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漫议

2018-01-16 08:08沈晓昆
家禽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水禽养鸭鸭子

沈晓昆

(镇江生态农业研究所 国家稻鸭共作示范推广基地,浙江 镇江 212004)

1 稻田一片鸭声来

近年兴起的生态种养、互利共作的稻鸭共作,稻田里不时传来阵阵鸭声,给水稻的无或少农药生产吹来了阵阵清风。

稻鸭共作的大致做法是,在水稻栽植后,将稻田四周围起1m左右高的网,通常5~8亩一块田左右围成一个单元。栽秧可以是人工栽植,也可以是机插。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机插秧更是今后稻鸭共作发展的方向。栽秧后数日,一亩田通常放入0~2周龄的鸭苗15~18只。在田边上建有简易的鸭舍供鸭子栖息、采食。晚上也不需要将鸭子从田里收上来。稻农只需做好鸭子的喂食、巡查等日常管理就可以了。稻田里的除草、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等各项农活,就交给鸭子来完成。稻子、鸭子同田一起生长,直到水稻抽穗灌浆初期,才将鸭子从稻田中收上来。鸭子完成稻田各项作业后,收上来先行出售,这种方式养出来的鸭子,很少生病、瘦肉多、脂肪少,味道特别鲜美。待水稻成熟后再收割水稻。鸭子的役用效果远胜于其它稻田生物的效果,即使人来做,也决做不到鸭子这样的效果。

鸭子是杂食性的水禽,既吃虫、又吃草。原来是水稻生产中的害虫、杂草,成了鸭子的美味嘉肴。鸭子排出的粪便,成了水稻的有机肥料。鸭子在稻田中来回游动,鸭脚将稻田中的水土搅浑、达到土肥相融。鸭子不断、持续地在稻株中穿行,又给水稻以适当的刺激,这种刺激有利于水稻长得矮壮、分蘖多、株型开张。

采用稻鸭共作技术,既能生产出绿色稻米,也能生产出有机稻米。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量可以大大减少,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水稻的产量还能达到常规水稻种植产量的8~9成。在引进日本原有稻鸭共作技术的基础上,国内又进行了很好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如鸭子品种的选择、役用鸭的选育、零日龄育雏、放养技术、稻鸭萍技术、苕稻鸭技术等等。稻鸭共作技术现在已经应用推广到了全国多个水稻产区,也给其它方式的水稻的绿色、有机种植带来有益的启示。

2 春江水暖鸭先知

动物有比人更强的感知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吟诵鸭子的名句,说的是鸭子对自然界的水温变化有着敏锐的感受。其实,鸭的优点远不止这点。下面来说说鸭子的习性。

2.1 杂食性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成书于公元六世纪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记载了鸭子的杂食性,说鹅唯食五谷、稗子及草、菜,不食生虫;鸭靡不食矣。稻鸭共作中鸭除虫、除草就是利用了鸭的杂食性。鸭子不仅杂食,食量也大。稻田里的杂草、害虫虽多,但就其数量来说,是远不够鸭子吃饱的。

2.2 夜行性 野鸭有夜行性,家鸭仍保留了这一特点。传统稻田养鸭只是白天放鸭、晚上收回。而稻鸭共作中,鸭白天黑夜都在田,能全天候工作,役用效果大为增强。

2.3 早成性 鸟有早成性,也有晚成性的。鸭为早成性,这就能尽早放鸭下田作业。零日龄技术的突破,使得在长江流域放鸭入稻田,甚至可以提早到零日龄,也就是鸭出壳羽毛干后应能放入稻田。在家禽中鸭的集群性很强,很少单独活动。在稻鸭共作中,鸭的集群活动,有利于提高役用效果。

2.4 属水禽 鸭子为水禽,既可以在陆地上运动,也可以在水面运动。役畜虽多,但能在稻田作业的只有鸭了。鹅除了不吃虫外,虽为水禽,但体型偏大,动作不灵活,鸭子晴天雨天才能工作,鸡不能在水田、雨天干活。

