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瓢虫是隶属于鞘翅目瓢虫科昆虫的通称,多数为瓢形,虫体周缘近于卵圆形,鞘翅肩角部分呈半球形拱起。农业生产中主要捕食类瓢虫包括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eajaponica)、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rubidus)、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kuwanae)、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punctillum)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等,可取食蚜虫、粉虱、蓟马、松干蚧、粉蚧、木虱、叶螨及某些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卵等多种农林害虫。此类瓢虫具有食谱范围广、生存定殖能力强、繁殖效率高且种群易于扩张的优势,利用捕食性瓢虫进行生物防治,已经是现代绿色植物保护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①防治果园蚜虫。可用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等,当瓢蚜比为1∶100左右时可以释放,可根据田间蚜虫的数量适当增加释放瓢虫的数量。②防治介壳虫。可用黑缘红瓢虫和红点唇瓢虫,此类瓢虫1头一生可以捕食介壳虫2000头左右。③防治果园害螨。可用深点食螨瓢虫,1头雌成虫每天可捕食叶螨36~90头,整个成虫期捕食害螨1158~2467头。
瓢虫的释放。释放卵块较为方便,待卵块全部变黑,并有部分卵开始孵化时,将卵卡夹在作物叶片上,对防治蚜虫有一定效果。但释放卵块会受到蚂蚁等的危害和暴风雨、干旱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释放幼虫在田间较易定植,但运输途中容易产生自相残杀。释放蛹和成虫较方便,但在田间又容易飞逃,影响防治效果。因此国内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剪去瓢虫后翅的 1/3 或饥饿 1~2天后在无风晴朗天气日落后释放。
注意:①瓢虫以成虫在果园石缝、落叶、草堆及房屋内等温暖处越冬,因此在果园内可简易设置若干越冬场所,吸引成虫安全越冬。②在瓢虫发生期,果园内建议喷施选择性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杀虫剂等,减轻对瓢虫的伤害。③从瓢虫发生量大的场地可以将大量成虫连同枝叶装入容器内,暂时存放在5℃冰箱内,需要时取出释放于果园。