[38]。

与第一产业相似,第二产业也应该注重发展开放型生产模式,专门设置产品加工参观走廊,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增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同时也可与第一产业的休闲农业相衔接,导引消费者自觉进入“一个鲜食玉米的旅程”等设计性话题,促进消费者形成从播种、管理、采收、加工、销售、餐桌的产品链概念[39]。当然,第二产业也应该形成同第一产业相似的产品售卖、品尝体系,让消费者充分接触产品。

3.4 第三产业以体验店和“互联网+”联结一二产业

在鲜食玉米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服务业并不是完全独立于第一二产业而存在,而是既贯穿于一二产业过程中,同时又应该形成自己的独特地位。一二产业的休闲游和认知游中发生的吃、住、游、购、娱都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形式[21,26],第三产业渗透到一二产业的方方面面,形成对第一二产业的延伸、强化和联结,并为第一二产业创造新的价值和利益,赋予产业全新的多元化发展形象[40]。

鲜食玉米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应该成为产业融合的着力点,在中国农业产业与服务业结合并不紧密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应重点突出针对鲜食玉米的产业布局,在目标消费城市大力发展体验店、直销点等商业模式,直面消费者需求,开展多种形式,为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营销活动,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品牌忠诚度[41]。同时应在体验店及商超、餐饮等鲜食玉米售卖场所增加知识普及,带动鲜食玉米正确的食用方式。

第三产业的体验店等形式更应发展为一二产业延伸的桥头堡,成为产业融合的大本营。通过体验店发展一二产业消费群体,推介一二产业观光游等,也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业务内容。要让消费者从体验店中获得了解产业链的兴趣,建立一二产业的休闲游、观光游的目标群体,实现一二三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格局[4,42],串联起产业融合的大格局,让体验店成为产业融合的“形象大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鲜食玉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更应被重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通过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借助互联网形成的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可以实现鲜食玉米种植和加工业的精准化生产、智慧型生产;通过互联网传播可以实时联通消费市场,让消费者就自己关心的热点问题,随时随地获得最快信息,实现对第三产业的无缝信息覆盖和质量追溯。“互联网+农业”更能实现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实时交流,紧密联结产业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实现农村产业的一体化经营。

4 讨论

鲜食玉米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其不同于完熟期采收的籽粒用玉米,只有一二产业的紧密联结才能保障鲜食玉米产业不再重复蔬菜种植中经常出现的恶性循环:大量种植—价格下跌—菜贱伤农—种植下降—市场紧缺—价格上升—大量种植。而提高加工业的积极性,则必须要加强与第三产业的紧密衔接,只有对市场有了信心,一二产业的发展才有了根本性的保障,加工业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引导者,更拥有了发展动力和市场源泉。第三产业的发展则因与一二产业的利益相连,且加强了信息、技术沟通,而成为“有源之水”,当然也会更具活力。

但是对于中国农业产业来讲,一二三产业融合仍然是新生事物,在中国现有条件下,还没有现成的成功案例可供借鉴。本研究基于鲜食玉米的生理特性、产业发展状况和消费者健康等多角度探寻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短板,并据此开展了鲜食玉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设计,初步构建了相互联动、相互渗透的产业格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体系。随着产业实践的推进,有必要根据实际状况,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及实证分析,争取建立鲜食玉米产业融合发展的模本,建立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产业。

[1]Gong K J,Chen L R.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hydrates and their metabolizing enzymes related to the eating quality of postharvest fresh waxy corn[J].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2013,37:619-627.

[2]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0,144.

[3]Greenstein S,Khanna T.What does Industry Convergence Mean?In:Yoffie D B(ed.):Competing in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M],Boston,1997:201-226.

[4]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3-28.

[5]Hacklin F,Raurich V,Marxt C.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on innovation trajectories:The case of ICT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5,2(3):313-330.

[6]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N].农民日报,2015-02-10.

[7]黄祖辉.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增加农民收益[J].中国合作经济,2016(12):17.

[8]陈利容,龚魁杰,李香勇,等.鲜食玉米采后多糖降解代谢变化[J].2015,40(11):342-346.

[9]何晓鹏,沈瑾,孙洁.浅谈我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概况[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10):26-29.

[10]赵久然,卢柏山,史亚兴,等.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动态[J].玉米科学,2016(4):67-71.

[11]龚魁杰,刘治先,陈利容,等.鲜食玉米的主食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6):312-316.

[12]玄宏侠.我国鲜食玉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业与技术,2013(12):138.

[13]吴园,王妍.重庆市糯玉米加工业发展形势及策略[J].农业展望,2016(9):40-43.

[14]王秀琴,葛淑霞,王利春.糯玉米的开发利用与优质种植技术[J].吉林蔬菜,2016,(09):5-6.

[15]赵海.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乡村发现,2015(4):107-114.

[16]张首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讨[J].理论导刊,2016(5):68-71.

[17]于锦梅,徐福海.我国鲜食玉米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41-242.

[18]龚魁杰,李青,陈利容,等.山东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7(1):141-147.

[19]施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三个方向[J].农业工程技术,2016(17):13.

[20]陈永荣.浅析我国鲜食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8):222-223.

[21]潘利兵.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积极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15,(29):21-23.

[22]姜长云.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拓宽视野

[J].中国发展观察,2016(2):42-43,45.

[23]赵久然,刘月娥.玉米及其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及控制[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6(4):12-17,25.

[24]赵久然,王荣焕,刘新香.我国玉米产业现状及生物育种发展趋势[J].生物产业技术,2016(3):45-52.

[25]赵海.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乡村发现,2015(4):107-114.

[26]曹广明.休闲农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选择[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11):76-89.

[27]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28]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29]邱灵.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日本做法及其启示[J].全球化,2016(10):99-108,133.

[30]芦千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述评[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4):27-34.

[31]刘国斌,王丽娜.日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6-52.

[32]邱灵.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做法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6(34):35-37.

[33]李国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J].中国合作经济,2016(1):32-36.

[34]刘明国.务实求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黑龙江粮食,2015(12):26-27.

[35]吴精精,赵邦宏.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7):48-50.

[36]龚锡强.粮食加工企业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大有可为[J].中国粮食经济,2016(3):33-34.

[37]张康逸,屈凌波.鲜食全谷物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粮食加工,2015(6):1-5,11.

[38]沈建,潘春丹.不同籽粒颜色糯玉米新品种引进和筛选比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3(2):48-50.

[39]张胜利,高志强,肖化柱.休闲农业的文化价值论——基于全国休闲农业调研的思考[J].世界农业,2016(10):77-81,93.

[40]宗锦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15(17):26-30.

[41]刘辉,杨礼宪.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探索与展望——以休闲农庄为例[J].古今农业,2016(4):1-8.

[42]蔡军,王彬彬.我国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创新[J].农村经济,2016(8):35-39.

猜你喜欢
鲜食玉米融合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收玉米啦!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我的玉米送给你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