2.5 小型性 鸭体型小,能够方便地穿行于稻株之间。鹅的体型偏大,就不适合在稻田干活了。

2.6 警觉性 鸭味觉、视觉、听觉灵敏,警觉性高。这既有利于捕食害虫、杂草,也有利于躲避天敌。

2.7 抗逆性 鸭子的抗逆性强,耐寒性比耐热性更强,有利于风餐露宿。

2.8 抗病性 鸭的抗病性也比较强,鸭病比鸡病要少1/3,稻鸭共作条件下,鸭子很少生病。

2.9 稻鸭共作 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鸭的生物学潜力,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生产的新途径。

3 我说鸭声胜蛙声

南宋诗人辛弃疾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片蛙声象征着又将迎来一个水稻的丰收年。也可以理解为蛙声阵阵,青蛙多,消灭的害虫多,水稻丰收就有了保障。

随着现代农业的兴起,化肥、农药、除草剂大行其道,蝌蚪少了、青蛙少了。水稻害虫的天敌少了,自然虫子就多了。农药用得越多,害虫不但没有杀死,反倒把益虫杀死了。农药用得多,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猖獗了。这实在有点讽刺意味。种稻季节,你到农村走走,不用说白天,就是晚上,恐怕也难以听到蛙声阵阵了。蛙是捕虫的高手,但蛙喜欢安静的环境。一有动静,蛙就跳开了。蛙多在夜晚活动,白天多躲藏起来。蛙产下卵在水中,要孵化成蝌蚪,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天敌更不少。农药用得多,对青蛙的减少就有很大关系。目前人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其繁殖过程。蛙灭虫还行,但其它功能就不怎么具备。

鸭与蛙不同,在稻鸭共作中,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起到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的作用。鸭苗的繁殖技术也相当成熟。所以稻蛙共作说说、少量试验可以,大面积搞,就远不如稻鸭共作了。除了稻蛙共作,还有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等模式。蛙也好、鱼也好、蟹也好,其役用效果都远不及鸭。蛙、鱼、蟹对水的要求高,浑水情况下,大多数鱼类难以生存。蛙苗、鱼苗、蟹苗的繁殖以及与水稻种植时间的吻合也不容易。所以,认真地讲起来,比较切实可行的还是稻鸭共作,这就是为什么稻鸭共作的发展远超过稻蛙、稻鱼、稻蟹的发展了。

鸭声胜蛙声,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里的蛙字改为鸭字,“听取鸭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岂不是更为恰当吗?

4 家鸭品种知多少

家鸭是重要的家禽之一,通常人们所说的家禽主要有鸡、鸭、鹅。鸡是完全陆生的,而鸭、鹅又是水禽,既可在陆地上生活,也可在水域中生活,在我国的南方恰恰有广阔的水域。

家鸭驯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鸭为人类提供了鸭肉、鸭蛋等动物蛋白以及羽毛、羽绒、鸭粪等产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我国是养鸭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文字记载,实际养鸭还要早于这个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养鸭过程中,培养了众多的家鸭品种,积累了丰富的养鸭经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家禽志》中,记载的我国地方鸭品种有32个。一个鸭品种的培育,不知要经过多少年的培育,不知要付出多少智慧的汗水。家禽驯化史表明,10000个鸟类物种中,只有10个能驯化为家禽。10种家禽中,水禽有家鸭、番鸭、家鹅3种,可见将野生鸟类驯化成为家禽并不容易。这些地方家鸭品种,是活的农业遗产,过去、现在为我国水禽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今后鸭业的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地方鸭品种面临濒危、丢失的境地。培育一个地方品种难,保存这些地方品种更难,一旦丢失了宝贵的鸭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就无从谈起。

鸭的品种,不光有传统的肉用鸭、蛋用鸭,还包括役用鸭、观赏鸭。肉用鸭品种中最著名的有北京鸭,肉蛋兼用鸭有高邮鸭。蛋鸭有绍鸭、金定鸭。我国地方蛋鸭良种的产蛋性,在世界鸭品种之林中也是不多见的。食药兼用的有连城白鸭。中国地方鸭种的羽色,多数似麻雀毛,形象地称之为麻鸭,少数为白羽鸭、黑羽鸭。鸭蛋多为白色,也有青色的,较多地区喜欢消费青壳鸭蛋。在生态种养的稻鸭共作技术中,鸭子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明代,我国就有观赏鸭的记载,清代皇家园林中还有着成群的凤头鸭,可惜后来丢失了。近年我们已成功培育出与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的乌嘴白凤头鸭。“昔日皇家凤头鸭,游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为时不远了。

进入21世纪,我国悠久的养鸭业,定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谱写出新的篇章。

5 养鸭治虫历史久

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是我国古代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在现代水稻生产中却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中国古代稻田养鸭发展而来的稻鸭共作,已在水稻可持续生产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作为其源头的养鸭治虫的历史,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比文字记载更早的是出土文物的记载。出土文物的记载虽不那么准确,但也多少可以反映出当时应用的情况。四川出土了多件汉代的水田模型。在这些水田模型中,有农夫在水田耕作、有鸭子在田间或田旁的水塘中游弋。这表明,我国农民已将养鸭引入稻田、引入水稻生产中了。

中国古代养鸭治虫主要用于两类害虫上。一是防治螃蜞。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是这样记载的“广州濒海之田,多产蟛蜞,岁食谷芽为农害,惟鸭能食之。鸭在田间,春夏食蟛蜞,秋食遗稻,易以肥大,故乡间多畜鸭。”其实在早于清代的明代洪武、永乐年间,广东就已有稻田养鸭治蟛蜞的记载了,明霍韬《渭崖文集》中记载有“天下之鸭,惟广南为盛,以有鸭能啖蟛蜞,不能为农稻害也”。

二是防治蝗蝻。清陈世元《治蝗传习录》中,记录了其前五世的祖辈陈振龙,明万历21年 (公元1593年),从观察白鹭吞食蝗虫中得到启发,他比较了白鹭与鸭子的优劣,进而采用鸭子来防治蝗虫。“公触类旁通,驱鸭唼除,治有成效。”、“鹭……去来无常,非可驯畜。鸭亦陆居而水游,比鹭尤捷而多,其嘴扁阔而肠宽大也。……是年比方遂无蝗害”。

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盛赞中国古代养鸭治虫是“古代中国人民特别有意义的发现”、“植物的生物防治是中国科学技术的一项杰出首创”,这是令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6 役畜新秀当属鸭

在传统农业中,役畜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驯养出家畜,除了让家畜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皮革、羽绒、畜粪之外,还让家畜为人类提供畜力,借助畜力来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生产活动,以替代人力,为人类服务。马、驴、骡、牛、牦牛、骆驼均在其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畜牧卷》中,牛的经济类型有役用牛、乳用牛、肉用牛,马的经济类型也有乘用马、挽用马、矮马、马术动力用马。书中有关“役畜”的词条是这样写的“为农田作业、戽水、碾磨、交通运输提供动力的各种大家畜的统称。”随着社会的发展、化石能源的开发,新的机器、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役畜的作用、地位已经大大下降或改变。在日益兴起的生态农业中,役畜的作用又重新受到了的重视,有了新的发展。

役用鸭,就是随着稻鸭共作的应用和推广而出现,成为役畜的新秀。传统鸭的经济类型有肉用鸭、蛋用鸭、肉蛋兼用鸭。这样的经济划分还不完整,还应当包括观赏鸭、役用鸭。

在稻鸭共作中,役用鸭担负起了水田作业、水稻生产中的多种任务,如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这些工作,要在有水层、泥泞的稻田中进行,要在稻田中自由穿行、大家畜承担不了,就连水牛也承担不了。有些水田作业如耘耥,行之有效,但是劳动强度大、太辛苦,现已放弃不用,鸭子却能很好地完成。鸭了经常接触水稻植株,能刺激水稻生长,现行的水稻栽培技术中还没有这样的技术,也没有谁能替代鸭子。

鸭子辛勤劳作,还不用人驱使,而是为了鸭自身生长发育、运动、游弋的营养需要。干活自觉,决不偷懒。白天干,晚上也闲不下来。胃口大、消化力强,杂草吃、害虫也吃,荤素都吃。一只役鸭,不亚于一台小型的智能机器人。人只要管理照看好鸭子,让鸭子适当吃饱就可以了。

日本稻鸭共作的创始人古野隆雄先生,已写有好几本稻鸭共作的专著,其中一本书 《鸭子万岁》,还有一本《鸭子带来的奇迹》,充分肯定了鸭子的作用,古野先生所言不虚。

7 鸭子威力难匹敌

稻鸭共作中,鸭子通常有除草、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等功能,而且发挥得都很出色。

20世纪六、七十年,就是国内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苏南地区,水稻生产中农业机械应用得还很少,拖拉机才刚刚应用于耕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水稻机械化作业大为加快。脱粒机、植保机、联合收割机(收割连同脱粒一道)、机动插秧机、播种机(线)、烘干机等等都先后研发出来,应用于水稻生产,繁杂的水稻生产的多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这是了不起的进步。既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又推动了稻作技术进步。日本甚至在研发新型除草机、无人插秧机。尽管如此,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除虫、除草、施肥、中耕等田间管理环节,机械作业仍十分有限。而要集稻田多项作业于一机,困难还不少,至今还没有,应用研究更待时日。如果想研制带有这么多功能的、小型的、操作灵活的农业机械,费用肯定不菲。

就鸭子承担的稻田作业、管理工作的类别、时间、数量、质量而言,还没有哪种机械能够同时、持续进行这样多的作业,鸭力胜机器;也还没有哪种人类驯养的家畜、家禽能够进行这样多的作业。家禽中的鸡比不上,水禽中的鹅比不上,同为鸭科家禽的番鸭更比不上。就干活来看,六畜鸭为先,鸭子是难以匹敌、巧夺天工的。

人类当年将野鸭驯化成家鸭,让鸭子提供鸭肉、鸭蛋等作为人类的动物蛋白、提供鸭粪为肥料、提供鸭绒为衣料,或许没有想到鸭子会在肉用、蛋用、肥用、衣用之外,还有着如此出色的、持久的、均匀的、生态的役用功能吧。挖掘、利用鸭子的生物学潜力,来为水稻、水禽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是一条生态、有效的路径。

8 稻鸭共作春潮涌

环保、生态、集水稻种植与水禽养殖于一体的稻鸭共作,正在成有机水稻生产的一种重要模式、全新模式。说重要,是相比于其它种养模式效果更好;说全新,是其做法不同于传统的稻田养鸭。稻鸭共作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稻田养鸭,但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成果的结合,使之不同于稻田养鸭。稻鸭共作与稻田养鸭最主要的区别有:一是是否围网。稻田围网的作用既可防鸭的天敌。更重要的是做好鸭子的管理。使放入的鸭子限定在特定的田块中劳作。而传统的稻鸭养鸭是不围网的;二是是否昼夜放养。研究表明,鸭有夜行性。因此稻鸭共作放鸭采用的是昼夜将鸭子放在田中,以充分发挥鸭子的役用功能。而稻田养鸭则是白天放、晚上收,鸭子的役用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放鸭是否讲究。稻鸭共作中,一定面积田块中放鸭的数量、放鸭的时间,选用的鸭品种、鸭子的大小、日龄大小都是有讲究的。而稻田养鸭放的鸭子就没有这么讲究,也未作深入的研究。稻鸭共作的研究中,对一定田块放多少鸭子、放多大的鸭子、放什么品种的鸭子都进行了研究。放入鸭子的大小、时间。稻鸭共作比传统稻田养鸭都大有提前。比如稻田养鸭,放入的鸭子多为青年鸭,日龄多5~7周。稻鸭共作放的鸭子,多为雏鸭,日龄多在2~3周。零日龄放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甚至将放鸭入田的日龄提早到零日龄,即小鸭从蛋孵化出来、羽毛干了以后,就可放入稻田。介绍零日龄放鸭成果的科教片用了“小鸭出壳就上岗”,就很形象易懂;四是发展趋势不一。稻田养鸭虽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农业中却被化肥、农药所取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稻鸭共作在生态农业、持续农业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应用面积不断扩大,为更多的稻农所接受、应用。稻鸭共作的主产品是稻米,而稻米又是国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正因为如此,稻鸭共作回到中国后,经过消化、吸收、再集成创新,成为当下水稻、水禽可持续生产的重要途径,成为一种全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机水稻生产模式。

联合国粮农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在2018年4月第二届国际生态农业会议上的致词中说“我们需要改革我们生产和消费粮食的方式。我们需要推出既能提供健康和有营养的食物,又能保护环境的可持续粮食系统。生态农业能够为这一进程作出若干贡献”,稻鸭共作,诚如此言。

猜你喜欢
水禽养鸭鸭子
精彩绝伦的“水禽秀”
水禽耳边有枪声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巧得妙方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鸭子
一头鸭子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